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长”和“寿增”———-古传太极拳单操系列

“筋长一寸,寿增十年”的理论流行后,压腿下叉等训练,倍受养生大众的青睐,进而“抻筋拔骨”也频繁出现在武学和养生刊物上。然而,从武术的本源讲,古人所说的“筋长”,并不是压腿下叉等简单肢体动作所拉出的“筋长”;古人所说的“抻筋拔骨”,也不是依靠简单肢体动作所做的拉筋训练。

古人的“筋长”,是指贯穿人体“整条大筋”的抻长,既“整筋”之抻长;古人的“抻筋拔骨”,是指“行气单操”和“动作单操”的训练体系(见附录1)。

依靠简单肢体动作所拉出的“筋长”,往往限于关节部位的局部大筋,这样的“筋长”,并不是贯穿人体的“整条大筋”被抻长。因此,这样的“筋长一寸”,就和“寿增十年”没有丝毫关联了。同样,这样的训练也算不上“抻筋拔骨”训练。

一,整筋

“整筋”是指贯穿人体的“整条大筋”,古传太极拳是关于“整筋”的训练。练出“ 整筋”方能出“整劲”,即所谓“整筋整劲”。有了“整筋整劲”才可以武术技击。

因为人体206块骨头,多数是被大筋系统“串联”起来的,只有人体的大筋系统变得强壮和具有超强的弹性,人体的整个筋骨系统,才可以适应武术技击的需要。只是后来古人才发现,“整筋整劲”,不但适用于武术技击,更受众于祛病养生。

古人练出“整筋”需要“抻筋拔骨”,而“抻筋拔骨”是通过“行气单操”和“动作单操”的训练来完成的。这个训练过程,可以用“练气”和“练筋”这两个方面来概括。

二,练气和练筋

在“练气”过程中,古人用“翻江倒海”这个“行气单操”(见附录2),启动周身气机,培植清平之气,为众多“动作单操”的“气行于筋”,创造了“气”的物质条件。

在“练筋”过程中,古人通过“动作单操”的系统训练,把我们对自身“整筋”的认知分成了几个阶段,让我们渐渐体会“整条大筋”。这样,就可以确保我们准确完成对自身“整筋”的训练。其中“感筋,知筋,懂筋”,是多数习练者所必经的三个阶段。

三,抻筋拔骨

“抻筋拔骨”通过“行气单操”和“动作单操”的系统训练来完成。这样的训练,不但强筋,而且健骨。具体来说,不但可以使习练者的“整条大筋”变得粗壮且有超强弹性,而且还会使骨骼的密度增大,骨髓饱满。由此才有了“抻筋拔骨”之说。这里请大家注意,“抻筋拔骨”是对人体整个大筋系统和整个骨骼系统的开发,所以它是“气”行于“整筋”和“气”行于“整骨”的系统训练(见附录3)。

而简单肢体动作的拉筋训练,如压腿,下横竖叉等,对于成年人来讲,较难开发“整条大筋”,往往仅限于关节局部。仅限于关节局部大筋的拉长,对健康并无多大益处,反而是“筋出槽,骨错位”的潜在隐患。

另外,简单肢体动作的拉筋训练,没有“行气”和“气行”单操的参与,被拉长的筋不会变得强壮和具有弹性,这对技击和养生同样没有多大益处。

关节局部大筋的拉长训练,会让一般的习练者疼痛难忍,甚至望而却步;而用“行气单操”和“动作单操”来抻长“整条大筋”,既所谓的“抻筋拔骨”,不但没有剧烈的疼痛,还会有气通“整筋整脉”的舒适的酸胀感。

四,“抻筋拔骨”是整体训练

“抻筋拔骨”是一项完整的训练体系。古传太极拳的32式单操,可以说每一式都有“抻筋拔骨”的功效,但每一式单独拿出来,又都不是完整的“抻筋拔骨”训练。古传太极拳所有的单操,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不能将它们拆开;一旦将它们拆开,它们就会失去原有的价值。

我们拿“下横叉”举例:

“行气单操”“翻江倒海”第5节出现过“下横叉”,但是横叉只下了一半,不允许下到底。原因在于“收大阴”功夫还不过关。“大阴收到哪里,横叉就下到哪里”,这是横开下盘筋骨最重要的拳理。

“下半叉”的同时,还要实操上盘的“拇指插肩”(见附录4),使处于“下半叉”状态下的下盘大筋,和“拇指插肩”状态下的上盘大筋,通过“顶腰”建立“筋通”。

另外,要想横叉下到底,必须先打开大腿内筋;而打开大腿内筋,还必须先打开大腿外筋。打开大腿外筋又是以“动作单操”“膝外八揉足”做为主操。

而“翻江倒海”前4节的“行气单操”,又都是为第五节“下横叉”的“收大阴”,和“膝外八揉足”的开外筋,做准备和铺垫工作的。

单操的同步训练,会在某个时段引发人体整个关节系统的“松动”,这时会出现“整筋”的体感,这说明“收大阴”的功夫已经过关。直到这个时候,我们才可以开始尝试着“下整叉”,渐渐的将横叉下到底。

“下横叉”,在古传太极拳的训练体系里,要求极严格。它不是以横叉下到底为训练目标,而是以“横叉”下开幅度和“收大阴”功夫的同步进展为首要要求。由此可见,“抻筋拔骨”的各式单操,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制约,它们是一套完整的训练体系,我们不可以拿出某一式单独习练。

五,古传太极拳32式单操也都是整体训练

通过上节的举例讨论,我们得知“抻筋拔骨”是整体训练。也就是说,古传太极拳32式单操都是整体训练。32式单操中的每一式,都有“抻筋拔骨”的功效,但每一式单独拿出来,又都不是完整的“抻筋拔骨”的训练。

古人对32式单操循序渐进的训练安排,和各式单操操式的精心设计,都特别能体现古人的智慧。做为我们现代人,应该接受真传武术的系统训练,万不可自作聪明,将古人精心打造好的训练体系擅自拆开,为己所用。

因为东凑西拼的东西即便积攒一辈子,终究还是要当做“破烂”丢掉。这就好比汽车展览会上展出的汽车再好,我们也不能拆下它们的部件,搬回来按在自家的马车上一样。网络上的“武学”文章很多,但来自真传武术的凤毛麟角。

六,著名养生功法的使用需要身体条件

中国武术留下许多著名功法,如回头望月,贵妃献酒,狸猫上树,猴蹲等。虽然这些功法都是有明确治疗指向的好功法,但大多却不能直接拿来使用。因为任何功法,它们都是整体训练体系中的一个部件,它们只有在各自的系统中才能发挥作用。

如果想从中拿出一个来单独使用,就必须同时拿出这个功法的基础训练,并通过这门功法的基础训练,使你的身体先具备一定条件,也就是先具备一定的功夫(见附录5)。只有这样,你才可以单独使用一门功法。

综上所述,“抻筋拔骨”是整体训练,古传太极拳的“行气单操”和“动作单操”是“抻筋拔骨”的具体实操办法。要想“筋长一寸,寿增十年”,不是简单肢体动作的拉筋训练就可以实现的。“筋长一寸,寿增十年”需要通过古传单操的系统训练来完成。(见附录6)(作者微信号:fjks-tjss)

*********

附录1:古传太极拳单操,分“行气单操”和“动作单操”,“行气单操”主练气;“动作单操”也叫“气行单操”,主练筋。

附录2:我们在网络中公开的教学视频,是“行气单操”“翻江倒海”(1-5节)和“动作单操”“膝外八揉足”(1-5节)。它们都是基础入门单操,“翻江倒海”负责启动全身的“气机”,“膝外八揉足”负责下盘的“气行于筋(骨)”,使下盘的大筋变得强壮和具有弹性,这是下盘的基本功训练。此外,还防止了膝盖损伤。

附录3:“动作单操”也叫“气行单操”。所谓“气行”,是指“气行于筋(骨)”,而筋骨相连,所以古传单操是对人体“整筋整骨”的训练。

附录4:“拇指插肩”是上盘“含胸拔背”实操办法之一。

附录5:养生和技击都是一门功夫,功夫是时间的投入,功夫自古没有速成。但速成吸引眼球,很多不想投入时间的人喜欢速成,迷信秘籍妙法,正宗嫡传,最后成了骗子谋财的牺牲品。

附录6:武术的养生效果,是古人意外发现的,它是武术技击训练所带来的“意外收获”。很多人承认武术训练的养生效果,但又否定武术的技击训练。总想着用轻柔的或不费劲的方法,获取武术养生效果,这是不现实的。武术的技击训练,不等于武术技击,它只是一些功法的训练,同样适用于体弱多病的人加入。

***“翻江倒海”(1-5节)和“膝外八揉足”(1-5节)是古传太极拳的基础入门功法,也是非常好的健身功法。这些教学视频在网上发布过,喜欢的拳友可以将其作为太极拳套路的基本功和健身功法来习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