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偏瘫醒脑针一、醒脑开窍方【组成】 ...
中风偏瘫醒脑针
一、醒脑开窍方
【组成】
主穴: 内关(双) 人中 三阴交(患侧)
副穴:极泉(患侧) 尺泽(患侧) 委中(患侧)
【出处】 石学敏编著《中风病与醒脑开窍针刺法》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功能】 醒脑开窍,补益肝肾,疏通经络。
【操作】
先刺双侧内关穴,直刺0.5 1.0寸,采用提插捻转结合的泻法,施手法1分钟;
继刺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 0.5寸,采用雀啄手法(泻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
再刺三阴交,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度角斜刺,进针0.5 1.0寸,采用提插补法,针感传至足趾,下肢出现不能自控的运动,以患肢抽动3次为度。
极泉穴,于腋窝中央下2寸的心经上取穴(避开腋毛),术者用手固定患肢肘关节,使其外展,直刺进针0.5 0.8寸,用提插泻法,患者有手麻胀并抽动的感觉,以患肢抽动3次为度。
尺泽穴,另患肢屈肘120度,术者用手托住其腕关节,直刺进针0.5 0.8寸,用提插泻法,针感从肘关节传到手指或前臂自动外旋,以3次为度。
委中穴,令患者仰卧,抬起其患肢取穴,术者用左手握住患肢踝关节,以术者肘部顶住患肢膝关节,刺入穴位后,针尖向外15度,进针1.0 1.5寸,用提插泻法,以下肢抽动3次为度。
【主治】 中风。【方义】 中风病乃'窍闭神匿,神不导气'使然。
内关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属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有养心安神、疏通气血之功。
人中穴为督脉、手足阴阳之会穴。督脉起于胞中,上行入脑达巅,故泻人中可调督脉,开窍启闭以健脑宁神。
三阴交穴系足太阴脾、足厥阴肝、足少阴肾之交会穴,有补肾滋阴生髓之效,脑为髓海,髓海有余则脑神充沛。
内关、人中、委中、极泉、尺泽相伍可开窍醒神通络;
补三阴交既可生髓醒脑,又可滋水熄风。诸穴合用,补泻兼施,则收到标本兼顾、相得益彰之效。
【临床应用】 本方可作为各类中风的基本处方,临床根据合并症的不同,可配以不同的穴位。
如吞咽障碍配风池(双)、翳风(双)、完骨(双);
眩晕配天柱(双);
手指屈伸障碍加患侧合谷;
语言不利加金津、玉液点刺放血等。
对于针刺人中日久不能耐受疼痛或于中风后遗症期者,可用上星、百会、印堂替代人中或交替使用。
二、颞三针
【组成】
于偏瘫对侧头部颞部,耳尖直上2寸处为第1针;以此为中点,同一水平前后各旁开1寸分别为第2、3针。
【出处】 靳瑞.应用头部五类三针的临床经验.中医杂志,1995,10(600)
【功能】 扶助正气,生发少阳,兼以活血化瘀,平肝潜阳。
【操作】 取30号1.5寸针,与头部呈20度夹角向下斜刺,深度约占针身3/4,至局部有麻胀感或放散至整个头部为度。
据病情虚实做提插捻转补泻或平补平泻手法。
留针1小时,每隔半小时行针1次,同时令患者配合活动患肢。
【主治】 中风偏瘫后遗症。
【方义】颞部乃足少阳循行分布之处,肝胆相表里,针刺局部可疏通经络气血,平肝熄风,鼓舞少阳生发之机。颞三针位于头部。
第一针通过率谷及角孙穴,前者为足太阳、少阳之会而后者为手足少阳之会;
第二针通过悬颅穴手足少阳、阳明之会,及曲鬓穴足太阳、少阳之会;
第三针通过浮白穴足太阳、少阳之会,有利于疏通这些经络的气血,平肝息风,清肝胆火,鼓舞少阳生发之机。
【临床应用】
1、上肢瘫加肩俞、曲池、外关;
下肢瘫加环跳、足三里、太冲;
语涩加风府透哑门;
高血脂加足三里、内关、三阴交。
2、研究表明颞三针能改善患者脑动脉的弹性,使其紧张度下降,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从而加强病者脑部的血循环,提高脑组织的氧分压,改善病灶周围脑细胞的营养,促进脑组织的修复,从而利于中风后遗症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