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打仗为什么喜欢吹牛?几千人就敢号称几十万大军?

我们知道,历史上西方人打仗,一般也就是几千人规模的小战斗,能有几万人就够吹上几百年了,至于十万人以上的大作战更是寥寥无几。和西方的寒碜相比,我大中华似乎就厉害多了。中国史书上记载的战斗动不动就十几万、几十万、甚至号称“挥师百万”的也不在少数,很是满足了国人的小小虚荣心,顺带鄙视了一下西方县长们的小规模械斗。

古代西方的战争其实抛开所谓的民族自豪感,平心而论,中国史书上的记载水分也不小。甚至可以说,中国历史上记载的超过三十万规模的大战九成以上都是假的,都是吹出来的。看到这里,大家先别急着开骂,且听我慢慢分析。有人可能会说,两千年前的战国著名的长平之战,秦赵两国就投入超过百万大军,难不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后来的王朝动员能力还比不上战国时期吗?先说一下,战国时期的战争记载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毕竟打了几百年仗,各个国家已经已经完全进入了战争体制,所有活动和工作都为战争服务,国家的战争潜力几乎被压到了极致,各国组建几十万常备军还是没什么问题的。但之后的朝代就呵呵了。

长平之战举个例子,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曹操号称八十万大军,可当时全国的总人口大概只有1000万。曹操只占据了北方,半个中国而已,而且相对于南方,北方历经黄巾起义、诸侯争霸,受到战争的破坏更大,人数要更少。怎么算曹操也凑不出这所谓的八十万大军,况且还要有不少于作战人数的后勤人员。地还要不要种了?日子还要不要过了?经过专家的考证,曹操所谓的“八十万大军”至多不过十几万人罢了。再看明代著名的土木堡之战,明军声称自己五十万大军,但当时整个京城也只有二十几万军队。史书记载,明英宗朱祁镇和太监王振仅仅准备了三天就带兵出发了。三天时间根本来不及调动和动员外地的军队,所以他们率领只可能是北京的卫戍部队。而且还不能全带走,京城总不能没人守吧?这样一算,真正去打仗的最多只有十几万。

土木堡之战明军惨败,明英宗被俘再比如说万历年间明朝和努尔哈赤的萨尔浒之战,明军檄文上自称有大军四十七万,而努尔哈赤当时不过两万余人,就连努尔哈赤的族人都不相信他们能赢。然而事实呢?明军自己八万多,加上朝鲜援军一万多,撑死十万出头。结果明军四路全败,至此再也无力发动对后金的反攻。

萨尔浒之战然而,最能吹的还不是明朝,而是清朝时期的乾隆帝。乾隆派杨应琚征讨缅甸,总共就给了人家三千人,结果下战书的时候他却号称是五十万大军,不知道杨应琚当时是个什么心情?现在我们回过头来想一下,为什么古人喜欢虚构作战人数呢?其实原因也很简单,一方面能吓吓敌人,说不定还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本方的信心。反正也没什么害处,何乐而不为呢?下角留言,看看你喜欢哪种冷兵器!

天下冷兵器微信号:tianxialbq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