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天爷是玉皇大帝吗 老天爷究竟是指的哪位神仙

  老天爷究竟是那位爷?真的是玉皇大帝吗? 老天爷究竟是指的哪位神仙。经常听到别人说老天爷老天爷的,老天爷究竟指的哪位爷你真的知道吗?有的人说是玉皇大帝,究竟是不是呢?下面的这篇文章会给你一些启示。

  最早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释文:道是虚无的,但它的作用却似乎无穷无尽。它是那样的幽深莫测,像是一切存在的本源依归。它消磨了锋角,排解了纠纷,柔和了光芒,浑同于尘俗。无形无迹啊,像是很不确定的存在。我不知道它之上还有什么更本源的存在,只觉得它存在于天帝之前。

  至此可以看出,老子笔下的“道”似乎就是“老天爷”。至于老子所说的“象帝之先”的“帝”,究竟指的是谁,就不得而知了。

  老天爷这三个字在中国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无论南方还是北方大家遇到难以处理的事时。都会来上一句“我的老天爷!”那么问题来了,千百年来全中国人挂在嘴上的老天爷到底是谁呢?为了解开这个千古谜团,小编查阅了中华上下5000年的历史,从中发现了一丢丢蛛丝马迹。下面小编将为大家一步步解开谜团。

  中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毋庸置疑,要找到谁是老天爷着实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小编认为没有克服不了困难,遇到问题不能退缩。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   年纪比你大

  •   住在天上

  •   是个男的

  •   自古就有

  通过对中华上下5000年文化的深刻考究,我将最有可能的几位天上上了年纪的大咖给列了出来,

  1、 玉皇大帝

  2、 如来佛祖

  3、 太上老君

  1、 玉皇大帝:虽然玉皇大帝符合上面三个条件,但是“自古就有”这一点完全不符合,因为通过小编对中华上下5000年文化的深刻考究,玉皇大帝是封神榜里阴差阳错抢了姜子牙的位置,先有他爹再有玉皇大帝,自然不能是“老天爷”。

  2、 如来佛祖:虽然他满足以上三个条件,但是“自古就有”这一点完全不符合,因为通过小编对中华上下5000年文化的深刻考究,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此外佛教是在东汉明帝时才传入中国,先有佛祖他爹再有佛祖,自然不能是“老天爷”。

  3、 太上老君:虽然太上老君符合上面三个条件,但是“自古就有”这一点完全不符合,因为通过小编对中华上下5000年文化的深刻考究。太上老君即为道德天尊,是道教最高神明“三清”尊神之一,即老子,也是有爹生的,自然不能是“老天爷”。

  问题到了这里似乎有了些许眉目,因为这些天上的大咖都是有爹生的,也就是说要满足自古就有这个条件,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每个人口中的老天爷只有可能就是我们每个人的父亲。

   关于中秋节的故事 这六个经典传说不知道算白活了

  关于中秋节的故事你知道几个?现在的小孩吃饭时爱看迪斯尼动画,睡觉前要听格林童话,思想、环境基本被西化了。宝爸宝妈们有没有想过,中国几千年沉淀下来的文明,难道就没有适合讲给宝贝听的故事吗?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6个有关于八月十五经典的故事传说,让咱们一起穿越时空话中秋。

  

  关于中秋节的故事一:嫦娥奔月

  相传,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但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所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正是她倍感孤寂之心情的写照。

  后来,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说:“明天乃月圆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三更时分,我就可以回家来了。”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届时嫦娥果由月中飞来,夫妻重圆。

  中秋节做月饼供嫦娥的风俗,也是由此形成。

  关于中秋节的故事二:貂蝉拜月

  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传说貂蝉降生人世,三年间当地桃杏花开即凋;貂蝉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隐入云中;貂 蝉身姿俏美,细耳碧环,行时风摆杨柳,静时文雅有余,貂蝉之美,蔚为大观。

  正是因了这种美貌,让弄权作威的董卓、勇而无谋的吕布反目成仇,使得动乱不堪的 朝野稍有安宁之象。

  关于中秋节的故事三:玉兔捣药

  此传说最早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玉兔长跪捣药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盘,服此药可得神仙。”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

  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玉兔恐怕是嫦娥在广寒宫中最早的玩伴吧。

  关于中秋节的故事四:吴刚伐桂

  传说月中有桂树,《淮南子》已言“月中有桂树”,后来的传说更加具体,桂树旁又添了一个伐桂之人吴刚。月中之桂树与吴刚的传说,以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前 集卷一《天咫》所载最为具体,其云:“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意思是说吴刚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发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月桂。

  月桂高达五百丈,随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为对吴刚的惩罚。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关于中秋节的故事五:玄宗游月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 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

  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 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关于中秋节的故事六:月下独酌

  诗人李白写自己在花间月下独酌的情景。“对影成三人”句构思奇妙,表现了他孤独而豪放的情怀。《李诗直解》:“此对月独饮,放怀达观以自乐也。”诗人上场 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

  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 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

  关于中秋节的诗句 不止有“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嫦娟“哦!中秋赏月,吃月饼,远方的游子们更希望的是一家团圆。这”团圆“二字若是放在古代,有”千里共婵娟“的凄美爱情,也有”举头望明月“时解不开的乡愁,更有”千秋家国梦“的壮志豪情。以下9首千古传唱的诗词,流露出才子们面对月圆人缺时的无限悲情。

           关于中秋节的诗句 不止有“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嫦娟”

  1、《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2、《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4、《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5、《太常引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6、《满江红·中秋寄远

  宋·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

  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

  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玉液满,琼杯滑。

  长袖起,清歌咽。

  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

  7、《中秋见月和子由

  宋·苏轼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8、《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9、《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