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与孩子沟通 尊重应是基础

家长与孩子沟通重在“尊重”二字,亲子沟通的基本原则是任何情况下,都要以接纳孩子的情绪、认同孩子的感受、承认孩子的愿望为沟通的前提和基础。

“写完作业了吗?”“今天认真听课了没有?”……这些问题家长常常会脱口而出。孩子放学回家听到这些盘问都会有一种自己做错了事情的感觉,久而久之就什么都不愿意说了。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面对其消极情绪,父母需要做的是接纳并教会孩子如何恰当地表达自己。

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家长对于孩子诉说的内容,一定要用心地倾听,在充分了解了事情原委和孩子的体验感受后,用微笑的表情和抚爱的动作、亲和力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和认同感。孩子表达困难时,需要家长的理解,只有真正了解了孩子的情绪来源和他们共情,问题才有可能迎刃而解。

值得关注的是,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往往没有把话听完就会急于表达自己的意见,这会使得孩子不愿意跟你沟通。其实家长正确的做法是先让孩子描述一个看到的事实,然后界定问题,启发孩子自己去描述、思考和解决问题,切忌给孩子贴标签。明智的家长对于孩子的描述应不予评判,鼓励他们分清事情的责任,积极思考并采取可行的措施进行解决。

在必要时,家长可以给出不同建议,让孩子去选择。不否定孩子的感受,才可能让孩子说出心里话。亲子沟通时,重要的不是父母说了什么,而是孩子感受到了什么、理解了什么。因为本质上,亲子沟通不是说教,而是改变行动。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主动与孩子沟通很重要,孩子会认为你愿意和他做朋友,既增加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也消除了陌生感和距离感。让孩子成为家庭的建设者,引导他们一起合作,主人翁意识会让孩子们乐于沟通。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为孩子确定规则或提要求时,重要的是告诉孩子如何做是对的,这会让孩子觉得父母是在明确规则和传授方法,而不是在否定和批评自己。所以每一个家长都要做到避免苍白的说教,身体力行,用自己的行为感染孩子。其次,孩子对事物的认知也主要是通过内感官,而刺激内感官的主要手段就是非语言方式,比如抚摸、拥抱、亲吻、点头、微笑等,在和孩子沟通时,父母要保证身体、情感、思维一致,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进行。(记者武文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