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为师之道,像于永正老师这样做
为师之道,像于永正老师这样做
——读《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文|李红彦
素未谋面,却已熟稔。
他,永远是那么谦和的笑容,永远是那么温暖的话语,鼓励着每一个他教过的学生,影响着每一个听他讲课的老师。他,就是于永正老师。
打开于老师《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一书,仿佛眼前出现一位银发老者,衣服,总是那么整洁干净;头发,总是梳得那样规矩板正。笑呵呵的,在秋日暖阳的包裹下,坐在你的对面,徐徐地说着、讲着,每一句都是有关于语文教学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是那样温暖动听。他的为师之道,冲淡你已疲惫的精神,滋润你为师的初心。
于老师喜欢人称他为“甘草”,性温,味甘,调和百味中药,解其毒性,增其药效。于老师的为师之道恰似甘草,用平和的心态待人对事,用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面对个性不同、脾气各异的学生,于老师用平和的心态去对待:小错误,包容忽视;严重错误,“打了一巴掌,别忘了及时揉一揉。”
如果说陶行知先生“四块糖”的故事让人自省,那于永正老师“四天朗读”的故事也给人启示。
一个差班,没人能教,于老师在四天时间里,只是朗读课文,声情并茂地去读,再写写字,抄点词或写句子。不分析讲解,只是鼓励表扬。四天时间,于老师“以柔克刚”,用动情的朗读和热情的鼓励让这个“乱象频发”的班级安静了下来。内心安静,才会让老师的“教”深入内心,才会让学生的“学”从心而发。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于老师对语文作业的处理:只有写字、读课外书和日记,而日记呢,只需一周之内有一篇像样的就行,其他日子,哪怕写一句话,也可以。他的作业,还有最重要的一项——玩儿,玩儿的有意义,玩儿的有收获,更极大地促进了语文学习(玩儿以后可以写文章)。
平和的心态,让于老师更看重学生个体的发展,更重视语文教学的意义:分数之外,素养最重要。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当书页从指尖翻动,于永正老师那慈祥的笑脸总是和孩子们一起出现在读者的眼前。讲课时,戴上头饰和孩子们一起表演课本剧;下课后,挽上袖子和孩子一起掰手腕;节假日,和孩子们一起爬山、钓鱼、慰问五保户、走进军营……
因为孩子气,他才能更理解、包容学生;
因为孩子气,他才能更接近、呵护学生;
因为孩子气,他才能更懂得学生所想,快乐着学生的快乐,烦恼着学生的烦恼,做学生真正的大哥哥。
孩子气是可贵的,和孩子们同声欢笑,和孩子们一起嬉闹,是作为老师最开心的事情。
于老师,在他年近不惑时尚且如此,我们为师,有点孩子气也是很难得呢!
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如果说教育的第一个名字叫“影响”,那么,它的第二个名字便叫“鼓励”。
是的,恰当的鼓励,仿佛学生发展的动力,给他们以导向,给他们以力量。于老师小时候因老师的鼓励而受益,他也将恰当的鼓励挂在嘴边,用自己的鼓励改变着周围的学生。
读到这里,我仿佛读到自己的故事。
小林同学刚来班上时,我的内心是有丝丝“绝望”的:字,写得乱七八糟;句子,有的也是前言不搭后语;就不要说成文了。
已经接纳了他,就只能试图改变。而改变的法宝,便是“鼓励”。
字,写得清楚一点,赶紧在“表扬栏”大肆宣讲一番。
词语,用了一个很恰当的,继续在“表扬栏”输入他的名字……
曾对他说:只要写出几句话,你就是最棒的。
到如今:只要写出一段话,你就达标了。
润物无声的鼓励中,他的变化真是让我耳目一新!
正像于老师书中所写:教育的意义在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鼓励他,戒骄戒躁,防止懈怠,一直沿着“正路”走下去。教育的魅力也恰恰就在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弱点”,引导、鼓励他努力由“不及”到“及”。
当世间熙熙攘攘的生活不断扰乱你的清梦,当凡尘纷繁冗杂的事务一直困扰你的内心,请打开这本书吧,听于永正老师讲教学中的故事。那一个一个平凡的小故事,蕴藏着一位老人的大智慧,会让我们审视自己的内心,也会滋润我们有梦的心田,如何为师?为师有道。
(保定市清苑区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