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遗珍 · 马路的故事|志丹路,提醒我们不要忘记这位革命先烈
上海,一座浸泽着红色文化的大都市,这也是我们的精神财富所在。
红色文化离我们很近,我们身边的不少马路就是载体,它们承载着百年的岁月沧桑,镶嵌在我们这座城市的肌理中。
让我们从兴业路出发,用脚步去丈量红色的岁月,赓续红色血脉。
志丹路,在上海市西北部。南起交通路,北至沪太路。1953年筑,以纪念陕北刘志丹命名。
刘志丹,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军卓越的36位军事家之一。“追求真理,救国救民”是刘志丹一生的宿愿。他从青少年起,就对除暴安良的英雄人物十分崇敬。特别是五四运动后,他在新文化、新思想的影响下,崇尚科学民主,反对封建压迫。他生长在贫瘠落后的陕北,亲眼目睹了民不聊生、饿殍遍野的凄惨景象,对旧中国的黑暗状况十分不满,立志救国救民,决心从根本上改变这种不平等的社会。1922年,他考入榆林中学,在共产党员魏野畴、李子洲等老师的教育指导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1924年冬,他毅然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决心“为自己的信仰奋斗到底”。
刘志丹组织领导渭华起义,这是他创建革命军队的起点。在创建根据地斗争中,刘志丹采取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紧密结合的方针。1931年9月,刘志丹把南梁地区的游击武装,连同分散活动在合水、庆阳山区的民间武装改编为党所直接领导的南梁游击队,亲自担任总指挥。1935年1月,刘志丹按照中共驻北方代表的指示,率红二十六军北上到达陕北安定(今子长)县,同谢子长领导的红二十七军会合。2月5日,中共陕甘边特委和陕北特委在周家崄举行联席会议,决定成立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从此,红二十六军、二十七军在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刘志丹等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逐步成长壮大为中国工农红军的重要力量。刘志丹亦被朱德称赞为“忠实英勇的红军领导”。
1936年4月14日,在红一方面军东征战役中,作为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红二十八军军长的刘志丹,身先士卒,亲临一线指挥,不幸中弹壮烈牺牲。
为纪念刘志丹烈士,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将保安县改名为志丹县。并在城北建刘志丹陵园,2017年后,刘志丹烈士陵园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每年清明节和烈士纪念日,都会有大批党员干部、群众和学生前来缅怀先烈,重温历史。上海为纪念刘志丹,也在1953年命名了志丹路,提醒我们不要忘记这位革命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