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恺||大峡谷——短诗二十首(上篇)
铺展的玉石
——向《淮陰语文》致敬
赵恺
大湖之畔,铺展着一方玉石。
雷电雕刻它,
流水洗涤它,
云朵擦拭它。
一行方块字在玉石座基上拔地而起:
《淮陰语文》,东方美学殿宇。
暑假里,我们编发诗人赵恺的自传体散文《诗雕》,一经推出,好评如潮。昨天,我们又收到诗人赵恺给《淮阴语文》寄来短诗二十首,让我们很温暖。信中,诗人强调短诗二十首作为“投稿和请教”,这就让我们非常惭愧了。《淮阴语文》起步较晚,刚满周岁,能得到诗人的认可,我们深感意外和激动。地处苏北之一隅的淮阴,乃千年古县,母爱之都,曾经有过激荡的楚汉风云,有过叱咤天下的风云战将韩信,有过指点江山的文人魁斗枚乘,直至走出当代著名诗人赵恺。
《淮阴语文》与诗人赵恺有命运联系,诗人二十首短诗能够交给《淮阴语文》首发,是对我们的信任和鼓励,正如诗人给《淮阴语文》发来的几行寄语:“大湖之畔,铺展着一方玉石。雷电雕刻它,流水洗涤它,云朵擦拭它。一行方块字在玉石座基上拔地而起:《淮陰语文》,东方美学殿宇。”话虽然不多,犹如一块磐石压在我们的背上,既是沉重的包袱,也是前行的动力。今天,我们先推送上篇10首诗,以飨读者。敬请期待下篇。
(本期执行编辑 唐伟)
大峡谷
巍峨抗争平庸:
水往高处流。
波浪以柔软的斧头,
雕刻大地骨骼。
凿一条玉石长廊,
阳光奔走成雅鲁藏布。
肩扛世界屋脊,
展开长卷一般的冬夏春秋。
用雪水编织哈达,
把洁白捧过额头。
献给精神的飞翔:
鹰是有翅的太阳,
太阳是无翅的鹰:
高贵与高贵为俦。
冰心的诗
冰心老人在我的宣纸册页写过一首诗。
用一管自来水毛笔写的。
她说:
年轻的时侯
会写点东西的都是诗人
是不是真正的诗人
要看到他老年的时候
冰 心
九、六、一九八六
老人教诲我们终生工作,
工作着是美丽的。
◎◎◎◎◎◎◎◎◎◎◎◎
最小的祖国
失去母亲:
天空失去翅膀,
诗歌失去韵脚,
眼睛失去泪滴。
黑夜哭了,
她哭着创造黎明。
画梦,
画醒,
画梦和醒的生死相依。
把怀抱画成祖国,
一个人的祖国,
一个世界上最小的祖国,
小得宪法只有两个字:
“母亲”。
躺在母亲怀抱,
如在子宫里。
烛光
两支美军步枪在风雪中跋涉,
它们走向风雪森林中的烛光。
小女孩说:
枪冷,
让它们进来吧——
小木屋隔开地狱和天堂。
之后走来两支德军步枪。
小女孩说:
枪冷,
让它们进来吧——
小木屋隔开地狱和天堂。
烛光熄灭在屋门启闭之一瞬,
深蓝的温暖,
深蓝的宁静,
深蓝的感伤:
两对仇敌邂逅在深蓝的天堂。
就在小女孩点燃光明之一瞬,
警觉,
对峙,
举枪:
餐桌顿时变成战场。
临近又遥远,
柔弱又尊严,
轻微又响亮。
高举烛光小女孩子说:
今天圣诞节,
让上帝再次诞生在我们心上——
把鲜花一一插进枪口,
便开始唱诗班的歌唱。
鲜花歌唱,
枪也歌唱。
烛光照亮火柴盒,
火柴盒上有安徒生画像。
贵妇
出类拔萃乃至倾国倾城,
安徒生一一婉拒。
俄罗斯贵妇蓦然投入他的怀抱,
惊异迟疑, 终于推开。
蒙羞受辱,潸然泪下:
达官贵宙趋之若骛,
富商巨贾谄媚态逢迎,
怎么就攀不上一个《卖柴的小女孩》呢?
久久,久久,
安徒生说出一句话:
我把爱情给了你,
又拿什么给我的童话哦。
他终生是个孩子。
背琴的上帝
献给
小提琴大师
海菲兹
是“自由”,
不是疆域:
不然,为什么太阳和稻谷都没有国籍?
祖国尊重他,他尊重祖国;
祖国热爱他,他热爱祖国。
演出前升国旗:
为良知飘展音符,
为勇气飘展旋律。
精准密不间发,
迅捷风过无迹:
和平是神器,
战争是武器:
琴衣换上军衣。
死神身边的音乐会,
一位大师面对一名士兵。
潮汐为一双耳朵起落,
明月为一双耳朵圆缺。
种子为一双耳朵播撒,
鸟雀为一双耳朵鸣啼。
艺术是阵地,
上帝弹拨《神曲》。
于是之
王府井大街二十三号,
茶馆。
大得像监狱,
囚禁悲惨世界。
小得像鸟笼,
一支羽毛也不能舒展。
香瓜子,
花生豆,
热汤面:
一百年也没能煮开一壶苦难。
再走几步就是西山,
硬硬朗朗的,
硬硬朗朗的。
雷电失语,
诅咒苍天。
茶馆接着煮,
煮时间。
()
冰岛是冰雕。
贴着北极的乐队 :“胜利的玫瑰”。
不诠释生命,声音就是生命。
石片的木琴,弓弦的吉他,成人的童声唱诗班:乐队凸现质地之美。
专辑《()》由八首歌曲组成。
一首:《男孩找回隐匿的光明》。
(),
双臂?
怀抱?
雪花?
树叶?
石片?
波浪?
一双倾听自然的耳廓?
◎◎◎◎◎◎◎◎◎◎◎◎
诗歌饥渴我们以血肉喂养它
诗歌寂寞我们以精神陪伴它,
诗歌疲惫我们用骨骼支撑它,
诗歌饥渴我们以血肉喂养它;
诗和我们是手掌之两面。
◎◎◎◎◎◎◎◎◎◎◎◎
我的诗歌骨折了
我的诗歌骨折了,
掩埋于汶川废墟。
已死的截去,
尚存的刨起。
生死之间愈合两行诗:
一行“苦难”,
一行“珍惜”。
文学之血,
O型的。
在安徒生身边 2006.9.20
【作者简介】
赵恺,祖籍山东,出生重庆,毕业于南京晓庄师范后在苏北淮阴生活至今。
创作以诗歌为主,兼及散文、小说。诗作《我爱》(1980年发表)、《第五十七个黎明》(1981年发表)分别获中国作家协会(1981年)及《诗刊》(1982年)一等奖。《走向青铜》(1985年发表)获中国社会科学院“艾青杯”全国文学艺术一等奖第一名(1987年)。诗歌《我爱》、《第五十七个黎明》、小说《木笛》、散文《军刀》等作品分别被收入《中国新文学大系》(1985年)、大、中、小学教科书及多种文学选本、辞典,并被多种外文译介。
出版作品有诗集《我爱》(1983年)、《赵恺诗选》(1985年)、长诗《周恩来》(1998年)、散文集《诗雕》(2000年)、《赵恺两卷集:诗雕公园.木笛》(2006年)、诗集《共命鸟》(2016年)等。
参加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菲律宾、台湾、新家坡。
2006年出席华沙第34届国际诗人节。
2008年出席以色列为庆祝建国60周年举办的第9届国际诗会,获得诗会颁发的“特别贡献奖”。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诗刊》编委,江苏省作家协会顾问。
一级作家,江苏省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