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别人是聪明,认清自己是智慧。
“
法的名词概念道理都很简单。
难的只是接不接受法的惯性修持培养。
这就好像是一个天天吃饭的人,
让他去吃屎一样。
这一步就要看自己了。
盲目无知,随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流转的自己。
从小到大,都没有人告诉这个自己存在的原理,而造成的自己。
这个问题原来也讲过太多遍。
但总是没人能记住,且真正的领会。
普通人都是活在大脑里的。
颜色,声音,影像,味道,感受,名词概念定义里。
从一出生,一睁眼,就开始听到,看到,闻到,感受到周围的一切.很新鲜,很好奇,很冲击。
因为未知,因为陌生,因为好奇,因为冲击。
所以,就很容易盲目的迷在其中。
然后,父母亲人,周围一切的环境开始慢慢灌输名词概念种种定义。
因为,未知的东西,突然成了“已知”。
好高兴啊。很有成就感,自我满足感,存在感。
好像那个人事物,就真的是父母亲人教的那些名词概念定义的一样。
好的,坏的。善的,恶的。能吃的,不能吃的。能做的,不能做的。
结果,很多的对错,善恶,是非都是父母自己的个人知见,以及在在意其他人的看法时暂时性,随机性的灌输。
但随着自己慢慢长大,接触到的人事物更多了。
拥有了更多不同环境氛围灌输的信息,以及自我对这个世界的体验。开始认知的跟父母亲人不一样。
开始有矛盾。有冲突。而矛盾的,冲突的。也只是不同的个体处于不同环境氛围人事物穿插组合下的,不同因缘所建立的不同体验认知知见。
而每个人,每个个体。都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感受所被灌输的概念名词认知为是“自己”。
而为了强调这个“自我”的存在性,不断地彰显这个所谓的“自我”。
拿什么来彰显呢。
那就是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吃所穿所住,所感受体验,接触到的一切。发微博,秀朋友圈。
对于一个不知所措来到这个世界的孩子而言。这都很正常。
需要存在感。
从出生到长大。都是如此。
而强调“自我”存在感的同时,总是为自己着想的同时,就肯定会影响到他人的存在感,触犯到他人秀存在的目的。也会因他人秀存在而冲突影响到自己。
矛盾,冲突,应接而生。
活着的人太多,需要存在感,需要更好的活着的人太多。互相的利益冲突太多。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只是因为孩子出生了,没有人教给他,你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来的。这一切一切的原理都是怎样的。
都只是因为这与生俱来的盲目无知所造成的连锁反应而已。
仅此而已。
大家可以想象一个,孩子一出生,父母就会慢慢告诉他这一切一切的原理,然后让他明白这一切以后,再活着的世界吗。
那就是佛陀常驻的世界。
大觉的世界。
没有无明,没有盲目的世界。
这样的世界是有的。
因为那并不难。只需要一个更好的因缘而已。
娑婆世界的众生,总是想着要没有痛苦,没有烦恼,没有生死轮回。
那就是因为有这个痛苦,有这个烦恼,有这个生死轮回。
而有的原因,也只是因为从出生就存在的无明,盲目。而不是其他的原因。
佛陀暂时的出世,就是为了能够阐明这个道理,把你从小就存在的无明,盲目给打破掉,解决掉而已。
而他之所以只能暂时的出世,而不能常驻于世间。也只是因为这个世界,这个时期的众生都太刚强,都太有我知我见了。
即使道理被阐明出来,却还是不去真正的明白,做到。
为什么。
因为根本就没有真正的明白这个道理。
什么道理。
那就是这个名词概念堆积出来的“自我”的虚妄性,不存在性。
我们根本不需要用所知道的名词概念来强调自我的存在性。来提升自我的存在感。
因为,我们存在的当下,就是存在。而存在的原理只是性生心生。
但人就是因为刚出生时的无明盲目,未知的冲击,自我的存在感。而错误的一直用一个虚假的概念来强调自我的存在感。
却不知此时此刻就运用好自我的存在。
而被“自我”所误。
名词概念,乃至于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境界,都本应该是工具。
让已生的自我更好的享受这番生命之旅的工具。
但人却因为出生后无人指引的无名盲目,而被这工具所使。
这是很悲哀的。
而佛陀出世,为众生阐明这一切的原理,指引了觉悟解脱之路。
但人却还是跟随个人业力所流转。
这仍然是悲哀的。
人只会在像法的文字概念上,继续找活计。找出了无穷无尽的概念理由。来让自己继续沉沦。
这仍然是悲哀的。
聪明,与,智慧。
三界其实没有时间概念。是混沌的,是无序的,是没有开始与结束的。
每个人经历的都是一样的。跟佛都是一样的。
而佛觉悟了,不是因为经历的比他人多。而只是因为,他的选择。
就好像释迦摩尼佛的选择与弥勒佛的选择一样。
一个选择,决定了先后顺序的成佛。
时间是没有尽头的。经历也是没有尽头的。
有尽头的,只是选择。
刹那即永恒。一念等三世。
名词概念本没有意义。而紫只是在灌输紫想灌输的意义。
有缘的,自会跟着。
世间无一定。
这就是选择的机会。
既定了,也就断了选择的路。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
修行只是明白,然后去做。
而不是明白了,继续给自己找沉沦的理由。那肯定代表着,路还很远。
当然了,这都是自身的选择。
即使是因为无明盲目我执而有的选择。
每一个路口的抉择,都代表着接下来旅途遥远的程度。而这每一个路口的选择,也都代表着自心的选择。
即使是盲目无明状态下的自心,那也是自心。
人,是因缘所和合的。
只要多一个缘拉扯他解脱,而不是多一个缘拉他去轮回。那他做出解脱选择的几率也就会更大。
全天下人都在说修行是错的,那没有定心的人,永远不会选择修行。
而如果,有一个人说修行是对的,那人就有了那一丝的因缘可以修行。
达摩祖师也说过。佛是无业人,佛无因果。
佛总是给众生创造解脱的因缘。
人有被度的因缘是一回事。而佛给予因缘又是一回事。
其实被度的因缘很简单。只需要对佛有好感。而接纳。而对佛没有好感,就算佛说的再有道理,也是无用。
当然了,好感又可以说前世带来的。
看清别人是聪明,认清自己是智慧。
自己的一切心念言语行为,都是有缘由的。
好感不好感。也只是对方顺应不顺应自己所带来的。
顺应自己了,就有好感,就更好能接受对方。而冲突了自己,就肯定没好感,而没好感,链接的前提就没了。反而可能还会去破坏。
某甲:而放不下的是惯性。
紫师:嗯。而人大多时候的惯性都是自我催眠灌输式的惯性。
我就是这样的人。我就是这样的。你们是谁我不管。爱谁谁。
虽然这种自我催眠式的概念灌输也是建立在潜意识情绪惯性下的,其实也就是我执的惯性。
但更多的表面特征,还是大脑中,言辞中的自我催眠式概念灌输。
如果真的发心修行了,从这个自我催眠来入手是很关键的。而跟不跟着跑,就得看修行的功力了。
但纵容自己的话就真的难了。
我们人的性格其实也就是在这样的自我催眠式的概念灌输下成型的。
本没有的自我,本没有的个性,也被自己催眠出来了。
而之所以催眠出来,只是因为自我的存在感。想突出强调这个自我。
越想突出强调。其实也就表明了这个自我的没有存在感。
某甲:这是众生的一种惯性。
紫师:对,惯性。而人为什么要有存在感。
因为人太在乎别人的看法了。太为别人活着了。
所以,自古修行都有八风吹不动的说法。不能一屁打过江。
能否将这个自我的存在感,强调性,与太过在意外界看法给修掉。
这也是标志着是否修行的门槛。
人生的烦恼痛苦有太多太多,与这个门槛有关系了。
某甲:从另一方面而言,正因为有一屁过江,苏东坡才知道自己的不足。自心自见,自性自度。
紫师:知道了,就要改。因为他知道羞愧,惭愧而改之,而没有用种种名词概念来掩饰,所以,苏东坡成就了。
某甲:那只是因为他修行的惯性累积的够了。
紫师:然后不够的就可以用他的够了来当借口。
某甲:之所以要找借口是因为还不够。
紫师:确实是这样啊。众生刚强难度化。是为了度化。
到最后,还是要靠自性自度。
谁让我执这个虚假的存在就那么坚实呢。
某甲:有迷必有悟,有迷方有悟。
紫师:看破,放下第六意识的概念妄我执,都是如此之难啊。
迷亦本非迷,悟亦何有悟。
某甲:自生必自灭,吾以观其复。
紫师:方便强为名,方便言度化。戏里说戏总是戏,梦中说梦还是梦啊。
某甲:梦中说觉觉亦梦。
紫师:戏散人没继续演,梦醒天明还得睡。
某甲:浮生大梦谁先觉,原来平生只自知。
紫师:知与不知都是梦,那就继续做梦吧。
各定角色各自演,不论是佛与众生。
某甲:戏散梦沉依旧梦,梦中做梦任所之。
紫师:但对于他们,却是太过遥远了。无从下手了。
尽管是更圆融了。他们却是理解不了。
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所求所需。
包容,这是多么难的一件事呢。或者说,放下自我的概念认知,这是多么难的一件事呢。
一说概念认知,全然是假。
结果,人就没了判断的凭借而不知所措。
这就像普通人突然静了下来,没了念头后的不知所措一样。
结果就是,静不下来。
其实,只要自己习惯了不思善不思恶,无知见判别状态以后,就好了。
就是一个习不习惯的问题。而要习惯,就先要接受,接纳。
肯令自己不思善不思恶。放下了别判断。
但这点对于聪明的人们,就真的太难了。
结果不论怎么修,就只能永远迷着在名词概念的解脱不解脱,空不空,静不静的境界中。
永远没办法真正的去解脱,去空,去明心,去见性。
法的名词概念道理都很简单。难的只是接不接受法的惯性修持培养。
这就好像是一个天天吃饭的人,让他去吃屎一样。
这一步就要看自己了。
2017初于紫觉大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