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胡秦然副研究员:分布式资源聚合管理技术展望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成立40周年华诞
2021年9月25—26日,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成立4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六届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在北京会议中心盛大举行。东南大学胡秦然副研究员应邀在年会“面向双碳目标实现的分布式资源聚合管理论坛”专题会议上,就“分布式资源聚合管理技术展望”作特邀报告。现将胡秦然副研究员的报告分享给各位读者,以期促进本领域的学术交流和技术进步。本号将陆续推送大会的部分专家报告,请读者持续关注。
胡秦然,博士,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力工程系副主任,目前担任中国电力教育协会电气工程学科教学委员会秘书长,IEEE PES低碳减排技术分委会副主席,IEEE PES中国区技术委员会电工装备与新材料分委会秘书长等学术兼职,IET Renewable Power Generation、IET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等期刊编委。2010 年于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强化班)获电气工程本科学位;2015 年于 The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Knoxville 获电气工程博士学位,博士期间曾在ABB全球研发中心和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实习;2015年至2018年于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开展博士后研究。
他长期致力于分布式资源聚合管理、能源系统优化运行、电力设备在线监测等方面研究。近年来,主持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哈佛大学校长研究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参与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等重点课题研究,在Nature communication、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IEEE Trans.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40余篇。相关成果获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创新一等奖、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力创新一等奖、江苏省电力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奖励,获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青年托举人才、江苏省青年科技托举人才、江苏省双创博士等项目支持。
以分布式资源聚合的实用化为目标,以通过在线学习提高实时聚合可靠性为基础;提供有效的(目标容量vs目标误差)事前预测方法,方便调度;形成因地制宜的(当地调节需求vs 当地偏好特征)经济规划方法。
虚拟电厂的概念有必要从功率型/电网跟随型向电压型/电网构成型转变;利用“源”、“荷”双重特征的分布式资源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起到巨大的支撑作用;实际运行工况复杂,依然存在通信延时情况下进行惯性等效等一系列待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