刘夫子医案32期|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下降1年

一、患者信息

姓名:张某

性别:男

年龄:54岁

籍贯:河北

职业:公司领导

就诊时间:2019年5月31日

二、病情信息采集

主诉: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下降1年余。

现病史:

2017年12月连续3天熬夜,26日夜(寒冷)吃饺子饮酒,当晚23时至1时之间出现欲解大便、欲呕吐,自认为饮酒所致,并出现后背疼痛呈持续性难以忍受,揉按未缓解,无心痛,无胸闷气短,面色紫暗。

妻子建议去医院,患者认为不严重(此前亦有过一次后背疼痛的病史,患者认为当时是胆囊炎引起背疼),解大便1次但不畅,便后躺卧,辗转,随后晕厥约几分钟后醒来,见头身汗出。

27日晨在当地诊所行心电图提示心肌梗死,随后至河北霸州某医院行心脏支架术,术后感觉良好背疼除,检查心脏射血分数55%左右,术后第二日感冒,坐卧不适,不能入睡,烦闷咳嗽。

2018年1月至北京某医院检查监护住院18天,以服药为主,医师表示目前情况尚可,建议每月复查,带药出院。

术前体重76kg,1月后降至67kg左右(控制饮食7-8分饱)。此后复查心脏射血分数逐渐下降,由52%逐渐下降至48%,最后至37%,合并肺动脉高压(50mmHg左右),从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肺动脉高压在45-55mmHg之间波动。

2018年8月再次住院,检查发现冠状动脉堵塞70%左右,故行球囊扩充术治疗);因情绪不畅于2019年1月至北京某院检查,诊断为抑郁症;2019年2月至4月间在北京某处服中药治疗,以温阳补气补血为主,疗效不甚理想。

现症:相比病前,现在上4楼则感劳累气喘,平路行走尚可,体能较前稍下降,无胸痛背痛,无胸闷气短,近期心情抑郁不舒,心理压力大,纳食可,大便可日一次,23时入睡质量一般,常因小便醒,每晚3次(约2h起夜一次)(与服利尿药有关),但每次量不多,色淡黄,人怕冷怕热不明显。

既往史:患胆囊炎病史多年。患者患病前每年均医院体检(常规项目),血脂正常,血压正常,心电图正常,但未检查冠脉CT之类。既往饮食大便尚可,患病前半年常便意频频但解之量少,病后某段时间常大便偏稀(可能与服用较多西药有关)。患者唇紫、面部晦暗欠光泽多年(妻子观察)。

个人史:平素喜肉食甜食。

理化检查:血脂高,尿素氮高;肝功能正常。血小板偏高。尿常规:蛋白+-。血沉偏高。

心电图:异常Q波。

2018年8月出院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左肾囊肿,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

望诊:形体稍胖,个子不高,面色暗滞欠华,唇紫暗。

闻诊:音质偏浑浊,音量偏弱,语速正常。

舌象:舌质青红,苔淡白。

脉象:沉细涩。

特别提醒

现患者四诊信息俱全,

请先试为分析。

再与下文之辨证论治解析相参校。

若有疑问,可于文后留言。

三、病象分析

1.病史:

连续3日熬夜

——暂损正气,为邪气袭人留有机会。

发病时天气寒冷

——外寒。

饮酒

——助湿助热。

欲解大便及欲呕吐,大便解之不畅一湿热留滞,胆气不利,正气排邪不畅(循因溯本,此时因势利导,正气能支勿止吐泻)。

后背疼痛,呈持续性,难以忍受

——痰湿瘀痹上焦,阳气不通,不通则痛。

心前区无疼痛,无胸闷气短

——非典型性心肌梗死,病邪病情较隐匿。

面色紫暗

——多为湿郁气滞血瘀。

便后躺卧于沙发上,从一处辗转至另一处

——实邪扰心,心神不定。

晕厥约几分钟后醒来,见头身汗出

——邪闭心包,正气内聚而抗邪,卫外空虚,汗液失收。(注意,汗后神淸脉静身凉为顺)

术后第二日感冒,坐卧不适,不能入睡,烦闷咳嗽

——正虚不耐邪,多为寒郁热于上焦心肺。

术前体重76kg,1月后降至67kg左右

——术后消耗部分气营。

此后复查心脏射血分数逐渐下降,合并肺动脉高压一湿郁血分,缠绵缓进。

服中药治疗,温阳补气补血为主,疗效不甚理想一反证患者不以阳虚血虚为主,虽有气虚尚不为本。

2.现症:

上至4楼则感劳累气喘,平路行走尚可

——气虚不重,痰湿痹阻均有。

近期心情抑郁不舒,心理压力较大

——厥阴气滞。

夜醒多次,每晚3次小便(2h起夜一次),但量不多,色淡黄

——可能与服用利尿药有关或湿热影响下焦或肾气不足。

人觉怕冷怕热不明显

——阳气不虚,郁热不甚或无。

纳食尚可,大便可,日一次

——病不以阳明胃肠气分为主。

3.既往史:

胆囊炎病史多年

——少阳不畅,易生痰停湿,阻滞气机,甚者郁而化热。

患者患病前每年均会体检(常规项目),血脂正常,血压正常,心电图正常,但未检查冠脉CT之类一病邪隐匿,可能湿郁血分,进展缓慢,不易被发现。

患病前半年左右常便意频频,但解之量少

——阳明宿湿伏留。

患者唇紫、面部晦暗欠光泽多年(妻子观察)

——多为湿滞气郁血瘀。

4.个人史:

平素人胖喜肉食甜食

——多为痰湿体质。

5.理化检查:

血脂高

——血分痰湿。

尿素氮高,尿常规:蛋白+—,左肾囊肿

——少阴湿热痰。

血小板偏高,血沉偏高

——可能为血分湿郁,兼有郁热。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提示病程较久而隐匿,血分痰湿滞血。

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

——少阳痰湿郁滞。

6.四诊:

望诊:形体稍胖,个子不高,面色暗滞欠华,唇紫暗——多为痰湿滞血瘀。

闻诊:语声质地偏混,音量偏弱,语速正常

——多为痰湿兼气虚。

舌象:舌质青红,苔淡白

——多血分湿郁。

脉象:沉细涩

——沉主里或虚或实,细涩多为湿滞血分。

(笔者说明:上述机理阐释存在少部分个人观点,若有不当之处敬请指出以求共勉)

四、综合诊断与处方

1.独立分类(辨证三要素):

病因:内有痰湿郁热,外有寒邪诱发

病位:手足少阳与手足厥阴为主,来于中焦,发于中上焦,气血同病,血分为主

病机:痹阻气机,滞血阻络,阳气不通,心气稍虚。

2.综合判断:宿有痰湿郁热,外寒引发,痰湿滞血闭阻胸阳,寒渐去痰湿滞留,痰闭气机少阳为主,湿郁血分肝经为主,邪久伤气,病来源于中焦,发于中上焦。

3.立法处方:

1.治则:目前祛邪为主,适时兼以扶正。

2.治法:行气化痰祛湿,兼活血通痹。

3.方药

柴胡15g  酒黄芩10g  法半夏10g(打碎)  郁金20g(打碎) 淡竹茹15g 炒枳壳15g  陈皮10g  茯苓15g  旋复花15g(包煎)  茜草15g  泽兰15g 三七5g(研末冲服) 红花10g  山楂20g  石菖蒲10g  绵萆薢15g

14剂,头煎20min,复煎40min,一日一剂,分两次饭后温服。

医嘱:首先情绪上、心理压力一定要放开,不像你想像上的那么糟,心理压力过大会影响机体的气血循环。其次少量活动,作慢深长呼吸类运动,常动不常累,不求速度。最后饮食上要做调整,素多荤少。

五、疗效反馈

2019年6月18日二诊:

服药后精神好转,纳食睡眠佳,大便日2次,成形解之畅,小便量渐多,已停利尿药(既往西医建议服利尿药);舌质青减,苔淡白,脉沉细弱涩。热象不显,故上方减黄芩,竹茹,加当归10g、白参10g,兼扶正气益气和血,14剂。

后期患者反映服药后各项情况均有所好转,体力转佳,由于患者身在外地,来去不便,因此笔者守方给患者寄药3次(其中第三诊因患者睡眠欠佳把柴胡减至10g。)

2019年9月3日六诊:

服药后食欲佳,大便畅,胸闷少发,夜尿3次量不多,血压90/60mmHg左右;脉沉细软缓,舌稍暗青。守6月18日方柴胡减为10g,郁金减为15g,旋复花减为10g,去炒枳壳、石菖蒲、萆薢,当归加至15g、加黄芪20g、升麻6g,加重补气和血 28剂。

患者坚持服药加减续方多次,除血压偏低外(95/65mmHg左右),精神、体力、饮食、二便、睡眠均正常。

六、说明与发挥

1·胸痹之病,或心痛,要注意外邪与内因的相互勾结之势,理清楚痼疾与卒病之间的关系。另外,本案中注意由气分累及血分、气血同病的病变过程。

2·临床现场辨治解答

学生1:少阳痰体,气滞夹痰,影响瘀滞心经血分,柴郁温胆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学生2:素体少阳气滞痰阻兼湿,一方面影响厥阴与少阴,厥阴气滞,厥阴与少阴血分湿热,另一方面影响少阳上焦,湿痰闭阻,影响心之血分,柴宣温胆合丹参饮参考当归贝母苦参丸加减。

学生3:素体少阳痰湿郁热兼气滞,后受外寒引动,闭阻于心之血络,另有肝经血分湿热,菖郁温胆汤合丹参饮加减。

学生4:血分痰瘀闭阻,心血不畅,丹参饮合赤豆当归散合四逆散加胆南星、僵蚕等。

刘夫子现场答疑

大家在病因诊断上比较聚集,病机上认识各有差异。他这个是素体痰湿郁热(主要体现在多年胆囊病,肉食甜食吃的较多,偏胖),发作确实是外寒引动,导致痰湿痹阻胸阳,特别是痰闭为主(背疼),当时痰闭当中可能有热,现在热不突出,后面遗留痰瘀,湿还在,湿的特点是湿郁血分,痰闭气机。

湿郁血分,表现为不典型的心电图变化以及心功能无明显原因持续下降,痰闭气分以少阳为主,影响心阳。湿郁血分以肝经为主,影响心脏。现在问题集中在上焦,但来路却是中焦,病位中上为主,柴宣温胆(柴胡温胆汤+上焦宣痹汤)首先可以确定,血分湿阻的问题,这个主要体现在脉涩、唇暗、脸色滞,这是湿阻,瘀阻也可以这样说,但湿郁血分就可瘀滞,它和典型的瘀闭不一样,他没有胸痛。

丹参饮可以用,血府逐瘀汤也能用,你想来快治,但它(病情病势)是慢的,他现在胸痛都不明显,我看用加减旋复花汤,丹参饮可以参考,重点保心为主。

最后病根是胆和肝问题,这个发病有一个原来积淀的背景情况,加上短期的触发因素。他原来不是一个典型的心脏病,这个病一下子聚焦到心脏上,然后慢慢加重,这个我们应该能阻止它继续往下降,只盯着着心脏治肯定不行,来路不在心脏,中医治疗把外部环境打扫干净,减轻心脏压力,改善气血循环。

七、整理作者

魏鹏辉

江西南昌人

江西中医药大学2018级在读博士研究生

师从刘英锋教授

刘夫子传承团队成员

END

文字整理:魏鹏辉

责任编辑:苏搏超

编辑:刘夫子传承工作室编辑处

* 《刘夫子医案》第三十二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