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空 思贤师心

   编者按   

“他们一身风骨,为人师表,秉承学者的使命,以各自的智慧解读和阐释民族民间技艺与传统文化精神,融贯古今中西艺术精华,继往开来,不断探索多元艺术风格和新的语言,以不同的艺术风格和人格魅力,在各自的专业领域树起了学术的旗帜。”

“他们以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学风和心境,撑起学院的文脉和学风,以前卫的艺术观念和创作探索实践,开启了中国现代大美术多元创新的新纪元。”

“他们创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为新中国的工艺美术事业的发展,为中国现代装饰艺术的发展,为改革开放时代艺术设计教育事业的发展,为艺术与科学的融合,为文化与经济创新人才辈出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在庆祝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建院65周年之际,特别致敬学院历史上的16位艺术大家。他们不仅为国家和民族留下了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也为学院的发展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他们的艺术成就和学术思想是中国现当代美术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时代,让我们思贤师心,薪火相传,秉持使命,创新进取,谱写新的历史篇章。

20世纪50-60年代

20世纪80-90年代

20世纪80-9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永远的光华路”——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址

卢新华

20 世纪的中国在“变革”与“开放”的伟大历史时代中,孕育了一批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领域杰出的名师大家。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作为中国百年美术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中演绎着自己的独特意义和时代精神,并以蓬勃发展的辉煌历程和涌现的一批杰出艺术大家及经典作品,铸就了学院的精神和灵魂,书写了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史,树起了多元艺术创新的旗帜,影响着一个历史时代。

新中国成立,国家百废待兴,是历史“变革”的重要转折。经过20 世纪上半叶几代人在美术教育思想、艺术创作实践方面的探索和准备,在党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和周恩来的亲自批示和关注下,1956 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在北京创建了。

1956年,吴劳(左)、谢邦选(右)在学院筹建会上。

学院的诞生是国家经济和文化建设的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不仅推开了中国美术事业多元发展的大门,填补了我国美术教育史上的艺术设计教育空白,圆了一代艺术家为创建自己民族工艺美术学院而苦苦求索的梦想,而且体现了新中国经济和文化建设发展的远大战略思想。

学院的创立凝聚了国家和人民的卓识与意志,同时也为一代艺术大家脱颖而出及伟大作品的诞生创造了条件和机遇。

1959年  梅健鹰

写生登黄山(左起:梅溪、祝大年、黄永玉、吴冠中、袁运甫)

学院正是因为汇聚了20 世纪海内外一批具有探索和创新精神,怀有共同理想的美术教育、艺术设计名师大家而声名鹊起。这些智者先贤的聚集,撑起了学院的学术脊梁和品质,开拓、引领了20 世纪下半叶中国工艺美术教育和艺术设计事业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美术多元创新进程,改变了一个时代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品质,为国家经济和文化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基础。

1979 年夏,张仃院长与大家讨论壁画《哪吒闹海》画稿
左起:摄影师、张浩达、袁运甫、申毓诚、吴冠中、张仃、郑可、楚启恩等

中日陶艺交流会(左起:加藤唐九郎 、张仃 、祝大年)

他们既为国家创造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又为学院留下丰厚和宝贵的精神资产。他们的杰出贡献使学院的学术地位凸显,校牌闪耀着光芒,至今为人赞叹。

20世纪70年代白雪石带领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生在景德镇画瓷盘

1985年7月,雷圭元参加史论系第一位硕士研究生尚刚毕业答辩会

(左起:奚静之、陈高华、庞薰琹、雷圭元)

1984年11月1日,雷圭元出席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庆祝雷圭元执教57周年大会“

(右起:张仃、李绵璐、常沙娜、雷圭元、季龙)

这一切,正如著名教育家梅贻琦先生所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新衣老腔,一脉相承。老一代艺术大家举起的学术旗帜还在我们头顶飘扬,他们的精神光环仍照耀着我们。

回望一代艺术大家为学院创建和开拓走过的历史轨迹,致意先贤功德,师前辈精神和诗心,寻找传薪追梦的路径,激励后代杰出人才辈出,为学院再创新的历史篇章。

(注:本文所涉相关史料,参阅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档案资料)

卫天霖 

1898-1977

没有高度的技术就没有艺术。

在实践过程中从而可以理解方法和步骤能够应用并能善于“观察”、“思维”产生无限智慧,使技法更加提高。

选择静物,便于掌握物体的丰富色彩变化与色彩的协调、统一,即色调、色度的规律,以及情感、质感、量感,民族风格等等。

(摘自卫天霖话语)

张光宇

1900-1965

艺术需要新,不是拿洋办法来代替新;需要耐看,不是用旧笔墨来代替耐看。所谓新,即是今,也是今日与明日,也是现在与未来,也是现状与发展。我们总是欢迎新的,但急于求成与简单对待问题是不相宜的。洋办法不是代表新,旧笔墨不是代表耐看,那一定有另一种新办法与另一种新笔墨出现了。

(摘自张光宇《需要新,也需要耐看》)

陈叔亮

1901-1991

艺术是什么?概括地说,就是良心的呼声,是人生的写真。她能唤醒迷梦的人生,她是革命的急先锋;她能慰藉不安的精神,她也是革命的护法神;她是大自然的爱儿,她也是新时代的母亲。

(摘自陈叔亮《革命与艺术》)

郑可

1906-1987

城市雕塑家必须象规划设计师那样,将整体的环境效果作为创作的起点和终点。

人的艺术水平的高低,不在于写实的功力和技巧,而在于意识和观念。雕塑不是凭力气和时间就能做好的,而在于思维和认识。

(摘自郑可文稿)

雷圭元

1906-1989

似有形又无形,好像来去无踪,令人难以捉摸,这种幻影式的构图法,可说是中国图案美的极高的代表作品。“太极图”就是动与静、阴与阳、刚与柔、正与反、往与复、放与收、进与退等矛盾双方的运行、转化之美。在形式上成为中国图案传统的法则。

(摘自雷圭元《中国图案五讲》)

庞熏琹 

1906-1985

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爱好美术,十岁时开始学画。以后,几十年中,主要的靠自学。不论中外古今,有名的与无名的画师们的佳作,都是我师。但是,我始终走我自己的路。我的一生,是探索探索再探索的一生。如果,我的作品,能使你感受到一点美感,那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摘自庞熏琹《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白雪石

1915-2011

学习传统能够深入进去,又能跳出来者,那当然就是高手了。避开古人和现代名家的画法,发挥独立思考的精神,不断探索,才能逐步提高创新的水平。到生活中去,到大自然中去,能理解新的意境、新构图,探索新技法。

(摘自《白雪石画语录》)

俞致贞

1915-1995

绘画在于先立意,否则就是练笔,就是习作,什么是意,就是画家表现客观的同时要表现自己的感受,表现客观给我的联想,表现我对客观的爱、憎,或是种种感情。如果你没有联想,没有感受,就没有作画的冲动,就发现不了对象的美。

(摘自《俞致贞文集——教学话语摘抄》)

袁迈

1915-1980

新的时代必须用新的绘画语言来表达,新的语言可以最直接地代表和表现时代。

(摘自袁迈话语)

梅健鹰

1916-1990

我们祖国有着优秀、丰富的陶瓷遗产。好的传统应该继承,要彻底地了解民族传统及地方特色,更好地向传统及民间艺人学习,但是继承传统不等于抄袭,主要是在传统的基础上来创新。

(摘自梅健鹰《百花齐放的陶瓷艺术》)

吴劳

1916-2009

展览艺术创作有别于科学技术的记录现象,因为它不只是反映展出内容中的现象,而且必须预先深刻研究内容来概括现象。找出那些最鲜明的、最典型的,而又最富于表征的现象,通过这些现象用具体的艺术形式恰当地揭示出思想内容。

(摘自吴劳《展览艺术设计绪论》)

祝大年

1916-1995

我自幼喜爱艺术,说不清是什么原因,却非常着迷。也没有什么崇高的使命感,我是怀着一颗朴素的心走进这象牙之塔的。多少年来,风风雨雨,艺术对我这颗虔诚之心,报以精神上的充实和慰藉。世界是非常现实的,很难做个理想的人,人人皆有烦恼与痛苦,唯有艺术是超脱的,陶醉其中,其乐无穷。

(摘自《祝大年自序》)

张仃

1917-2010

我宁可欣赏一块民间蓝印花布,而不喜爱团龙五彩锦缎。相对而言,民间艺术是不够成熟的,有的甚至粗野,但它有清新之气、自由之气、欣欣向荣之气。这也许是审美标准不同,有人爱吃熟透的果子,我却喜欢吃那些不太熟、有点涩口的。

(摘自张仃《它山话语》)

吴冠中

1919-2010

推翻成见是知识分子的天职,创造新意境、新审美,更属艺术家的身家性命,亦即对后人的全部贡献。

中国的发展要有文化的支撑,要有自己民族的文化代言人,要有被世界广泛认同和喜爱的艺术作品。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落后人家就不会尊重你。我们有伟大的传统文化,我们更要有伟大的现代文化。

(摘自吴冠中《画语录》)

阿老

1920-2015

我画了一辈子画,从参加新四军到全国解放至今,始终坚持艺术创作,我对画画一直有着强烈的兴趣,我对生活充满了热爱。我的彩墨舞蹈画,画的是我心中舞动的真、善、美。

(摘自阿老话语)

奚小彭

1924-1995

在一个民族的装饰艺术中,深刻地反映了该民族人民的精神面貌和民族特性,并且在这些作品中极其真实地烙印着社会生活的痕迹,民族的形式是具体地反映了这个民族装饰艺术的整个历史发展过程,并且对后代起着作用。

(摘自奚小彭

《现实 传统 革新——从人大礼堂创作实践,看建筑装饰艺术的若干理论和实际问题》)

(注:十六位艺术大家按出生年月排序)

资料来源 | 卢新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0)

相关推荐

  • “大师之师”朱曜奎,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

    国之巨匠·大美术家 朱曜奎教授是当代中国画坛独树一帜.成就卓越的艺术家,也是我国大美术教育的领军人,他在中国艺术界占有重要一席.在他长达七十余年的艺术生涯里,不仅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讴歌时代的优秀作品 ...

  • 首都国际机场壁画抢救性研究发掘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4月25日,清华大学将迎来建校110周年.今年也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建院65周年.为总结回顾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国家文化艺术创新领域所作出的卓越贡献,美术学院 ...

  • 即使身处深渊也依然仰望星空 ​——《桃花源记》解读

    我是在教学完<社戏>之后,先选教第三单元古文<桃花源记>. 起因是我觉得在<社戏>里的平桥村,就像鲁迅心底的一处"桃花源".它回不去,只能在那夜 ...

  • 今天你仰望星空了吗|梁华姐姐

    昨晚外出拍照的时候,天气很好.万家灯火通明中,我突然抬起头,仰望熟悉的星空.在东海岛的每个夜晚,走在从学校回酒店的漆黑无人的马路上,我都会抬起头来,在疲惫中,享受漫天的闪烁与光亮.温柔的星空,就像白天 ...

  • 脚踏实地,才能仰望星空:关于郦波诗作起争议,我最后想说的

    #21天图文打卡挑战# 五一小长假前夕,我并没有像大多数人那样计划出游,而是买了几本想读已久,但始终没有读的书,比如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的<历 ...

  • 品《社戏》跟鲁迅学写作文,中国孩子只有脚踏大地才能仰望星空

    作文在我们的语文考试中,自始至终占据着"半壁江山",但是关于写作,对于中学生来说,始终是一个可怕的"拦路虎".前面半张卷子指点江山,挥斥方遒!卷子一翻面,看到空 ...

  • 你有多久没有仰望星空了?

    "有两样东西,越是经常而持久地对它们进行思考,它们就越是使心灵充满常新而日益增长的惊赞和敬畏:在我之上的灿烂星空和在我之内的道德法则."出自<实践理性批判>的这段康德墓 ...

  • 仰望星空下的疑惑:我们穷尽一生,究竟在追求什么?

    依然清晰记得九岁时的六一儿童节,那是一个夜晚.在一个露天舞台上和小伙伴们表演节目,旋转时,我仰头望着璀璨的银河,觉得自己好渺小,好渺小.这就是我仰望星空下的疑惑,我们穷尽一生,究竟在追求什么? 我现在 ...

  • 从仰望星空到春风又绿丨大气悟理

    编者按:看寒来暑往云卷云舒,思古往今来气候变迁,中科院之声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联合开设"大气悟理",为大家介绍大气里发生的有趣故事,介绍一些与天气.气候和环境相关的知识. 在 ...

  • 陈滢滢作品《仰望星空》

    <仰望星空> 陈滢滢 抬头看 那片星空 是我向往的地方 远处来的一颗星 向我发射信号 邀我走进它们的世界 风吹着树叶也吹着过往 我想成为你 在夜里抱着 陪着我数星星 群星中有一颗最耀眼 我 ...

  • 仰望星空的半边天 | 亨丽埃塔·勒维特

    上次说到"哈佛计算员"安妮·坎农,今天的主角是她们中的另一位--亨丽埃塔·勒维特(Henrietta Swan Leavitt). 勒维特出生于1868年,上学期间,她对天文学产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