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治性罕见病—结节性硬化症

一、疾病概述

结节性硬化症( 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是TSCl/2基因突变导致mTOR蛋白的过度激活,从而异常细胞生长增殖,蛋白合成和血管新生,是可以在全身多器官发病的遗传疾病[1]。TSC于1862年von Recklinghausen首次报道,可以影响到发育早期细胞的分化、增殖和迁移[2]

TSC是一种罕见病,美国为25 000到 40 000病例,全球为100万~200万病例,发病率为1/6 000~1110 000。不同种族和性别均可发病,无显著差异。基因突变是TSC的主要病因,80%~85%的TSC患者由于TSC1或者TSC2基因突变引起。15%~20%确诊TSC的患者检测不到TSC基因突变,这部分患者症    状通常较轻。TSC1基因编码hamartin(错构瘤蛋白),TSC2基因编码tuberin(马铃薯球蛋白)。Hamartin和tuberin能形成夏合体(TSC复合体),参与多条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其中包括mTOR通路。TSC基因突变导致mTOR通路的调节异常,是TSC发病的关键[3-4]

二 、临床特征

TSC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侵犯多脏器及组织,任何器官或组织几乎均可受累。癫痫发作、面部皮脂腺瘤和智力障碍称为TSC三联征,部分病人有典型症状,有的患者可完全无临床表现。

1.神经系统病变

神经系统病变是TSC的重要表现。特征性病变主要包括:皮质结节、室管膜下结节(SEN)、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SEGA)[5]

其他重要神经系统症状包括癫痫、智力减退(与癫痫密切相关)、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人格和行为异常、情绪紊乱和精神异常等。

癫痫是TSC最常见的神经病学表现,80%到90%TSC患者会发生癫痫。通常1岁以内发病,可能与皮质结节有关。TSC患者的常见发作类型包括婴儿痉挛症、复杂部分性发作、全身性强直阵挛性发作、全身性阵挛性发作等。

2.肾脏病变

肾脏病变是TSC特征性的临床病变。可见于3岁以后的TSC患者,随年龄长大发生率增加。病变主要包括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该病最常见.80%TSC患者可发生;肾囊肿;肾细胞癌;多囊肾病等。常为TSC2基因及其毗邻的PKDI基因的长片段缺失突变。

AML可于儿童期开始生长,10岁后常见。该病最常发生于肾脏,但也可发生在肝、肾上腺、脾等。这是一种良性肿瘤,组织成分包括异常血管、不成熟平滑肌细胞和脂肪细胞。通常为双侧多发病变,可无明显症状。肿瘤自发性出血(>4 cm)和肾功能不全是最常见的并发症。AML出血非常严重,是TSC最常见的死因之一[6~8]

3.肺部病变

肺淋巴管肌瘤病(LAM)在TSC女性患者中发生率大约为26%~39%;LAM几乎只发生于TSC女性患者。病理表现为异常平滑肌细胞广泛增殖,导致液性肿瘤(囊肿)形成,破坏肺组织。症状可表现为气短,肺萎缩,咳嗽,胸痛等。随着肿瘤的逐渐生长,肺功能逐渐恶化,最终可导致肺功能衰竭[9-12]

4.皮肤病变

90%的TSC患者可出现面部血管纤维瘤,它是血管和结缔组织的错构瘤,发生于2~5岁。皮肤病变还可表现为蝶形斑、色素脱失斑和鲨鱼皮斑等[13~14]

甲周或甲下纤维瘤皮色或淡红色结缔组织错构瘤,邻近或侵入甲床分布。见于88%的TSC患者,发病年龄通常在15~29岁。足趾比手指常见,女性比男性常见。组织病理学上与血管纤维瘤类似。

5.心脏横纹肌瘤

主要发生于胎儿和新生儿。96%患有心脏横纹肌瘤的婴儿被确诊为TSC, TSC婴儿中心脏横纹肌瘤的发生率是50%到70%。心脏横纹肌瘤多发生于心室,多数没有症状,经胎儿超声发现。儿童期常可以自行消退。心脏横纹肌瘤可引起婴儿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15-16]

6.视网膜错构瘤

见于40%~50%的TSC患者,是眼科的最主要特征。发生率随年龄增加,通常临床稳定,无症状,很少影响视力。

其他表现:牙釉质多发性散布点状凹陷,错构瘤性直肠息肉,菲肾性错构瘤,脑白质放射状移行线,骨囊肿,齿龈纤维瘤,多发性肾囊肿等。

三、诊断

满足1基因诊断或2的临床诊断标准均可诊断为TSC,基因诊断可作为独立的诊断标准,确诊TSC疾病[17]:①基因诊断:TSC1和TSC2基因的致病性突变;②临床诊断。

主要特征:

①面部血管纤维瘤(≥3)或头部纤维斑块;②甲周纤维瘤(≥2);③色素脱失斑(≥3个,直径至少5 mm);④鲨革斑或多发胶原瘤;⑤多发性视网膜结节状错构瘤;⑥脑皮质结构异常;⑦室管膜下结节;⑧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⑩ 肺淋巴管肌瘤病;⑾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

次要特征:

①牙釉质多发性小凹(≥3个);②口腔纤维瘤(≥2个);③非肾脏错构瘤;④视网膜脱色斑;⑤“斑驳状”皮肤改变;⑥多发性肾囊肿。

确诊结节性硬化症:2个主要特点或者1个主要特点加2个次要特点。

疑似结节性硬化症:1个主要特点或者2个以上次要特点。

四、鉴别诊断

1.线粒体脑肌病

线粒体脑肌病是一组少见的线粒体结构和(或)功能异常所导致的以脑和肌肉受累为主的多系统疾病。卒中样发作急性期主要累及颞顶或颞枕叶,病灶可累及皮质和深部的白质。临床有高乳酸血症,影像学可见30%~70%苍白球钙化,皮质有层状异常信号的特征,基因检测可见核苷酸点突变,肌活检见破碎红细胞纤维、异常线粒体和晶格样包涵体等。

2.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因多种原因导致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产生减少或作用缺陷而造成以低钙血症、高磷血症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患者表现为反复手足搐搦和癫痫发作,影像学多见于脑基底节(苍白球、壳核和尾状核)钙化灶,常对称性分布。病情重者,小脑、齿状核、脑的额叶和顶叶等膪实质也可见散在钙化。长期口服钙剂和维生素D制剂可使病情得到控制。

五、治疗

对TSC症状的治疗是针对该病的各个临床特点进行的,手术是药物以外的主要治疗手段,针对TSC发病原因的mTOR抑制剂是当前的研究热点。

1.TSC - SEGA

药物治疗:脱水药物,抗惊厥药,抗癫痫药,抗抑郁药物。

手术:切除肿瘤;分流脑积水。

均为对症治疗,手术风险较大,残留病灶会继续生长,有些SEGA无法手术切除。依维莫司和雷帕霉素是mTOR抑制剂,针对TSC病因进行治疗,临床研究表明可以缩小SEGA病灶,抑制疾病进展。

2.TSC -癫痫

抗癫痫药物治疗,癫痫病灶切除术,生酮饮食,迷走神经刺激。

现有治疗效果有限,约1/3对现有治疗完全无效。

已有临床研究显示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可改善TSC患者的癫痫症状,Ⅲ期研究正在进行中。

3.TSC - AML

观察随诊,AML≥4 cm,或动脉瘤≥5 mm可预防性手术切除或栓塞:发生急性出血时可采用保守治疗,动脉栓塞治疗,保留肾单位肾切除术,全肾切除等。依维莫司可以有效缩小AML的体积,抑制AML进展。

4.TSC - LAM

主要为针对并发症和合并症的治疗:

控制体重和戒烟,气管扩张药物和吸氧治疗,激紊治疗,终末期肺功能衰竭时进行肺移植,临床试验证明mTOR抑制剂可抑制呼吸功能的持续下降。

5.皮肤病变

面部血管纤维瘤、甲周纤维瘤必要时可进行磨削术,激光,液氮冷冻,电灼等手术干预。

6.TSC的管理

TSC是系统性疾病,多器官均可发病.各个年龄段连续发展。TSC是遗传性疾病,家族遗传学筛查和产前干预可降低发病率和提高诊断率,并有助于早期预防。TSC的管理需要贯穿TSC患者的终生TSC的管理需要多学科合作,小同年龄涉及不同科室。

六、典型病例

患儿.男,5岁,来白浙江,凶“TI热惊蹶发作三次”来本院疑门诊就诊。体检:身高100 cm,体重20 kg,BP 90/60 mmHg。神清,检查合作,心律齐.HR98次/分,面部有散在斑块,躯干皮肤可见数片色素脱失斑。实验窒榆查:血常规湿示WBC 6.3×109/L,RBC4.7 x lo”/L.Hb l34∥L,PLT 318×109/L,嗜酸粒细胞无异常;C反应蛋白<1 mg/L;血糖和血电解质正常,血尿串联质谱正常。

患儿面部血管纤维瘤和躯干皮肤可见数片色素脱失斑(见图2).头颅MRI扫描可见室管膜下,灰白质多个结节。

基因分析结果:应用PCR直接测序法检测患儿的TSC2基因,显示患儿存在该基因的无义突变[c. 4027G>T,p.Glul343*(杂合)]。父母该位点正常。

治疗及其转归:患儿初始给予抗癫痫药物丙戊酸钠抗惊厥治疗,30 mg/(kg.d),惊厥得到有效控制,门诊随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