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给妻子回信中的一首诗,最后两句总能引起人的无限遐想
行走自由的花2020-12-07 20:42夜雨时刻,听着夜色中时紧时疏的雨声,旅居异乡的人总是容易思绪万千,更加容易思念亲人,特别是在受到家人来信询问归期的时候。大中五年(851)七月,李商隐赴东川节度使柳仲郢梓州幕府,期间收到妻子王氏的来信,于一个雨夜写下这首回诗。
夜雨寄北李商隐 〔唐代〕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首诗的意思还是很好理解的:你来信询问我什么时候回家,但因为工作繁忙而归期难定。今天晚上巴山下起了大雨,院子里的池塘都涨满了水。也不知道何时才能和你相见,到时候我们一定要秉烛夜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诗的起笔就以“君问归期”来启下,当时的诗人正滞留在巴蜀一带,作为朝廷官员又无法擅自离开,的确是无法确定自己的归期,在一问一答中尽显惆怅和无奈。于是羁旅之愁,相思之苦,与巴山的夜雨交织在一起,涨满了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两句是诗人的想象,他幻想未来和妻子团聚的景象,将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寄托在将来。那时候诗人返回家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即兴写来,写出了诗人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语言是朴实的,在遣词、造句上看不出修饰的痕迹。李商隐的大部分诗,辞藻华美,用典精巧,长于象征、暗示。这首《夜雨寄北》,表现了李商隐诗的另一种风格:质朴、自然,却同样具有“寄托深而措辞婉”的艺术特色。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