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明白这几个重要的问题,肿瘤患者就诊不再慌乱!
邱立新,就职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要从事胃癌、肠癌等恶性肿瘤的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研究。创办了肿瘤科普公众号“邱立新医生(qiulixinyisheng)”。
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等发表SCI论文65篇,累计影响因子约300 分,其中第一或并列第一作者SCI论文40篇,累计影响 因子约180分。副主编《赢在论文*术篇》、参编《实用循证医学方法学》。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临床肿瘤学科学基金等。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上海医学院首届青年学者论坛二等奖等 。
在肿瘤科的门诊或者病房,经常见到患者或者家属手里拿着确诊的检查资料,犹如“五雷轰顶”,或是满脸愁容,或是掩面哭泣。见到大夫后,又不知道该问什么问题,看完门诊后,自己想了解的问题,发现又忘记咨询。再回诊室,发现大夫又在看新患者,然而,又不好意思打断,怎么办。
搞明白下面几个重要的问题,可以让患者或者家属就诊不再茫然,接下来以“肺癌”为例,做一讲解,同样,这个方法也适用于其他瘤种患者。
1.首先搞明白是不是肺癌,是什么类型肺癌?
患者拿到CT报告等检查资料,上边写着考虑肺癌,或者肺癌可能性大等内容。首先要说,影像学资料不能确诊肺癌。肺癌确诊的金标准必须是病理诊断(通过穿刺或者气管镜获取组织)。其次,确诊是肺癌后,要明确是哪种类型的肺癌。肺癌主要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又主要分为腺癌和鳞癌等。不同类型的肺癌,治疗方案是不一样的。简单的说,没有病理确诊病理类型,一切治疗都是空谈,再厉害的咖,也无从下手。
2.肿瘤的分期如何?
分期对于大患者或者家属并不陌生,就是大家经常听到的“早期”、“晚期”。然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会更加准确的明确肿瘤分期,不同分期的肿瘤,治疗手段和治疗的目的是不同的。
3.明确分期后,治疗模式和方案是什么?手术、化疗、靶向?
精确肿瘤的分期是选择何种治疗方式的前提。肿瘤比如Ⅰ期、Ⅱ期和部分Ⅲ期的肺癌患者通常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根据情况给予化疗或者放化疗的治疗方式。Ⅳ期的患者以化疗、靶向治疗或者免疫治疗等全身系统性治疗为主。
4.若术后需要进行辅助治疗,一般什么时候开始,治疗几个周期?
术后是否需要进行放化疗,根据患者术后的肿瘤分期而定。通常对于完全切除的Ⅱ-Ⅲ期,推荐含铂双药方案术后辅助化疗4个周期。辅助化疗始于患者术后体力状况基本恢复正常,一般在术后4-6周开始,最晚建议不超过手术后3个月。
5.需不需要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对于晚期肺癌患者来说,尤其非小细胞来说极为重要。如晚期肺腺癌来讲,有无基因突变,是哪种基因突变是决定治疗模式的基础。如果没有基因突变,一线可以选择化疗或者免疫治疗。若是有基因突变,可以根据基因突变的情况,选择靶向药物。EGFR突变可选择易瑞沙、特罗凯等,AL融合可选择克唑替尼等。随着免疫治疗的发展,PD-L1检测也逐渐常规化,根据PD-L1的水平,可选择不同的治疗模式,免疫治疗单药还是免疫联合化疗等。
6.治疗费用是多少,药物是不是医保覆盖?
很多患者当时就问“大夫治疗这个病需要花多少钱,花费太多的话治不起”。讨论治疗的花费,并不是说明家属不孝顺,这是一个很理性的话题。肿瘤的治疗也讲求一个“经济-疗效”,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经济条件来权衡疗效和费用,选择一个最佳方案。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完善发展,越来越多靶药物纳入了医保范畴。大大减轻的患者经济负担。
7.治疗完成后,如何定期复查?
肺癌治疗后都需要定期复查。复查目的在于疗效的监测,早期发现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检查以影像检查为主。对于早、中期肺癌经包括外科手术的综合治疗后,一般主张治疗后2年内每3月复查1次,2年至5年内每半年复查1次,5年后每1年复查1次。
8.患者经济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有没有使用新药的机会?
无论是靶向药物、免疫药物还是新型的化疗药物等,国内都有众多临床试验的开展,尤其是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的肿瘤中心。对于经济条件不佳晚期的肺癌患者或者是标准治疗失败的患者,参加临床试验可视为最佳选择。
更多问题,可以直接咨询邱立新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