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利亚乡村风情录(01)
在尼日利亚,茅草屋是他们最传统、最普遍的居所。茅草屋最廉价也最舒适,既防晒更保暖,许多优点是铁皮房和水泥房无法比拟的。如用大象草铺成的房顶,可以三十年不腐烂。大象草类似国内的樱茅草,但更高更粗,可能因为能够藏住大象而得名。
在尼日利亚的边远乡村,能够看到成堆成片的茅草屋,那是他们的部落或村镇。
茅草的尖顶接着泥巴的圆身,像一座座小粮囤。茅草屋不高也不大,一般个头的要低着头才能进门,里面顶多容下十个人。
此类茅草屋建造很简单,只需要些木棍、茅草和泥巴即可。材料都是就地取材,尼日利亚树多草多,泥巴更不缺。
但是乡村的茅草屋同样讲究,一般家庭有三个茅草屋:做饭的一个、会客的一个、睡眠的一个。其分类讲究甚至非都市人所能达到。
茅草屋作为非洲文化的一部分,能够被很好地发展和推崇,这是黑人的功劳,也是白人的成就。
白人在对非洲殖民统治时,既把自己的语言、宗教和文化传播进来,又把当地的特色充分保留并改进。尤其城市高档茅草建筑的发展,是对人类文明的共同发展。
所以凡是祖宗留下来的,总是有道理的,是最适合于本地气候、生态、国情的。人类的文明是逐渐积累的,先有继承然后才能发展。如果一味崇拜国外并不适合的东西,全面否定传统的习惯,势必成为削足适履、得不偿失。
作者介绍:冉绿林,武胜县摄影家协会理事。2004年3月至2006年12月受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中国农业部派遣,赴尼日利亚参加南南合作、执行粮食安全计划。在尼国近三年技术援助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得到了尼国各界的好评,被专家总部评为2005年度中尼南南合作先进个人。他利用工作之余,拍了大量尼日利亚乡村风情民俗图片。征得他的同意,选了一部分在本订阅号发出,供微友们欣赏。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