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住了三观崩了剧,这是最大的无趣
第十放映室
就爱瞎说大实话
5月8日,《上海女子图鉴》接棒《北京女子图鉴》在优酷播出。
眼力好的观众应该会记得,《上图》的女主罗海燕(王真儿 饰)在《北图》中有过一次短暂出场。
虽然剧情里,罗海燕被陈可(戚薇 饰)抢了单子,实力之争似乎落得下风。
但是短短几个镜头里,已经让这位沪漂女主得到不少观众偏爱:长得比陈可高级多了。
加之上海的城市特质,也让观众对本剧有了更加“时尚化”、“精致化”的期待。
日本幕后团队的参与,上海的摩登都市感,确实没有让这种希望落空。
大到城市霓虹闪烁的夜景,小到街角定制西服的老店,以及时不时出现的上海话、老洋房、本帮菜,处处可见精致化的努力。
整部剧的日系滤镜很重
然而除去这些表层的东西,落脚故事本身,《上图》有比《北图》高级在哪里吗?
追完一半剧情的我,逐渐失去耐心并且感到一丝无聊。
同样改编自《东京女子图鉴》,《上图》与《北图》的故事框架都与原作相差无几。
起点是小镇姑娘,终点是都市精英,中间历经职场与情场的升级打怪。
就连她们经历的男人们,都可以统一归纳为几大类型:
想回老家的初恋,不想结婚的富二代,本地有房的妈宝男,带你见世面的老男人,肉体诱惑的小狼狗,以及长情陪伴的备胎。
几大基础类型打底,剩余类型自由填充。
上:“北京男子图鉴”;下:“上海男子图鉴”
所以,剧情实在没有什么新鲜的地方。
老实说,这两部翻拍剧的制作质量都不差,为什么一再被诟病远比不上《东京女子图鉴》呢?
大部分人将原因归结于:东京的女主绫完全是靠自己的打拼,感情线和事业线是分开的。
言下之意,国内的《女子图鉴》仍旧是靠男人上位的伪大女主戏,三观不正。
如果硬要掰扯三观的话,陈可和罗海燕的原型——《东京女子图鉴》的女主绫,绝对是三观最不正的一个。
她出身小地方,但是从小就渴望生活在大都市。
17岁对未来没有任何打算,还天真以为自己会被星探发现,成为模特或者明星。
可爱,也是一种女性魅力
东京吸引她的东西十分物质化:潮流、美食、居住条件、夜生活等等等等。
而非“梦想”、“自由”这种空泛的字眼。
再到后来,为了追求更高阶层的生活,绫甩了同甘共苦的男友,又被富二代渣男甩。
为了高品质生活体验,当了有妇之夫的小三;为了安稳下来,与有房产的丑大叔结婚。
故事结尾,绫挽着男闺蜜的手,似乎阅尽千帆心安吾处的样子。
然而对面一位贵妇走来,她的欲望再度被燃起,像恐怖片中永远没有止境的结局。
如果说她的不同阶层的男友都是通过自我提升才得以遇见,同样可以说她通过男友稳固了某个阶层的生活品质,并获得了进阶的眼界和资本。
国内被改成了对名牌包的执念
说这些并不是想污名化《东图》的女主绫。
《东京女子图鉴》的目的,本就不在于塑造一个引发共鸣的励志人物形象。
而是用有距离、有争议的人物反映日本社会的某种生活价值取向。
相比三观先行,日剧总是先立人物。
对绫童年时期、青春期的各种细节刻画,完成了她的欲念升级。
幼时是一个别人有什么自己也跟着要什么的亦步亦趋者;
长大后逐渐成长为一个用欲望驱使自己打破阶级壁垒的主动追逐者。
人物性格的确立,便让其所谓行为动机和价值观念变得有理有据。
所以日剧中,不管是“丧”如《逃避虽可耻但有用》,还是“婊”如《东京女子图鉴》,尽管我们不一定认同她们的三观,但却能理解人物的选择。
本剧结尾,绫的欲望并没有随着新任婚姻而终止。
然而陈可和罗海燕,却是面目模糊的形象。
她们最初就像所有的大学生一样,对为什么留在北上广充满迷茫。
为了迎合普通人定位,人物的形象毫无锋芒,“欲味儿”全无。
而像绫这种富有攻击性的女性角色,并不符合国产剧的“尺度”。
因此,女主人设首先要进行一番价值观上的修正,这也是国内翻拍会变味的原因。
剧情移植到国内,其根本任务已经不是反映个体价值取向那么简单,而是想打造成让当今都市女性感同身受的励志情感剧。
“感同身受”决定了主角的定位要有代入感,所以起点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
比如,沪漂的罗海燕与北漂的陈可,刚开始就是国内典型的“普通女生”模板:
来自安徽阜阳/四川乐山的小城姑娘,上海某大学/成都某大学的本科学历,以及一段稳定单纯的大学恋情。
左:罗海燕的岁月静好,右:陈可的轰轰烈烈
“励志”决定了女主要通过正常奋斗获得令人羡慕的成就和地位,整体不能挑战主流价值观。
《北图》中,陈可尚且保留了一些比较直观的物欲表达,一不小心就会出现直踩观众雷区的语录。
但是涉及情感戏,女主一定要摆正姿态。
不管经历几任男友,失恋都要一样悲伤。
即使是与长相抱歉的妈宝男离婚,也要用OST和慢动作回放,渲染一下陈可的伤感情绪:
你看,我是付出了真心的,并非为了钱跟谁在一起。
北京与东京女主面对离婚的不同神态
《上图》的三观被净化得更加明显了。
虽然剧情也没逃过包包,但与陈可的纯粹物欲并不相同。
男友给罗海燕买的范思哲是高仿,被室友认出只不过伤了自尊而已。
第二天她仍然背着帆布包去面试,对男友没有任何责难。
讲真,这款范思哲要多丑有多丑
为了给男友买下800块钱的西装袖扣,她答应去陪室友应酬。
但是中年男人的猥琐举动让她半路就仓皇逃跑。
工作后,有了上海本地的男朋友,也没想着蹭人家房产,而是要自食其力地买房子。
最新剧情中,好不容易有点三观偏离的情节——罗海燕被香港富商包养了。
但对不起,善良耿直如罗小姐根本毫无察觉,只是“被小三”行为。
哪怕接受了闲哥(马德钟 饰)送给自己的卡地亚手镯,毕竟还有一层浪漫关系作为包裹。
这样一个被三观架着的人设,说她傻白甜都比“甘愿当小三”要好。
手镯之后就是房卡,多么明显的权色交易行为
如何解释一个资质平平的女生走上了人生巅峰,中间的过程决定了故事有没有可信度。
《北图》中,其实陈可展现出了一定程度的人物复杂性。
比如工作中的小心机:
第一份工作中,老员工拖欠她垫付的各种费用,她一个个去收账,谎称自己是拿老板的备用金付的;
第二份工作中,上司出差想潜规则她,她并没有一身正气手撕上司,而是用较高的情商给巧妙化解了。
她也不忌讳使用女性魅力获得好处:
与猥琐老乡撕破脸,也不忘拿到他介绍的工作机会;
看破饭局关系的虚伪可笑,仍接受了老总们给的跳槽机会......
若看齐现实,毕竟一个有野心有手段的女人事业有成,才是令人信服的。
反观《上图》中的罗海燕,三观清白到俨然一个没有故事的女同学。
只不过凭借笔试中给竞争对手打了10分感情分,就被4A广告公司给录取了,还被上司选去亲自调教。
老实本分地加班、学英语、做提案,两年内升到了客户经理,然后事业一路绿灯做到了业绩全公司第一。
还在大海上买了公寓。
工作中总是遇到贵人,上司Scarlet是她的人生导师,同组的上海姑娘Kate从生活到工作对她处处提点,老乡Damond也处处帮衬她......
大概,这是一个靠人缘和运气进阶的女主。
唯一能打破这种个无趣人设的桥段,结果都是剧情自作聪明的“脑内小剧场”。
6集之后,《上图》也开始了《北图》平均两集一个男性角色上下线的恋爱速度。
突然暴走的人生进度条,将罗海燕的生活从枯燥的职场奋斗一下转变成了男人簇拥的活色生香。
前后画风的差异让故事和人设都有了断裂感。
盛一伦、李程彬、马德钟登场
陈可的进阶之路,呈现出过多的鸡飞狗跳,罗海燕这边,则是主角光环傍身的顺风顺水。
《女子图鉴》的本土改编,堆砌了那么多典型人物图谱和平凡生活中的事件,还有剧中过来人耳提面命的人生格言,为什么还是让人少有共鸣呢?
一方面编剧要刻画一个人人可以接近并代入的普通人形象,所以女主有着不高不低的出身,品味、境界也未有超越普通人之处;
另一方面编剧又要刻画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戏剧性人物,赋予她们敢拼敢想的勇猛精神,并带领普通人进入她们暂时无法达到的品质生活、职业高度。
当你以高度模板化的角色、事件试图寻求观众的共鸣,一旦当你的人物步调快于现实生活了,代入者便会产生抵触心理:
我可没那么多升职加薪,也没那么多泛滥桃花,更别想毕业几年就能在北京、上海买房了。
广告狗都这么有钱的吗?
“幸福不是故事,痛苦才是。”
换言之,好的故事不是看你如何平步青云,过上幸福的日子,而是要让我们看见人物的内心挣扎以及突围之道。
目前看来,这方面《上图》做得还不如《北图》。
起码陈可在爱情和归属感哪个更重要、回家给母亲尽孝还是留在北京创业、如何面对自己无止境的欲望等问题上,有足够的犹豫和挣扎。
罗海燕则除了毕业后犹豫要不要为了男友离开上海之外,几乎没有什么事件给她设置了障碍。
原生家庭的羁绊,目前更是一笔未提。
如此一来,剧情看着就像是加班广告和买房广告:好好加班就会升职加薪,攒钱买房就会实现精神独立。
这样的故事你会信吗?
有人评价《东京女子图鉴》是“一群日本绿茶婊的内心独白”,但是越婊看得越爽。
《北图》和《上图》是对《东京女子图鉴》不同程度的三观净化版,可是当它们的“三观越正”,故事反而看着越无聊。
明明一个讲述女性欲望的故事,却不敢大大方方说出来,多虚伪。
从翻拍决定迎合大众的三观开始,它们就已经注定是被观众挑三拣四的被动姿态。
只有庸常的故事才想着迎合大众的三观,而不是挑战它,将不同的生活哲学展现给人看。
互动话题
你的欲望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