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之南:碧色寨的往事
旅行的意义并不在于你在沿途中看了多少风景,也不在于你是否到达了预期的目的地,而是在于你旅行中的那种心境的变化和丰富的经历......
蒙自的西南方有一个很小的火车站,叫“碧色寨”。在如今高铁动车满天下的铁路网中,碧色寨也许早被人们遗忘,但决不能因此忽略它在滇南近代铁路和工业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十九世纪初,滇南地区的有色金属引起了盘踞在越南的法国殖民者的注意,为了方便掠夺资源,法国率先夺得云南的筑路权,开始修筑滇越铁路。其中云南段在蒙自境内全长近60公里。如今的碧色寨车站旁有一个小村庄,原名叫“坡心”,却因一个法国驻蒙自的官员发现这里依山傍水的美景,取名“碧色寨”,小村庄便因火车站而得名,并与之同名。
1909年4月13日,滇越铁路铺轨至碧色寨,建碧色寨车站。1910年滇越铁路全线通车,碧色寨逐渐繁荣起来,成为滇越铁路滇段第一大站。在这里等待运输出国的锡矿、皮毛和大米装满了仓库,火车的汽笛声,搬运工的号子声昼夜不停,法、英、美、德、日本和希腊人接踵而至,纷纷在这里开设洋行、酒楼、百货公司、邮政局。每天有四十余对列车在此经停,拉人装货,洗车加水,热闹非凡;美女富商,洋酒咖啡,错落杂陈。其开放和繁华程度,在滇南一带无首屈一指,昆明人、越南人羡慕地将其称作“小巴黎”。
一个曾经名噪一时的车站,七十多年以前的热闹而今早已不复存在,静静地卧在山之一隅。时间走到2017年,电影《芳华》热映,将碧色寨再次带到世人眼前,一夜之间碧色寨又一次受到世人的关注和青睐,成为了云南旅游的新网红。
从漂亮的蒙自新城区向东北方向穿过破旧又历史悠久的老城区,再穿过一片石榴园,就来到了仿佛处于另一个时空的碧色寨。
碧色寨,一个既陌生又清新美丽的名字,似乎是一个距离今天的社会很遥远的地方。其实,碧色寨距离蒙自城区只有十几公里的路程。
沉默的铁轨,不语的枕木,偶尔传来的火车鸣叫,一寸寸延伸的米轨,由繁华转至寂静,滇越铁路就这样走过了百年。而那些和铁轨有关的记忆,现在已经无法完整地还原了。
往日的碧色寨,闻过护国战争的硝烟,见过商贾云集的繁华,听过西南联大学子朗朗的读书声。当繁华散尽,只剩空空的站台和铁轨,在和煦的阳光中沉默着。现在的碧色寨,更像一个斑驳的梦,真实却又虚幻着。
“云南十八怪”中有两怪:火车没有汽车快,铁路不通国内通国外,说的便是这滇越铁路。而提起这条滇越铁路,就必须要到碧色寨去看一看。火车经这里北上可以到达昆明,南下可以直达越南。
碧色寨车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火车站,法式砖红暖黄的小小联排屋建筑,单看照片还以为穿越到了上个世纪的法国小镇,在这个拂去历史尘埃才能感知它往昔辉煌的地方感受时空的交错。
一排黄色房子的对面,顺着铁路走过去,就是一个空旷寂寥的车站,那些曾经一夜突至的喧嚣和繁华已经远去了,铁路旁边的法式房屋和水塔显得有些突兀。
列车室外摆放着一条老靠椅,夕阳的余晖,暖暖地抚慰着这些安静的黄色屋子。
我们去碧色寨的时候,正逢夕阳西下,碧色寨的房屋景物呈现出一种奇异的褐黄色,更加深了这种穿越时空的奇妙感觉。
站在滇越铁路上,站在碧色寨的米轨上,夕阳滑下山去,昔日喧嚣的火车站笼罩在黛色的暮霭里。小站静默着,铁轨是坚硬而柔韧的静,房屋是古老而沧桑的静,山脉是厚重而博大的静。在这样的静默里我仿佛又听到了火车的鸣笛,从遥远的南方逶迤而来,苍茫而悠远。
在现代文明史上,铁路毋庸置疑是改变人的空间感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铁路压缩了城与城、城与人之间的距离与空间。与铁路相伴而生的火车站,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公共空间。
20世纪初期的云南,随着滇越铁路的建成与开通,一步步沦为法国的。碧色寨、蒙自、开远、个旧、昆明等城镇,陆续被迫以一种开放的姿态拥抱法国人带来的现代工业文明。
代表着法国文化的法式建筑、泛着泡沫的法国香槟,充斥着云南的大街小巷,无声地诉说着法式文明的优越。碧色寨火车站即是这样一幕殖民化的历史缩影。
碧色寨除了正好处在北回归线与滇越铁路交汇的地方外,主要是因为这里靠近蒙自海关和个旧锡矿,而且与“个碧石铁路”在此相交,是“米轨”铁路(滇越铁路)和“寸轨”铁路(个碧石铁路)“换装”的地方。滇越铁路通车后,几乎所有出口的个旧锡都是在此装车出境。“个碧石铁路”通车后,这里又成为繁忙的中转运输站,站台上、仓库里随时堆满了待运的大锡、大米、毛皮等物资。
白天,整个车站人马喧嚣,汽笛声、哨子声、号子声此起彼伏;夜晚,凭借月色和若明若暗的灯光,工人们仍在彻夜工作,有节奏的吆喝声在夜空中回荡。商店、餐馆也不闭市,经常通宵达旦为上夜班的工人服务。
那时的碧色寨兴旺繁荣起来。国内外的商人们蜂拥而至,先后有法、英、美、德、日、希腊、意大利等13个国家的商人在这里开办了许多储运公司、洋行、酒楼、水火油公司、材料厂、邮政局、商场等等,经营项目应有尽有。当时,碧色寨被称为“小巴黎”或“小香港”。
滇越铁路的轨距为1米,比现在国内通行的标准轨窄43.5厘米,因而称“米轨铁路”。由于资金等方面的原因,“个碧石铁路”最后修成了轨距仅0.6米宽的“寸轨”铁路。
1915年,“个碧石铁路”正式开工建设,至1936年才全线竣工通车,全长177公里的铁路修了21年5个月,其中艰辛不言而喻。“个碧石铁路”设计时速25公里,但实际运行速度只有10来公里,比骑马快不了多少。
据说,当年最繁荣时,有国内18个省,108个县的游民和商人,跑来这个号称“小香港”的地方闯码头。周围的人都知道“蒙自城买不到的东西,碧色寨买得到。”这个小火车站,每天商贾、洋人,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灯火辉煌,一笔笔交易在这繁荣浪漫的小码头进行着。
而今,碧色寨人去屋空,屋前杂草丛生,昔日的繁华不再。
中日战争爆发后,由于日军的严密封锁,滇越铁路成了外援物资入境中国的惟一通道,同时日军欲借道滇越铁路北犯云南的意图也昭然若揭,为此不得不拆毁滇越铁路。1940年9月12日,,国民政府下令炸毁南溪河上的中越铁路大桥和河口隧道,并火速组织拆轨队日以继夜地拆除了从碧色寨至中越边境河口县的177公里长的铁路。
1957年12月,虽然滇越铁路碧色寨至河口段修复通车,但没有了外贸运输,碧色寨已经难以恢复昔日的繁荣。
1959年10月,随着碧色寨至蒙自的寸轨铁路的拆除,碧色寨不再是滇越铁路与个碧石铁路交会的枢纽。
这里被彻底冷落了,碧色寨重新成为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村寨,曾经靠火车站吃饭的人民,都只能外出另谋生路。
繁荣了长达半个世纪的碧色寨,退出了它的“黄金时代”,终于只是一个小火车站。
作为中国最早的火车站之一,现在荒废破落的碧色寨像是给世人开了一个法式浪漫玩笑,掩映在石榴园后的昔日繁盛早已不再,恍惚给人一种时空错落的失落感。
红瓦黄墙依旧在风中招眼,到处沾染着法式气息,诉说着一个遥远的故事。
但是在云南人的记忆里,它永远不会只是个火车站那么简单和纯粹,它承载着曾经的光荣与梦想,繁华与辉煌,依然吸引着很多人前去感受它昔日的美景和繁华。
这座历经百年的小火车站,至今仍然每天迎送着来自滇越铁路上的20趟列车,偶尔也会有中途搭车的乘客。
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时也曾运送过上前线的军队。但总的来说,这条铁路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关于碧色寨,有人曾这样写道:“废旧的站台、空白的站牌,抹不去一条米轨铺就的历史印记。多少悲欢离合,拴住车站的时钟不动,把荒芜的村庄染成碧色。哀牢山作证,小火车的浓烟,在此演绎出一道悲壮的非凡奇迹。”
现在,在碧色寨一段废弃的铁路上,重新摆放了“小火车”的全尺寸模型。而真的小火车头现存3辆,分别保存在昆明的云南铁路博物馆、上海铁路博物馆和北京的中国铁路博物馆。
碧色寨不应该被人遗忘,不是因为《芳华》在此取景,更不是因为影片热播,而是因为它本身就有着足够让人铭记的辉煌而厚重的历史。
当然,对于包括我在内的各地游客来说,多数是在看了电影《芳华》后,才知道云南有这么一个美丽的地方。
《芳华》是一部关于一代人回忆的电影,碧色寨作为《芳华》的取景地之一,自然会受到大家的喜爱。
法国殖民者已然远去,那场战争已然远去,曾经的烟瘴之地弹奏着和平的旋律,滇越铁路上沧桑的历史随着它被停止营运而从人们的记忆中日渐淡出。这座历经百年的小站,至今仍然每天迎来送往、发挥着余力,也是众多旅游者和摄影家们的绝好去处。
觉得文章不错,底部点一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