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树含清晖 ——读《谁说的妙不可言》
读《谁说的妙不可言》
文/王仁兴
西风寒水,深秋初冬,地处长江下游的靖江大地,菊黄柿红,稻菽千重。在这令人陶醉的大自然丰收季节里,是否也会有文坛上佳作迭出硕果累累相辉映呢?我说不清其中的关联。但巧合的是上海文艺出版社,于金秋十月推出了高质量的《牧城文丛》,一批在当今文坛上颇有影响力的靖江作家将精品结集出版,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其中便有仲一晴女士的新作《谁说的妙不可言》。
认识作家仲一晴,记得是五六年前的事。那是一次有散文大师夏坚勇、诗歌大伽舒婷以及众多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作家到靖江聚集的文学活动,我是作为文学爱好者、大师的“粉丝”去蹭饭的。第一次见到仲一晴,她给我这个50后老人的印像是:一位70后的三十多岁的年轻文人,精干而知性——精神饱满而处事干练的知识型职业女性;她脸上总挂着那亲切的微笑,传递着她发自内心的温暖。我当时想象她的文字一定像她的颜值与气质,清新、质朴而秀美——文如其人,一般不会出太大的错。五六年的时间一晃而过,我时常在不经意间读到她发表于各处的文章,大致印证了当初的猜测。而这次完整地读到她的《谁说的妙不可言》,我的推测基本得到了证实。
●●●
收到仲女士邮赠来的新书,我读得很认真。在我的阅读习惯里,越是好的书读得越仔细,好书的每一篇每一句我都会细细品味,享受着文字带来的美感。所以对《谁说的妙不可言》,书中构思精妙且立意高远之文,我圈圈点点;文中充满哲理或描写绝佳之句,我勾勾划划;句中用靖江方言而意思能懂之处,我写写涂涂;即便有个别地方疑似打印错误或标点不准,我也仔细辨别。(书已经是我的私人藏品,我毫无顾忌地在上面涂鸦。)读完全书,我领悟了仲女士笔下那种清醇的乡土情结;清新的文人情感;清纯的悲悯情怀……
故乡,对于每一个人都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尽管仲女士已经离开简陋的故乡,居住在繁华的城区,但她用脚丈量过故乡的土地,用心抚摸着故乡的往事,用情吟咏着难以忘怀的故乡情结。圩里走出来的姑娘,走到天涯海角,忘不了圩里度过的时光。这是“没得法”(没办法)的。那里有“悲怆的缝隙里再填进土气、辛苦和汗水,夯实成生生不息的家园”。轮番插秧、收割翻铺、连夜脱粒的“过忙”生活牢牢地铭刻于记忆深处,即便老家的羊肉味,也写得活色生香,似乎能让读者跟着她娓娓道来的文字暗暗吞咽口水……《谁说的妙不可言》再次凸显现“谁不说俺家乡好?”书里家乡的味道很醇也很厚。
作为母亲,舐犊情深地牵挂孩子;作为女儿,与日俱增般思念父母;作为记者,竭尽全力去敬业爱岗。一杯清茶,让她品出了经商的艰辛;一缕檀香,让她闻到了背后的残忍;一抹暮色,让她感悟了人世沧桑;一瓣梨花、一顿晚餐、一次采访、一首古诗、一番对话、一畦菜地、一次陪伴……作为女性作家,她以与生俱来细腻而敏感的笔触,在不停地描述、感慨、诉说或呼吁。《谁说的妙不可言》一书,四十余篇文章大多是因一件小事有感而发,而演绎成一千余字的美文。读来很轻松,是那种风和日丽的闲暇时光,觅得一处温馨的茶座,与志趣相投的好友,慢慢地品着香茗,轻轻地聊着古今的放松,很惬意,很自在。干净利落的词句流露着作者的真情实感,而清新的文笔,看似“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但平实里不乏秀美,简约里蕴含丰腴;精巧而圆润,新鲜且高雅,阅读过程犹如观赏一颗颗闪闪发光的珍珠,令人赏心悦目而欣喜陶醉。
●●●
读《谁说的妙不可言》一书,我还有一点突出的感受不得不说,就是仲女士那种清纯的悲悯情怀。弱者需要同情,需要关怀,但更需要的是理解——理解他(她)们,在给予关爱的同时,至少在方式上给予应有的尊重。孤儿寡母或赤贫家庭,还有那书中占较大篇幅的“花痴婆”,仲女士的文笔饱含着悲悯。生活不易,每一个活着的人都是奇迹。其实花痴婆也曾经是花季少女,有过青春芳华,梦怀纯正追求,也有过沸腾的热血和爱与被爱的渴望。然而,一位原本美丽善良的姑娘,被那混乱不堪颠倒是非的年代逼成了不醒人事的花痴婆。这样的弱者理所当然值得同情,同情之外还应得到尊重,尊重之余人们还要好好反思。这些,在书中的《似是故人来》里有充分的表露。我总觉得,权倾一方的当官者也好,布衣草履的老百姓也罢,只要是人,悲悯情怀是不可或缺的基点。这个点是试金石,也是分水岭,区分着人与非人,更区分着人之为人的忠奸善恶。悲悯情怀就文学作品而言,严格鉴别着一部作品的优劣。从这一点上说,《谁说的妙不可言》无疑是一部值得细细品读的上乘之作。
在我看来《谁说的妙不可言》一书,每一篇都是“清水出芙蓉”般可读。而芙蓉这种植物有水芙蓉与木芙蓉两种,水芙蓉是一岁一枯荣的草本之花,长在陆地上的木芙蓉则是一种挺拔之树。仲一晴在书中直言告白:她“绝不是花的品质,而是树的,饱受风霜、不为人知……的树。”这棵树离我有点远,尽管史书记载,明成化年之前江阴与靖江市同属一个郡县。不久的将来随着大江两岸联动开发,第二第三过江通道的贯通,再次同城化也未必不可能,但现在毕竟隔着一条滚滚滔滔的大江。不过,这棵树的光辉却时时越江而来,照亮着我的阅读天空。远树含清晖,也含烟霞。我相信,仲一晴女士这棵文学之树,离云蒸霞蔚的日子已经不远,我怀着期待之心,盼望着读到她的下一部作品。
【作者简介】王仁兴,男,1957年5月生,1978年考入当时的江苏师范学院中文大专。毕业后一直在中学从事语文教学,高级教师,业余爱好文学,有二十万字散文集《原声》,在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