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机器人在美惨遭肢解的背后
不少小伙伴们都向往着生活中能偶遇“大白”,但 Ta 的一位同伴,却在降临人世没多久之后的一次环游旅行中被人给干掉了。
上周五晚上,机器人 HitchBOT 在美国费城遇害。在这座被称为“兄弟之爱之城”的一条街道上,HitchBOT 以惨遭人类肢解的方式结束了自个短暂的生命旅程。
费城人民的“怜爱之心”,可能并不适用于机器人身上。旅行机器人在美惨遭肢解的背后,不排除有一小撮人类对于机器人群体的满满恶意作祟。
孩童般可爱的 HitchBOT,与 Ta 的“顺风车”之旅
出生加拿大,身高 1 米体重 7 公斤,孩童扮相的机器人 HitchBOT 于去年开始环球之旅。Ta 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对话,还可以用 GPS 对所在位置进行定位。身体嵌入摄像机,每 20 分钟便拍摄记录一次旅程,肚子上绑着一排太阳能电池板:HitchBOT 在长途旅行的同时,也不忘通过无线网络及时分享最近的心情。
有趣的是,HitchBOT 本身并不会走路,必须依靠好心路人让其搭乘顺风车来完成一段又一段的旅途。Ta 时常以这样的句式告诉司机,“我想去 XX 省 XX 市,请一路向 X ”。
去年,HitchBOT 成功完成在加拿大的 26 天旅程,之后还去了欧洲一些地方。Ta 在德国参加过婚礼,在荷兰接受过艺术家的画像。今年 7 月 17 日,HitchBOT 开启环游美国之旅。美国起点为马萨诸塞州的马布尔黑德,之后 Ta 去了波士顿,甚至还现场观看了红袜队的一场比赛。
二周之后,噩耗传开。电量耗尽的 HitchBOT 未能记录到被谋杀的瞬间,但随后上传到互联网上的一段街拍视频显示:周六破晓时分,机器人 HitchBOT 被戴有帽子的费城少年残忍肢解。不过,随后就有美国媒体指出,网络上流传的这段视频是伪造的,其拍摄环境与机器人遇难当晚的实际环境并不相符。视频演变为一场闹剧,机器人遇难真相依然不明。
机器人在美惨遭肢解的背后
人类与机器人之间的矛盾早已存在,随着智能机器人的快速崛起,这一矛盾正在不断激化。
1.完成度最高的工人机器人,开始更大规模地接手人类的工厂车间。头脑愈加聪明的工业机器人,除了在干人们不愿意做的机械重复的脏活累活,也开始朝着更加精密高级的新岗位进发。无人工厂成为老板们的新宠,工业机器人开始在世界各地“抢夺”工人的饭碗。
2.正在蓬勃发展的服务机器人,也在专业以及家用领域不断成长。专业领域服务机器人已经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它们目前从事保养、清洗、修理、运输、保安、救援、监护、军事等各式各样的特种工作。与之相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机器代替人工的服务。
3.家用机器人开始变得越来越聪明,情感世界也越来越丰富。人形机器人正在逐渐成为人类有感情的新朋友,直到肢解“孩童”机器人事件的发生,人类与机器人之间的冲突赤裸裸地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工业机器人遭人肢解,可以理解,因为前者可能让后者丢失了一份宝贵的工作;专业机器人遭人肢解,同样可以理解,因为前者可能让后者失去了不少潜在的服务客户;人形机器人遭人肢解,就真的无法理解,一个孩童般可爱的机器人明星究竟哪点得罪了费城人民。由于不知元凶,本着最天真的想法,惟愿 HitchBOT 的死,只是人们的“误伤”抑或一场恶作剧。
抛开事件本身,人类与机器人之间的矛盾更加需要引起各方的关注。
近日,软银 CEO 孙正义放出预测:到 2040 年,全世界机器人的数量将会超过人类人口数量,达到约 100 亿个。他还表示:
未来,或许机器人会变得比人类还要聪明,那么这样的机器人必须是单纯的,而且要对人类好,同时还要富有同情心。
然而就目前来看,在机器人还没变得比人类聪明前,可能就有人开始了疯狂的报复。
面对不断激化的矛盾,人类社会需要给出更加全面并且面向未来的解决方案。面对机器人智能化的发展大势,如何在人类与机器人之间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社会分工,如何让机器人在更好服务人类的同时也对其予以基本的权益保障,如何在机器人高度智能化之后更好地对其进行管控等,这些未来社会大议题的终极答案需要人类从现在开始就要进行填写。
未雨绸缪,科学管控。惟其如此,人类与机器人之间的故事,最终才会有个美满的结局。
—近期其他文章—
BAT 和 DJI 弱爆了,Facebook 把无人机生意都做到平流层去了
Microsoft HoloLens 一年内推出,会否重蹈 Google Glass 覆辙?
喜欢本文就打赏小雷吧,记得要长按下方头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