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我是风流帅 | 诗词赏析

2021\10\03

“三十年前,我是风流帅”,这又是一个让人会心一笑的句子……

哪个古人这么自恋?

苏东坡,没错了!

若是专门填一首词夸自己,也无可厚非,谁让你这么优秀呢?

可你在送别词中还不忘自夸,这合适吗?

作为坡迷,诗词君狠狠地点了点头:非常合适,且看全词——

蝶恋花·送潘大临

宋·苏轼

别酒劝君君一醉。

清润潘郎,又是何郎婿。

记取钗头新利市,

莫将分付东邻子。

回首长安佳丽地。

三十年前,我是风流帅。

为向青楼寻旧事,

花枝缺处余名字。

简析

@古诗词赏析

潘大临,生平不详,若不是因为他做过苏东坡的学生,又与诗人黄庭坚、张耒过从甚密,恐怕历史早就将他遗忘了。

根据《冷斋夜话》记载,潘大临是湖北黄州人,擅作诗,也有不少佳句,可因为家境非常贫寒,他的才情很难施展出来。一天,好友谢无逸来信问他,近来可作新诗否?潘大临回信道:佳句写了不少,只可惜大都被这“俗氛”所“蔽翳”掉了。昨日,忽闻风雨声,诗兴大发,准备来一首题壁诗,刚写了一句“满城风雨近重阳”,催租婆悄然而至,我的诗兴也就荡然无存,所以只寄给你这一句诗。

值得庆幸的是,他认识了苏东坡。

苏轼因“乌台诗案”获罪谪居黄州,潘大临紧随其后,努力学习诗文,终于学有所成,于元丰七年(1084年)赴京赶考。学生参加考试,做老师的自然要勉励一番,于是便有了上面的《蝶恋花·送潘大临》。

起句“别酒劝君君一醉”点“送别”之题,并寄寓了深厚的情谊。

酒过三巡,东坡便吐露心里话:你小子长这么帅(“清润”),年纪轻轻的参加科考,必定马到成功,不知会娶到哪家的姑娘呢。

“清润潘郎,又是何郎婿”,“潘郎”一般指美男子兼大才子潘岳(潘安),而大临正好也姓潘,所以,东坡用它夸人就很巧妙了。为什么说“又是何郎婿”呢?

宋朝流行一种婚姻文化,名曰“榜下捉婿”,大意就是,在放榜的那天,各大富豪竞相挑选中榜的士子做女婿,说是挑选,其实差不多是“争抢”。因此,对于大多士子来说,“金榜题名日”一旦到来,“洞房花烛夜”也就近在眼前了。

比较凑巧的是,潘大临的母亲姓何,父亲潘鲠正好是“何郎婿”,如果潘大临又娶了何家的女孩儿,可是亲上加亲,“又是何郎婿”。

“记取钗头新利市,莫将分付东邻子”两句,源于想象,意思是说,你考中之后,一定会得到不少珠宝(“钗头”)与赏钱(“新利市”),但这些都是值得珍惜的,你千万不要轻易地将其交付给“东邻子”。

“东邻子”,就是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的美女,她美得不像话,宋玉称“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然而这样的女子却“登墙窥臣(此指宋玉)三年,至今未许也”似乎有点那啥,咳咳。

到了唐代,东邻子好像变了个人。李商隐《莫愁歌》曰:“人生富贵何所望,恨不嫁与东家王。”又诗《楚宫》曰:“王昌且在墙东住,未必金堂得免嫌。”显然,东邻子成了男子的代称。再后来,一度成为好色之徒的代名词,有点类似于今天的“隔壁老王”。

所以,苏轼在告诫学生,万万不可同那些好色徒来往。

不与东邻子来往,不代表不鼓励你去好玩的地方。

说起这个,东坡不由得回想起自己年轻的时候,他有点飘了……

“回首长安佳丽地。三十年前,我是风流帅。”

“三十年前”,当指1056年,苏轼与弟弟苏辙出川赴京,参加科举考试,以一篇精彩的策论文《刑赏忠厚之至论》,取得第二名的佳绩(实为第一,欧阳修误以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为避嫌,将其列为第二)。不久,便受到文坛领袖欧阳修的激赏,称之“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由此,苏轼一时声名大噪,可不就是文坛的“风流帅(风流人物的领袖之意)”吗?

此外,那时的苏东坡斗志昂扬,意气风发,有着无限的进取豪情,也有着属于哪个年纪的任纵与风流。

他在“长安(不一定真的在长安,代指繁华之地)佳丽地”,挟妓宴游,“当年踏月走东风,坐看春闱锁醉翁”,也就不足为怪了。况且,这是当时社会的一种风尚,不能用今天的眼光去看待。

所以,当你看到“为向青楼寻旧事,花枝缺处余名字”两句时,千万不要大惊失色,东坡中进士后,的确逛过花街柳巷,不但点过花牌,还在花牌上留过名,这么来看,真是一个十足的“风流帅”。

总之,说这些风流韵事,东坡的目的只有一个:大临啊,你一定会考上进士的,考上之后就有钱了,别忘了好好放松,享受一下生活。

可惜,大临没有考中进士,而东坡却成了无数人心目中的“风流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