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泊客一席谈:七言律诗·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白居易

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   [中唐·白居易·七律]

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不为身。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

可独终身数相见,子孙长作隔墙人。

《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元八,名宗简,字居敬,排行第八,河南人,举进士,官至京兆少尹。他是白居易的诗友,两人结交二十余年。卜:选择。卜邻,即选择作邻居。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春,诗人和元宗简都在朝廷供职,宗简在长安升平坊购了一所新宅,诗人很想同他结邻而居,乃作这首七律相赠。

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不为身。“我们平生志趣相投,都渴望过一种“无官一身轻”的隐居生活。

心迹:心里的真实想法。墙东:《后汉书·逸民传》载:“君公遭乱独不去,侩牛自隐。时人谓之论曰:'避世墙东王君公。’”后因以“墙东”指隐居之地。身:自己。

“我”和“你”啊平生志趣相投,都欲离开官场隐居生活。

首联诗人首先说出了“卜邻”的第一个理由:心心相印,志趣相投。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我们结邻后,一轮明月,共照着两家的庭院;绿杨树,将浓浓的春意洒落在两家的院心。

三径:据东汉末年人赵岐的《三辅决录·逃名》记载,在西汉末年,王莽篡权专政,兖州刺史蒋诩不愿做官,就归隐乡里。他不愿和外面的官场之人交往,在自己家庭院中就开辟了三条小路,只和同样隐居不求功名的羊仲、求仲这个两个隐逸之士交往。陶潜《归去来辞》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句。这里借指隐居的地方。
《南史》卷四十八《陆慧晓传》:“慧晓与张融并宅,其间有池,池上有二株杨柳。(何)点叹曰:'此池便是醴泉,此木便是交让。’……(刘)琎清介士也,行至吴,谓人曰:'吾闻张融与慧晓并宅,其间有水,此必有异味。’故命驾往酌而饮之。曰:'饮此水,则鄙吝之萌尽矣。’” 南朝齐尚书郎陆慧晓与张融皆有高士清名,二人结邻,宅间有池有杨,时人传为佳话。后世用作咏结邻的典故。
明月好同三径夜“, (“我”与“你”结邻后,)夜晚一轮明月可共照“我们”两家的庭院。
这里注意“三径”的典故引用。再次表明了两人的友谊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绿杨宜作两家春“,(庭院里的)绿杨树就是“我们”两家的春意。

“绿杨”的典故亦再次抒发了诗人对于元宗简高士清名的敬佩和结邻的向往。
颌联不仅对偶工整,充满诗情画意,更是引经据典慰贴,果然是传唱千年的佳句。
颌联是“卜邻”的第二个理由:高士相交,和睦结邻。

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每每暂时出门尚且希望有个好伙伴,长期定居怎能不选择好邻居呢!

犹:尚且,还。伴:陪伴的人。岂得:怎么能。

《左传·昭公三年》云:非宅是卜,唯邻是卜。意思是说:不要选择住宅,而要选择邻居。还有“昔孟母,择邻处”、“远亲不如近邻”都是说的邻居的重要性。

颈联对偶。

颈联是“卜邻”的第三个理由:安居须择邻。

可独终身数相见,子孙长作隔墙人。“结邻之后,不仅我们两人总能见面,而且我们的子孙也能长久相处。

可独:哪里止。长:通“常”,往往,经常。

尾联当然是“卜邻”的第四个理由:不仅两人睦邻,子孙后代也须如此。表达了诗人对于与元宗简结邻的殷切希望。

据说,元宗简接到白居易的这首诗后,非常开心更非常愿意与白居易结邻。可惜,元宗简不久就过世了,诗人卜邻元宗简的愿望最终还是没能实现,因而十分伤心。

《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是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是诗人表达很想与元八(元宗简)结邻的一首赠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于未来生活的美好希冀,同时也从侧面吐露了渴望隐居不求功名利禄的心声。

本诗是平起首句押韵【平水韵:十一真】七言律诗。

点击辑期图标,畅游古诗文世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