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字群答疑讲座文字精华版

有许多问题平时在练字群(群介绍:一只笨蛋练字书法群)问的人比较多,因此一模素枫老师开设了一趟答疑讲座,将常见的一些疑问汇总起来一并详细解答,整场讲座2小时,内容非常多,这里整理出一个简易的文字版供大家参考查阅,如有想听讲座原版(包括许多视频和图片)的朋友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收听,本场讲座免费:

第一问:硬笔练习中的坐姿和握笔应该是怎样的?

硬笔握笔姿势五个重要位置:大拇指指腹 (非指尖)、食指指根(关节)、食指指尖、中指侧面 指甲根部、以及与桌面贴合的手掌边缘。
大拇指比食指要稍微靠后一些,手腕放松,大拇指和小臂在同一条直线上,手掌边缘需贴合纸面,不要将手腕抬起,也不要以手腕作为着力支点。
虽然我们讲了所谓的“正确握笔姿势”或者“标准握笔姿势”,但由于每个人生理结构不同,骨节长短、大小、柔韧度等都会影响一个人的握笔姿势。比如一个人的大拇指骨节长,他握笔的时候就肯定要伸长一些,所以没有绝对必须遵从的执笔姿势。
需知“执笔无定法”。以毛笔为例,古画中古人执笔的手部形态就可以看出执笔姿势有很多种,并非一成不变。宋代以前的古画中一般都是单钩法执笔。因为那时候没有桌子,需要一手托绢,一手行笔,为了让笔尖垂直于书写面,且便于行笔,所以就采用了“单钩法”。有了桌子之后,单钩法的笔尖就无法垂直于纸面,所以就用了“双钩法”,多用了一个手指头勾住笔管。
总的来说,以上的执笔方法是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更为合理,更容易掌握的一种姿势,是分析、汇总得出的经验之谈。书法,内容服从形式,方法服务于结果。所以对于我们来说,用一种最舒服的状态和姿势,将想要表现的作品形态成功的表达出来就够了。
但是要注意的是,既然是经历过前人的经验总结和验证出来的方法,我们还是要遵循这个大的框架。比如:“执笔之法,实指空拳;运笔之法,意在笔先。“ 在执笔的时候,手指要捏得实,不可以虚浮无力;但拳头内部要空心。如果攥住拳头握笔,手指无法活动,手腕的活动也会受到限制。
虽然人们看到的是你最后所展现出来的作品,但是还是可以通过作品细节推断出书者的运笔笔顺、行笔轨迹,甚至是握笔姿势。
关于坐姿,参考公众号文章:零基础学硬笔——坐姿

第二问:练字应该用什么纸和笔?

找到自己用起来最舒服的纸和笔即可,讲座内容的大致观点和以前公众号文章一致,因此也不再赘述:零基础学硬笔——纸、笔

第三问:练字字迹和日常书写时的字迹差异很大怎么办?

有差异是必然现象,练习或者写作品时慢得多,笔画写的更加精致,因此写出来的字也会更加工整、严谨,日常书写时顾不了那么多。
练字时,先做到在临写的时候能够写好,如果做不到这点,再讨论日常书写写不好就没什么意义。问这个问题的朋友,大多是练字时已经写的相对比较满意了,一到日常就打回原形。
解决这个问题,在能够临写好的基础上,还要努力做到精准地背临,即不看字帖时,也能把这些练过的字写的和字帖基本相似。一旦能够实现精准背临,就一定会对日常书写产生正面影响。
此外,经常写一些小作品,也是一个很好的练习方法,有助于消化自己的练习成果。

第四问,笔画不稳,怎么提升笔画质量?

笔画再好,结构不行也是枉然,硬笔书法家张绣的字笔画质量并不精致,但是写出来很漂亮。初学硬笔,结构为上,不要纠结于笔画细节。结构好了再提升笔画细节,练习单字时,严苛地要求每一个笔画的质量和细节。

第五问,能否同时练习不同人的字,或者不同的书体?

要有一本主学的字帖,前期不要换字帖,建立自己的框架,先精后博,入门再说,所谓入门,就是能够背临出某一家的字帖,达到六七分相似,有了自己的看家本事。此后再涉猎其他字帖或者书体都是可以的。

第六问,能否直接学行书或者临古帖?

硬笔可以直接学习古帖,缺点是难度比较大,优点是站位比较高,所谓取法乎上,进步空间也就比较大,因此可以直接临习古帖,如果能够很好地吸收,自然皆大欢喜,如果不行,大多还得转会今人字帖更容易上手。

至于行书,也可以直接学,目标性强。学行书可以直接学习现代书法家的硬笔字帖。学行书的前期同样是先以结构为主,行书的字包括成字笔画和游丝两个部分,练习的时候要区分主次,游丝是可有可无的,不要刻意追求。对初学者来说,相对于一笔一划的楷书,难度稍大。

第七问,硬笔楷书学习,从偏旁开始,还是从单字开始?

从单字开始即可。一字多临,字字精临。

求的是质,不是量,贪精不贪多。

方法就是对比和改错。
单字精临的时候,每个字都要对照字帖,而不是参考上一个自己写的字。

原讲座比以上内容要详实很多,如果有时间的话建议大家收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