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越养越难,药越用越多,病却越来越难治,鱼病防控急需标准化

  • 文/ 水产前沿 陈晓庆 林贞武

经过近40年的发展,我国已然跻身水产养殖大国行列,动保、饲料等配备越发齐全,呈现百花齐放的姿态。但是,随着水产养殖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养殖量越来越大,近年来水产行业病害凸显,病害肆虐越发频繁,给水产养殖从业者造成了巨大损失。直观的感受是药越用越多但是病却越来越难治!如何科学防控已成为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同时如何培养并吸引优秀的人才留在水产行业也成为行业需要直面的问题……带着这么些困惑,笔者专门拜访了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袁圣老师,一起聆听他的想法!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教师,执业兽医师 袁圣老师

谈个人:鱼病防控急需标准化

水产前沿:请您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您目前主要在研究的内容有哪些?

袁圣:我2009年从广东海洋大学毕业以后就到了射阳县海洋渔业局工作,负责全县乡村渔医培训、病害测报以及无公害水产品基地申报等工作。2012年开始到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任教。学校有政策鼓励教师到一线去,所以在2012年至今年这几年里,我大部分时间是在江苏银宝集团等企业带学生做塘头的技术服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认识到整个水产行业在疾病防控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刚好我在学校主要负责水生动物病害防控课程的讲授,这也就促使了我想去做一些鱼病防控标准化方面的工作。

对鱼病的认识,大部分人看重的都是病原,认为找出病原就可以很好地解决我们的用药问题。但是疾病的发生是复杂的,除了病原之外,鱼病的发生还有诱因,很多疾病其实是条件致病。目前行业内关于鱼病的防控实际上做得不够精准,整个流程较为混乱,很多时候是为了用药而用药。所以我现在在呼吁做几个标准化,其中一个就是鱼体检查的标准化:多长时间对鱼体检查一次,检查的顺序是什么,检查哪些部位,每个部位检查的重点是什么,通过检查能发现什么问题等。在检查的过程中发现细小的问题,根据发现的情况来精准用药,从而防止了爆发性鱼病的发生。通过标准化检查实际上可以极大地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 预告

2020年11月19-20日,“2020’中国水产前沿展”期间,我们将邀请袁圣老师开展2020年度线下大课暨第一期线下见面会,与您一起探讨水生动物病害防控标准化的意义。

扫码得入场券

水产前沿:据了解,这些年来您一直坚持在塘头走访,是什么让您能十年如一日坚持在水产一线?

袁圣:首先是喜欢这个行业。再一个是在从业过程中看到了很多养殖户由于鱼病遭遇了很大损失,甚至倾家荡产,是真真切切想帮助他们。同时在处理鱼病的过程可以得到很多满足感,比如帮养殖户解决问题后,看到养殖户的那种喜悦,都是很让人欣慰的。

在鱼病防控过程中,以前我们可能是一个人单独去做,精力有限。但这几年也慢慢在改变,比如通过对学生的培养,对养殖企业的培训,跟饲料、动保企业合作扩大鱼病防控的认知等,更好地帮助养殖户减少养殖亏损。所以说这个工作它本身是非常有意义的。

谈养殖:水产养殖病害越来越多,越来越难治

水产前沿:请您简要谈谈水产疾病近年来的发展趋势?对病害爆发越来病频繁,鱼病越来越难治疗,药越来越不好用等问题有什么看法?

袁圣:近年来,水生动物病害发生频率越来越高,而且发生之后造成的损失也是越来越大。例如今年就已经出现了好几次全国性的大规模病害,如2、3月份的草鱼跟鲫鱼的越冬综合征以及从3月份开始的黄颡鱼病害,损失都是非常大的。再者就是今年加州鲈鱼苗种标粗成活率、南美白对虾的玻璃苗等问题影响也是非常之大。

目前大家都在追求创新,却忽视了一些细节问题,这些细节的弱化会导致疾病的爆发。首先最根本的是苗种退化问题,这个应该说在所有品种里面都不同程度的表现。现在加州鲈鱼的带毒率这么高,鳜鱼、鲫鱼也是一样的,像这样的苗种放到塘里面,疾病爆发的概率会非常之高。

第二个细节就是清塘。这几年养殖户为了赶时间或者是出于其他原因,清塘工作做得越来越差。包括像广东水产养殖业这么发达的地区,基本上就是鱼卖掉后,把很少剂量的漂白粉干撒在池塘底部,而这种做法实际上几乎无效,漂白粉只有接触到水才能产生次氯酸,也才能把病原杀掉。在这样的情况下,池底的病原,特别是因为长期用药已经有了耐药性的细菌会持续传代、加强,耐药性进一步提高,导致疾病问题越来越严重。除了广东,海南也是一样的,甚至江苏也开始出现这样的趋势。

第三是用药不够精准。虽然我们在疾病防控上做了很多工作,动保使用量每年都在变多,但是实际上病害的发生率还是越来越高,这是因为我们大部分东西都用得不够精准。国家目前在提倡精准用药,减量用药,但是怎么样精准,怎么样减量呢?药敏只是一个手段,根本上还是要把疾病预防好,疾病不会大规模爆发,药物的使用才会越来越少。可惜的是目前还没有细致的把鱼病的预防和治疗的流程整理出来,在一线防控中每个渔医都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导致诊疗结果千差万别,这就是为什么要形成一个相对标准化的防控流程的重要原因。鱼体检查需要标准化,通过检查发现问题,再前期提前处理,就可以预防爆发性鱼病的出现;鱼病预防也需要标准化,在什么时间节点要去关注什么内容。比如说现在到了冬季了,就需要重点关注肠道,如果还去关注肝胰脏,还去拼命用保肝药,实际上是意义不大的。

第四,饲料可能也是比较重要的问题。原料上涨导致饲料成本的上升,但是鱼价的剧烈波动,疾病的频发导致养殖户盈利能力下降,难以接受饲料成本的上涨。在这样矛盾的情况下是不是存在饲料质量下降从而导致机体营养摄入不足,免疫力低下的问题?

这些问题,最终都会导致我们病害的发生率越来越高,而且未来的几年预计还会越来越高。

水产前沿:目前我国的水生动物病害防控存在什么样的局面?我国防控水产养殖动物疾病处于什么阶段?

袁圣:我国水生动物病害防控目前的局面是重病原,轻病因,大多数人只看重病原,然后对诱发因素,对一些继发性的感染几乎没有关注。这导致的结果就是大规模的问题出来之后,我们可以很快知道是由什么病原引起的,但是不能形成好的解决方案。病毒病发生之后怎么处理?细菌性疾病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是什么等很少人去总结。还有,我们的疾病防控技术近些年应该是没有进步的。疾病现场的判断,处方的开具,药物的选择、药物的科学使用等都不够精准,以前怎么用药,现在还怎么用药,以前可以用的药现在甚至不能用了,能用的药物越来越少,在这样的情况下水生动物病害防治水平甚至存在倒退的情况。这就是为什么技术服务的人越来越多,但病害却越来越重的原因。

水产前沿:走了那么多养殖场养殖户,您认为一线养户在用药上有哪些普遍误区?

袁圣:疾病治疗的前提是正确的诊断,在正确诊断的基础上开具处方,然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通过科学的方法使用药物,最终达到疾病治愈的目的。用药过程中的问题,第一个就是急,希望今天用药,明天鱼病就能好。这样的心态会导致出现两个情况,一是加大剂量使用药物,不管是前期中期还是后期,用药量都比较大;其次就是盲目联合用药,本来只需用一种抗生素就能解决的问题,但我希望它快点好,就会多用几种,这个会导致细菌耐药性越来越强,而且是一个恶性循环。

谈动保:行业同质化严重,劣币驱逐良币

水产前沿:您认为目前水产动保行业处于什么阶段?您是怎么看待现阶段水产投入品现状?

袁圣:动保行业现在处于一个比较混乱的阶段。首先是厂家很多;其次是产品的同质化太严重了;第三个就是在动保产品使用不够精准,滥用的情况比较多;第四是劣币驱逐良币情况比较突出。在我们这个行业,一些大型企业的产品实际上质量是有保障的,但是由于价格的因素,可能会被很多小型的企业干掉,或者是对销量有很大的影响,尤其现在网销非常的火爆。

对投入品的关注点可能也要发生一些变化。现在水产养殖没以前赚钱了,那么养殖户对动保产品的用量势必会有所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有必要推出一些功能性表达比较强的产品出来。如果产品功能表达非常强,比如对肝脏的保护很明显,或者对疾病的预防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这样的东西会成为爆品,而且它的毛利可能会很高。未来每个公司可能只靠1-2个爆品来赚钱,而不会所有的产品都能赚钱。

水产前沿:水产动保行业的竞争可以说是异常激烈,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饲料企业跨足动保,你认为未来饲料企业和动保企业的竞争会是怎么样的?传统动保企业应如何应对?

袁圣:饲料企业涉足动保,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第一,现在饲料的利润也越来越低,饲料企业有这么庞大的业务系统,要保证自己的正常运营的话,肯定要有其他的一些高毛利的东西来做补充,而动保恰好在前段时间是一个毛利比较高的这个东西。第二,由于饲料企业有比较完善的销售队伍,服务队伍,他们跟养殖户之间的联系相对来说比较紧密,饲料企业去做动保这件事的难度比较小。第三,动保可能会作为饲料的一些配套,比如说它在设计饲料配方的时候可能已经考虑到动保产品的使用了,他知道自己的饲料在哪一块可能不是太好,或者可能会引起某一些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设计这些动保产品来做补充。所以说饲料企业来做这个事情有优势,另外因为队伍本身的庞大,做起来肯定更方便。

饲料企业跟动保企业的竞争现在已经是蛮激烈了。不同的饲料企业对动保产品的定位是不一样的,有些可能作为公司重要的收入来源,有些可能就是为了增强跟养殖户的粘性,以成本价销售,这两种情况都有。这种情况下,就会有一些低价的产品出现,这对现有的动保企业影响肯定是很大的。现有大部分动保企业在销售过程中,中间的环节比较多,最终导致产品的零售价格会比较高。

我觉得未来好一点的动保企业,它可能会往直销或者大户直供甚至代工这种方式去发展,在确保自己能够活下去的情况下,再去考虑盈利,销售扁平化这种趋势会越来越明显。还有就是动保企业的产品的设计定位跟饲料企业可能有一些区别,未来企业研发重点应该是偏向于一些可以解决问题的功能性产品,因为现在养殖户最大的痛点是病害,而病害的防跟控都需要有一些功能表达非常显著的东西。

未来行业将会出现两个极端,需做精准的产品

水产前沿:面对国家对水产动保行业的政策逐步收紧,您认为什么样的企业才具竞争力?未来行业该如何应对?

袁圣:国家监管,对整个动保行业来说肯定是个好事情,它会促进这个行业更加健康的发展,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可能会得到缓解。现在国内有25000多家动保企业,动保企业里面正规的或者说具有自己的研发能力、生产能力的,可能只有1/10。未来行业将会出现两个极端,一个是做的很好的很大的企业,发展会比较好;另外一个就是很小很差的企业,可能短期内也可以生存;但是对于中等的企业,同质化比较严重的企业,压力是最大的。

做产品首先要合法合规,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开发一些新产品,而不是一味去做同质化的产品,否则盈利空间就小。另外就是销售模式需要改变,减少中间环节,提升产品自身的竞争力。还有要关注我们养殖动物本身,多关注养殖病害的问题,从需求来研发、设计、生产产品,这样才会更精准。最后一个就是安全,千万不要使用违禁药品,这对于整个行业的危害都是巨大的。

聚焦 | 回顾

转载声明
本文为“水产前沿”独家稿件,版权合作,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