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种文字都有它存在的意义
每一种文字都有它存在的意义
吴波
自小女上高二以来,差不多每月都有一晚要到学校去做晚自习的陪读,为免枯坐无聊,我从家里带了一本《当代名家散文》去打发时间。到了班级,晚自习尚未开始,我家小丫头塞过来一本书:“妈,看这本吧,可好看了。”我接过来一看,原来是白落梅的《相思莫相负》。
说起白落梅,我们这个年纪的人或许并不是很熟悉,但只要提到“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世上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这些句子,那绝对称得上是如雷贯耳。在书店里,这些灵魂鸡汤类的文学书籍装桢精美,有如最新鲜的水果般总是占据着最显眼的地盘。白落梅的书和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见》、张嘉佳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以及《你的孤独,虽败犹荣》、《不乱于心,不固于情》之类的励志文学,都是当下红极一时的畅销书。
过了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阅读的口味日趋平淡务实,我对白落梅、安意如、雪小禅之类畅销作家的作品从不感冒,但在这个网络化的时代,就是不去特意阅读她们的作品,那些华丽丽的句子还是会出现在微博、出现在朋友圈、出现在生活中的任一角落。平心而论,白落梅的一些句子确实是很值得回味的:“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人间,没有谁可以将日子过得行云流水。但我始终相信,走过平湖烟雨,岁月山河,那些历尽劫数、尝遍百味的人,会更加生动而干净。”、“红尘陌上,独自行走,绿萝拂过衣襟,青云打湿诺言。山和水可以两两相忘,日与月可以毫无瓜葛。那时候,只一个人的浮世清欢,一个人的细水长流。”……能把文字运用的如此行云流水、臻于化境,不得不佩服白落梅的文学功底,其对文字的驾驭能力简直是炉火纯青。
女儿给我看的《相思莫相负》是一本品析宋词的书,白落梅的文笔有着“落梅风骨,秋水文章”的美誉,字里行间流动着十足的文艺范,可我只略略看了几篇,就再也看不下去。宋词之美,沉香千年,它在本质上和唐诗一样,都是不可说的。中国诗词以营造意境为主,那种意境全靠各人品味,若去逐句解析,就有如在陈年佳酿中兑了白开水。而且白落梅对每首宋词的点评大致雷同,文字虽美,内容却空泛无物;文风虽雅,隐约可见刻意的经营。总之在我眼里,白落梅的行文有如水墨工笔,虽足见功底,却缺少写意丹青的随性和洒脱。她的作品有如一杯冒着热气的香茗,但见杯口仙气袅袅,嗅着极香极醇,端起来却空无一物。
课间休息时,女儿跑过来问我:“怎么样,好看吧?”我点头颔首并没有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总有些路是要孩子自已去走的,总些人生感悟是要她自已去体会的,我没必要把自已的心得强输给孩子,成长是不可代替的。想当年,我也是从琼瑶小说起步,继而喜欢上三毛、张晓风、席慕容、余光中、白先勇、再到贾平凹、莫言、张贤亮,直至卢梭,黑格尔之类的外国哲学,人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阅读也一样,不能因为你走过了平湖烟雨、岁月山河,就为孩子屏蔽掉青涩与简单。
现在,在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都有指导性阅读,学校也有必读书目推荐,整个社会对阅读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色人等都在试图选择一些经典的、正面的文学作品来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是这些名家名篇因其有着深刻的内涵往往读起来并不轻松,而现代教育对分数的过度追求和学习生活的极度单调,年轻的孩子们更易为简单轻松的网络小说摄去魂魄,从而迷失自我。
少年不识愁滋味,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抱有一些美好的但是不切实际的幻想,相较于一些充斥着吝气的网络暴文,白落梅的作品就算是空泛无物,但她的文字是优美的,文风是清雅的,如果能因喜欢上她的文字继而喜欢上文学,那么她的作用无疑就是积极的、正面的。如果能因这一树桃花走进桃花源,那么就会看到整个春天。
所以,如果看到孩子正在读一些流行小说、网络热文,先别急着否定,别急着把你的认知灌输给孩子。每一种文字都有它存在的意义,我们作为监护人,不仅监护她们身体的成长,更要指导她们精神上的迷惑,网络文学也好,灵魂鸡汤也罢,都不能粗暴的一棍子打死,而要去伪存真,引导孩子去辨别什么是真艺术,什么是假文学。 想当年,我们也是一路看着琼瑶的爱情小说、金庸的武侠小说过来的,我们也是在阅读中成长,在阅读中知道人生百味。孩子们都会有长大的一天,随着阅历的增加和眼界的扩展,他们自已会告别这些没什么养分的流行热文,而去追寻更深遂的文学典籍。
作者近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