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香包情/王小英
老祖宗传传承下来的节日,我们一刻也不会忘怀。在我朦胧的记忆中,端午节就是五颜六色的香包,香甜的小黄米焖米饭,会包粽子的人很少。
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我,从小都没见过大米长什么样子。只有逢集的时候才会看见难得一见的粽子。
母亲每年都要养蚕,由一个小黑点,到白白胖胖的蚕宝宝,每天细心的呵护着它。桑叶必须要洗干净,晾干,要不然蚕宝宝就会死。母亲亲切的喊它们白娘子,它们喜欢干净整洁的环境。成蛹后就可以抽丝剥茧,水烧开后蛹泡在里面,母亲麻利的把丝线绕木板上,嗮干后又用陀螺拧成细细的丝线,等母亲闲下来后,母亲就会把丝线染成五颜六色,把草木灰倒在上面阴干,这样染出来的丝线不会掉色,而且颜色特别鲜艳。
大姐心灵手巧,会用各种花布头做成香包。母亲会做十二生肖,而且做出来活灵活现。
端午节前十多天,心灵手巧的姐姐和婶婶都会凑在一起,坐在大树底下做香包,谁家的花布头多了,都会互相换着花样。免得一种色,用绸布里面填充棉花,放上香料,不用任何图纸,随心所欲的就能做出各种花样的香包。这也是比手艺的战争,看谁的手巧一眼就能看出来。
新媳妇结婚第一年,必须要给左邻右舍送香包,这也是看她的手艺跟技术。我们也会拿起碎布头学着做香包,针脚做的跟毛毛虫爬过一样,做出来四不像。假如平时不会做针线活,那真就是丢人现眼了。邻居也会在后面指手画脚,切切私语品头论足说三道四,你的形象就会一落千丈,在别人眼里就是个笨拙的女人。陇原的女孩子必须练一双灵巧的手,绣花、做鞋、缝鞋垫,上得了厅堂下得厨房。
端午节前一天的晚上,姐姐会把她舍不得让我碰的香包拿出来,放在香烟盒里,上面撒上香料放在院子里等到晚上露水下来,洒在香包上,香包一受潮,第二天太阳一晒就有特别的香味。姐姐叮嘱我说你的小黑手别碰我的香包,碰脏我明天不给你戴。我头点得跟磕头虫一样,连声答应,讨好姐姐说,你明天早上给我戴起来,我手肯定不碰,村上的人都知道你手巧,好让别人给你解绍个好老公,赶紧结婚抱娃收鸡蛋去。大姐生气地说,我不结婚,如果我结婚了谁帮妈和爹种地。你以后别说这种流氓话,这是男孩子骂人的话,从你女娃嘴里说出来,别人会笑话你的,说你少家教。
端午节早上,我心特别激动,早早爬起来,催姐姐给我戴上香包,胳膊和腿手指头上都会戴上花花绳,花花绳是用五种丝线拧在一起,寓意五谷丰登。耳朵上搽雄黄酒,防止虫子爬进耳朵。装备齐全,我们同龄的孩子都会聚在一起赛香包,不管男孩子还是女孩子,浑身上下都是五颜六色,互相都会炫耀一下,比比家里人手艺。
中午,家家户户都吃同样的小黄米焖饭,母亲会在蒸米饭的时候采点粽叶放在锅里,这样出来就有粽香味。平时比较节约的人都会买半斤白糖或者红糖,把水烧开,把糖放在水里,熬成一碗糖稀,浇在闷米饭上。
父亲每年都会重复一句话,端午节是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他在敌人包围下投江自尽,周围的老百姓知道后,都包好粽子用船运到江上投进水里,希望鱼虾别吃掉屈原的肉体。我们也要遵守祖宗留下来的规矩,我们不会包粽子,焖米饭的时候锅里边放的粽叶,寓意一样。
随着改革开放,我们庆阳的香包已经走出来国门。从2001年开始,每年一届的香包节都会如期举行,带动庆阳的经济收入。海内外投资商络绎不绝。
心灵手巧的大姑娘小媳妇,大婶大妈们都会用一针一线绣出来一片天地。庆阳的香包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
香包方言叫耍活子,佩戴能避邪、镇灾、祈福。里面填充了香料,沁人心脾的清香味令人心旷神怡。
黄土地上的陇原儿女走到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用几根五彩的丝线和几片布头,就会绣出一个活灵活现的香包。父母亲留给我们的不一定是家财万贯,良田百顷,而是从小吃苦耐劳的精神。黄土高原的端午节是一碗小米焖饭,一个香溢四射,浑身上下散发着五颜六色光芒的香包。
黄土高坡上孩子梦想的翅膀,就是从五颜六色开始的。希望那五颜六色的梦想成真。跟天边的彩霞一样完美无瑕。
端午节的黄土高坡上,天空飘着五彩的云,黄土地上到处散发着清香味。孩子们身上带着五颜六色的香包,老祖宗传承下来的手艺,一代代的遗传传下去。
作 者 简 介
王小英,女,汉族,小学肄业。原籍甘肃省正宁县宫河镇人,远嫁江苏省扬州市,现居上海市。从小喜欢文学,一直坚持读书看报,写日记,从没有放弃创作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