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的自然笔记》-63

与白马鸡的偶遇

知道白马鸡这一物种源于家门口的褐马鸡,查阅资料得知四种马鸡都有佛缘,拍摄地除了蓝马鸡以外都在寺庙。车子由川藏线特意转向滇藏线,只为一睹这种鸟的风采,也为了尽快的将高原反应的同伴送往云南。

按图索骥,白马鸡应该在稻城县县城10公里处海拔4105米的雄登寺。同伴高反严重,所以我前一天便约好了当地的车一早去拍摄。几乎一夜无眠我早早便在大厅等候司机,结果1个小时过去了还未见车。眼看太阳已然爬上山坡,车子才姗姗来到,我只好放弃了登山的念头。

心中恋恋不舍,但只能随行赶往香格里拉,高反的严重不可耽误。车出县城不远,我忽然发现左面的山坡有白色朵朵。急忙停车凝视,原来有大群的白马鸡正在收割完毕的青稞地觅食。欣喜之情令我激动,艳遇真的就这样悄然而至。

山坡平缓,上面有高山和亚高山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带,中间是不知名的高山灌丛,下面是收割后的黄色青稞。他们集群多达50~60只,正在青稞地内忙着觅食。有一些个体魁梧的站在高处,不时留意着周边的情况,偶尔他们会仰天鸣叫,鸣声宏亮而短促,好像“咯……咯……咯……”的声音,很远都能听到。

白马鸡是大型鸡类,体长80~100厘米。通体大都白色,头侧绯红色;头顶具黑色短羽,耳羽簇白色,呈短角状。胸淡灰色或白色,飞羽灰褐色,尾羽特长,大都是绿蓝色,末端沾紫色光泽,羽枝大都分离,披散而下垂。

看到我的靠近,一声响亮粗犷的“嘎、嘎、嘎”叫声率先响起。接着便是回应声四起,他们便扎入附近灌丛。 我放慢了脚步,半卧在一些凸棱处隐蔽。随着我的静止他们便一一走出,开始了拍摄与被拍摄的游戏。

他在西藏的三种马鸡中是最大的一种。主要栖息于海拔3000~4000米的红杉、岷江冷杉、云杉、高山栎、油松和高山松林区,有时也上到林线上林缘疏林灌丛中活动,冬季有时可下到2800米左右的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带活动。他们和其他三种马鸡一样都是垂直迁徙,除繁殖期外喜欢集群活动。

食物主要以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嫩叶、幼芽、根、花蕾、果实和种子为食,冬季多吃树根和种子,春季以绿色植物的嫩根、嫩叶为主,夏秋季以植物的叶蕾、花、果子为食。幼鸟以昆虫为主,随体重增长,食物中昆虫所占比例逐渐减少。

随着我们相处时间的延长,他们不再顾忌我的存在,有时还会走进来打量我的行为。我想这一定是这个种群的头领,在其他鸡只是默许我的存在时,他骄傲的健步挺胸而来,彰显着他的威武与责任心。

白马鸡是一种群居性时间长的雉类,全年都有集群活动行为。常有一只雄鸡担任领头,一只母鸡担任哨鸡,其余大多是亚成年鸡。群体在空旷地带和高山草甸中觅食时,哨鸡一般在较高的地方或树枝上放哨,当感觉到异常情况时,便发出鸣叫,随后跟群体一起奔跑,且不时地停下来转过头来察视动静。所以哨鸡常常被天敌或猎人猎杀。

动物的群居优点在于“人多力量大”,多个个体协同作战、共同捕猎或御敌,有利于个体生存、种群繁衍;缺点在于“人多是非多”,自然界食物、空间、配偶等资源十分有限,同种个体生存需求高度相似,经常因为资源分配不均而引发激烈争斗,这对种群的延续、进化产生不利影响。在长期的进化历程中,社会性动物不断磨合、调整,适应性地产生了一整套行为准则和多种行为模式,以求趋利避害。这就是群居动物中间会有明确的社会分工产生的必然性,而动物进化的首要条件就是社会分工。

人类已经走过了这个过程,所以我们在群体中就必须符合社会分工的规律性,既要享受群体社会的福利就必然承担个体的义务与责任,这样才会有未来的发展。正如眼前的白马鸡一样可以充分享受食物与阳光。

(0)

相关推荐

  • 稻城偶遇白马鸡与松鼠一起生活 和谐共生画面太治愈

    川观新闻记者 何海洋 10月12日,甘孜州稻城县桑堆镇的森林中,一群白马鸡悠闲的在丛林中觅食.突然一只不速之客闯入记者镜头,从树上跳下一只松鼠,敏捷的身手将白马鸡要到手的食物抢走逃之夭夭,只剩下白马鸡 ...

  • 封面照片背后的故事 | 横断山高山冰缘带上的“拓荒者”——垫状植物

    封面照片为滇西北高山流石滩垫状植物植被景观(张亚洲摄).垫状植物团状福禄草是该群落的奠基种, 左上图为其开花朝向(陈建国摄), 中上图为其两性花(张亚洲摄), 右上图为其雌花(张亚洲摄). 横断山作为 ...

  • 道德经白话全译

    前言 老子之言,博大精深.世人读之,各有所得.哲学家以之洞悉天道,军事家以之参透兵机,政治家以之安邦定国:大志者以之建功垂名,淡薄者以之养生延年····它就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放下汲桶,自然与人生的 ...

  •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 ---63

    第四卷治外篇 A   第六十三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 ...

  •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后记

    中国文化开始于阴阳五行,成熟于黄帝时期,行用分为医与洪范,后老子发展出道家文化,开创中国文化一脉,继出儒,墨,成三家分立,始起易,医,道,儒,墨,五家文化形态,此乃中国文化之源远.后世文化,虽然流派门 ...

  •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 ---81

    第五卷总论篇 A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多,多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B    现代汉语 真诚 ...

  •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 ---80

    第五卷总论篇 A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使有什百人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 ...

  •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 ---79

    第五卷总论篇 A   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B    现代汉语 和善调和大的怨恨,必定不会圆满:如果 ...

  •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78

    第五卷总论篇 A   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B    ...

  •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 ---77

    第五卷总论篇 A   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 ...

  •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 ---76

    第五卷总论篇 A   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恒.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B    现代汉语 人出生时,是柔弱 ...

  •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75

    第四卷治外篇 A   第七十五章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B    现代汉语 民众有饥荒,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