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是墨宝, 画如神迹 ——吴道子书法作品鉴赏

中国古代有“书画同源”之说,在出土五千年前的彩陶罐,就画有鱼虫鸟兽图案,这些图案后来演变为象形文字,是现代文字的始祖,这是书画同源的一种说法。苍茫大地,万物有形,是书画家创作的源泉,书法的笔意韵律也是画家的创作语言,这是书画同源又一种说法。不论有几种说法,历史上许多书画名家确实是集书画为一体,能书善画,有是书法名气超过绘画,有是绘画名气大于书法,吴道子就是一位绘画名气盖住书法的“画圣”书法家。

笔者前几篇文章是说吴道子的画,本文只说书法。吴道子学画初起是偷学邻人,典籍无师可考,学书到是有师可寻。据传吴道子在画艺崭露头角时,自以为了不起,有次与人比赛作画惨遭败北被羞辱,来到一家酒肆见有两位食客正在豪饮,这两位食客是当朝长史张旭与秘书监贺知章,张、贺两人都是书坛名流,草书大师,两人在酒后兴致勃发,挥笔题诗,贺知章先写“酒中去寻蓬莱境,悠悠荡荡上青云”,张旭接笔挥毫“张颠自有沧海量,满壁龙蛇碗底来”。两人气势豪放的题字,似如龙蛇狂舞,吴道子看的双眼发直,如是仙人下凡展露才艺赶紧跪拜,张、贺以为是乞丐,扔下几个碎银欲走,吴道子慌忙站起拦住再跪地乞求:在下吴道子,愿投二位老师门下学习书法。张、贺此时明白了吴道子用意,看他一身落魄模样却摇摇头,绕开吴道子又向门外走去,吴道子见状大叫先生慢走,再行叩拜头如捣蒜,额头叩得出血,声泪俱下诉说:学生为先生技法倾倒,盼望收下弟子。张旭、贺知章被吴道子诚意感动,扶起吴道子收为学生。张旭送吴道子几幅字帖叮咐:字外无法,法在字中,勤奋就是诀窍。此后吴道子埋头练字,有所长进,一年后吴道子去拜见恩师,对恩师说:弟子知道,我的技法远未练成,然而弟子不是为书法而学。张旭不解,吴道子接着说:弟子志在丹青,如今画坛技法陈旧,弟子想另开蹊径,有幸得见恩师书法,领悟到笔法奥妙。说毕吴道子拿出一幅《金刚力士像》请恩师赐教。张旭展开画卷看了很是惊讶说:绝顶聪颖绝顶狂,天生道子世无双。

以上传说只是讲了吴道子与唐代大书法家张旭的一段师徒佳话,当然此段佳话不是说吴道子书法学的如何了得,而是说吴道子拜书法名家张旭为师,借它山之石攻玉,改造“游丝描”传统画法,创出“兰叶描”新技法。

历史上吴道子经历两次改名,一次是生前,一次是身后。生前是吴道子被唐玄宗招进皇家画院任画师,赐名叫“道玄”,在唐代典籍吴道子被称作吴道玄。过了几百年,宋代真宗皇帝把赵氏先祖赵玄郎尊封为道教主神,为避讳与皇帝同名同字,在修撰唐代史书时把吴道玄改回原名吴道子。吴道子存世作品既有署改名吴道玄,也有署原名吴道子。

以上所述仅为铺垫,以下展示吴道子书法作品纸本长卷,总长约800厘米(含题跋),宽65厘米,内容是抄录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三首诗,全卷书写约有340余字。

第一首诗《玩月金陵城西孙楚酒》(图1、片段)

参考对照文本“玩月金陵城西孙楚酒楼,达曙歌吹,日晚乘醉,著紫绮裘、乌纱巾,与酒客数人棹歌秦淮,往石头访崔四侍:昨玩西城月,青天垂玉钩,朝沽金陵酒,歌吹孙楚楼。忽忆绣衣人,乘船往石头。草裹乌纱巾,倒被紫绮裘。两岸拍手笑,疑是王子猷。酒客十数公,崩腾醉中流。谑浪棹海客,喧呼傲阳侯。半道逢吴姬,卷帘出揶揄。我忆君到此,不知狂与羞。一月一见君,三杯便回桡。舍舟共连袂,行上南渡桥。兴发歌绿水,秦客为之摇。鸡鸣复相招,清宴逸云霄。赠我数百字,字字凌风飙。系之衣裘上,相忆每长谣”。

据有关资料,这首诗作于753年,当时李白离开齐鲁(山东),南游宣城(安徽),又一次回到金陵(江苏南京),描写李白与金陵友人欢宴寻乐情景,生动形象地表现“酒仙”李白的豪放心境。

第二首诗《答族姪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图2、片段)

参考对照文本“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仙鼠如白鸦,倒悬清溪月。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朝坐有馀兴,长吟播诸天”。

据有关资料,此诗是咏茶名作,写于752年,李白与侄儿中孚禅师在金陵(江苏南京)栖霞寺不期而遇,中孚禅师以仙人掌茶相赠并要李白以诗作答,遂有此作,为历代咏茶者赞赏。

第三首诗《至陵阳山登天柱石,酬韩侍御见招隐黄山》(图3、片段)

参考对照文本“阳山登天柱石,酉州韩侍御见招隐黄山韩众骑白花,西往华山中。玉女千馀人,相随在云空。见我传秘诀,精诚与天通。何意到陵阳,游目送飞鸿。天子昔避狄,与君亦乘骢。拥兵五陵下,长策遏胡戎。时泰解绣衣,脱身若飞蓬。鸾凤翻羽翼,啄粟坐樊笼。海鹤一笑之,思归向辽东。黄山过石柱,巘崿上攒丛。因巢翠玉树,忽见浮丘公。又引王子乔,吹笙舞松风。朗咏紫霞篇,请开蕊珠宫。步纲绕碧落,倚树招青童。何日可携手,遗形入无穷”。

据有关资料,此诗作于754年,是李白为答谢玄宗文学馆学士韩云卿而作的一首诗,韩云卿漫游黄山寄诗于李白说,黄山是“丹岩翠障都成画,异草奇花尽是书。万卷青缃何必读,其君来此共吟趋”。激起“一生好作名山游”李白兴趣,即写诗《至陵阳山登天柱石酬韩侍御见招隐黄山》答谢。吴道子抄录或因纸尽,这首诗未写完整,自“鸾凤翻羽翼”起以下部分未抄录(标下划线部分)。

另需说明以上书法与李白诗作的文本对照,个别词句略有出入。

在书卷左右两端,起首右端有宋代监书院黄伯思题写“唐吴道子传世真品古风诗卷”鉴语(图4右红圈),黄伯思为宋代官吏、书法家,博览藏书,好古文奇字,对六经史书、诸子百家、天文地理等无不精通,擅鉴古器,黄博思题写的鉴语,是书卷考证重要依据之一。书卷左端是吴道子落款署名“道玄书之”(图4左红圈),书写时间是“戌子正月”,查阅吴道子生卒期“戌子”年,对照公元纪年为748年,即吴道子在68岁时写下该书卷。书卷记载时间与以上李白诗作有关资料称,三首诗分别写于753、752、754年有些误差,李白诗作资料是近现代编辑出版的难免出错,显然应以吴道子书卷落款时间为准。类似问题笔者曾在多卷古书画考证中,发现多例古人生卒差错、史料差错等,不足为奇。

吴道子创作的绘画作品较多,书法作品要比绘画作品稀有少见,当代研究吴道子绘画文章有数十、数百篇之多,研究吴道子书法方面资讯所见未有,吴道子书法仅见在绘画作品上题字,尚未发现如上展示有数百字的书卷,没有吴道子书法实物证据,当然谈不上进行书法研究。限于篇幅以上展示未露全卷,同时读者多用手机屏观赏,不能看清书法细处,以下选取部分单字作放大展示(图5—11)。

图5—11列示八十多个单字,每个字都书写的独有风格,结构规整,单字独立,一气呵成,出锋见力,魏晋神韵,行草笔法并用,笔迹连带清晰,依循法则,典雅清丽,笔法简练,刚柔相济,多个相同字写出不同笔法(图11),吴道子书法笔艺完全可排列在古代一流书法家队伍之中,无奈吴道子书法作品比绘画作品更为存世稀有,没有在书坛留下多少墨宝,书法才艺被公众忽略。

书卷曾被宋代皇帝赵佶(宋徽宗)收藏,亲笔题首“宣和御府藏”五个大字(图12上),尾跋题字(图12下)按时序有北宋大臣、书法家杜衍,北宋政治家、书法家欧阳修,北宋书法家、书画理论家米芾,元代书法家仇远、邓文原等。另有接在米芾后题字的黄可麟,尚无资料查明身份与生卒年代,从排列米芾与仇远之间时序看,黄可麟或为南宋官吏与书画名流的可能性大。书卷引首前隔水处,有元代书法家邓文原签注(图12左红圈),签注文字为“四堂斋传世珍品宝藏 邓文原鉴定”,四堂斋是官府还是民间堂号暂无据可考。

书卷钤印约五十枚(图13部分),构成清晰完整的传世轨迹,传世轨迹表明历代皇帝视吴道子书画为珍品,列为皇家收藏,书卷上皇帝鉴赏、内府收藏钤印有:宋徽宗赵佶“御书、宣和、双龙圆印、内府图书之印”;宋高宗赵构“真閤、奉华堂印”;宋理宗赵昀“缉熙殿宝”;金章宗完颜璟“明昌预览”;元鲁国大长公主祥哥喇吉“皇姊图书”;元文宗图贴睦尔“天历之宝”;明宣宗朱瞻基“武英殿宝”;清康熙皇帝“宣文之宝、体元主人、万机余暇”;清乾隆皇帝“太上皇帝、乾隆预览之宝、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八徵雮念之宝、三希堂精鉴玺、乾隆辰翰、宝笈三编、御书房鉴藏宝、鉴古”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