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芈氏太后,为啥《芈月传》的芈月比《大秦赋》的华阳夫人好命
欢迎关注@伊说说,女性成长聚集地,愿你不用身披盔甲,也能抵挡万千生活不易。
《大秦赋》中以华阳太后为主的芈氏家族,是当年宣太后在秦国留下的一股势力。宣太后也就《芈月传》中的芈月,她贵为楚国公主,后嫁入秦国,历经风雨后辅佐儿子嬴稷登基为王,史称秦昭襄王,自己也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位太后。
此后,因嬴稷年幼而主政秦国,持政有道长达数十年,最终因病去世,死后还有千万兵马俑陪葬。
而《大秦赋》中的华阳夫人和宣太后啥关系呢?华阳太后是宣太后的芈氏家族势力的延续,她也是芈月的孙媳妇。
华阳夫人是嬴政的祖母,当时已是皇太后,并且连续操控了两代秦王,控制欲强到可怕,但在历史上,最终还是被嬴政架空了全部权势,在秦宫软禁式地度过晚年。
一个是秦昭襄王的母亲,一个是秦昭襄王的儿媳妇,她们同为楚国贵族,同为芈姓,还都做到了权力巅峰的太后,但是,宣太后与华阳夫人的结局为何大相径庭?
因为她们之间差一个格局问题, 格局决定了眼界,决定了命运。
说到格局,在治国上,战略、识人、用人,堪称政治家的三大考量标准。 宣太后和华阳太后就这三点,格局已经高下见分晓了。
我们先聊聊战略,战略可以分为谋略和决策。
在做事情之前先谋篇布局,就需要"计划与谋略",其中的关键,在于要统筹大局,有前瞻性。
芈月对权力的追求不是为一己私利,而是出于更博大的志向,希望励精图治,为国为民做出一番事业,因此她的选择能跳出局限,铺展开来。
她在燕国卧薪尝胆,常常关注着秦国动向,时时在心中谋划可行之举,才有可能抓住秦国动乱的契机,毅然回国,一举助嬴稷登基,成为一代霸主。
灭义渠国也非冒然之举,亦经过了长期的准备,先引诱义渠王失了人心,再行赐死,之后发兵拿下义渠国,除了秦国祸患。
而反观华阳夫人的说法。她对权力是单纯的私欲,她渴望、热衷于权力,因为那能为她创造胜利的甜蜜,控制欲实施得无所顾忌,所以她选择方向时,只能局限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之中。
她不考虑发动政变可能需要的舆论引导,也不安排万一失败的后路,只是一股劲地去做,转而被反杀,也是意料之中。
还有在决策方面,不因为自己的个人情感而忽视国家利益,正是出色的政治家,有别于妇人专政的关键所在,芈月做到了,而华阳夫人没有。
芈月好学,因此算得上博览群"书",读书本,更读生活之书,因此在决定命运前行的方向时,自然而然地具有格局观念。
芈月能站在秦国的角度看事情,所以她常常能做出恰当的决定与策略。包括处死威胁到了秦国利益的翟郦和举兵灭了义渠国,也出于此理。
华阳夫人同样有谋略有全局考量,但是她的格局,仅限于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方面,所以前瞻性就少了很多。
秦子楚也就是嬴异人,一直不答应华阳夫人立小儿子成蟜为太子。华阳夫人就命手下直接闯进宫中杀了重病在床的子楚,不过没成功。在没有拿到实际权力的情况下,就敢灭掉当朝大王,且不谈置朝野天下的安稳不顾,就是这种贸然摊牌的行为也是非常鲁莽的。
就像芈月当年,难道芈姝把芈月母子送到燕国为质,芈月就要和她鱼死网破吗?
芈月选择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我们再来看看识人方面。
所谓识人,识亲近之人,识陌生人。
芈月像是天生的政治家,连她的三段深刻的感情都与江山密切相关,与更加优秀的自己联系密切。
青梅竹马黄子歇还是秦王,亦或是义渠王翟郦,无不给予了芈月前进的动力。芈月知道他们的人品与价值。
华阳夫人的情感史比较简单,她压根不在乎爱情,说到底,她只在乎自己。因此,对她而言,枕边人并不需要去辨识。
至于陌生人,姑且限定为可用之人。
谁是真才子有能人,谁又是滥竽充数,都需要她们去识。
比如芈月就能认识到张仪毒舌自傲的背后是忠肝义胆,多次帮助他化解危难,又逐渐建立起了政治上的同盟关系,私下里高山流水地惺惺相惜。
其实,华阳夫人也算久经朝野,练就了一双慧眼,能看出吕不韦的优缺点,给出精确的判断,但是又看不出吕不韦后期其心已异,嬴政当权是必然,最终逼宫失败,落得凄楚。
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就是用人方面。
芈月在前往秦国时,要挑两个宫女陪嫁,她便选了两个懵懂的丫头。葵姑问她,为什么不要聪明伶俐的,而选两个什么都不懂的呢?芈月则坦然回答:"我挑人只看一条,就是心里头干净,做事情拙我可以教她,但做人拙你是教不好的。"
这几句话充分展示了芈月的用人之才。不仅如此,芈月的宗旨就是任人唯才,不看出身和亲疏关系。
从语言能力极高,才智双全的庸芮,到将才兼政才的白起,还有同母异父的兄弟魏冉,他们都是有才之人,都是可以协助芈月做事的人。
芈月在主政时,虽然任用弟弟魏冉、芈戎以及儿子嬴悝、嬴芾四人主政,但是也都能稳定朝局,励精图治。
事实证明,芈月用得好。如若没有这些人,恐怕就没有赢稷登基,嬴政日后统一六国了。
而华阳夫人是不用外臣的,管你有才没才。饶是如此,她的用人之能也并不出色。
比如,用韩霓监视秦异人,结果韩霓倒戈,美人计本身也是非常不靠谱的招;用亲弟弟芈宸,才能品德都不堪大用,结果关键时刻掉链子,靠不住,被吕不韦扳倒。
善用人者亦善纳言。
芈月的言路谏路广开,因为大家知道她从善如流,而控制欲极强的华阳夫人,眼里容不得沙子,最终自然只能被困在自己搭建起的海市蜃楼中。
如果说芈月自身的眼界决定了格局,那么她们对待事情的态度更能体现格局高下。
芈月能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困境,与从小接受心地善良的人们和波澜生活的教养密切相关。
面对困境,她没有手足无措,也没有怨天尤人,更不是暴怒不已,而是冷静分析形势,不计较眼前的得失,耐心寻找合适的时机,再力挽狂澜。
比如,芈月在盛宠之后却被至亲姐姐发配边国,但没有自怨自怜,从此消沉,而是厚积薄发、一鸣惊人,最终凭借着自己的坚韧与智慧,以及夫君义渠王翟骊的帮助重回秦国,助孩儿赢稷登基为王。
再看华阳夫人,同是"女强人",但她的控制欲和过于敏感的自尊心,不允许事情脱离自己的掌控,换而言之,她很难接受失败,也就很难解决失败。但问题从来不会因为自己不接受,就会消失。
所谓为人处世,在为人方面,两人也很不一样。
芈月在嫁往秦国之后,别人出风头的时候,她不嫉妒;别人落魄时,她不势利;对个人的得失不斤斤计较,还能于或大或细微处为他人着想,不搞虚的,将心比心,锄奸惩恶,从而收获了别人发自内心的尊重与好感。
芈月说:"我虽出身王族,却一直被人踩在脚下,一无所有,我不墨守成规,也不怀挟偏见,我既能一掷决生死,又能一笑泯恩仇。"其格局之豁达宽广至此,性格品德之高洁豪爽如斯,可谓当世罕有。
而华阳夫人呢?她虽然认赢异人为儿子,帮其坐上太子位、成为秦王,但是她从来不顾忌赢异人的感受,华阳夫人忘记了,即使是傀儡,他也是秦王,她忘记了在这宫中没有永远的联盟者,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道德经》曾言:"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这句话来看华阳夫人和宣太后二人的故事再合适不过了。
本来宣太后和华阳夫人,二人的起点并没有多大不同,甚至华阳夫人比宣太后起点更高,但结局却一个尊享显赫而无忧,一个落魄度日而惊惶,孰胜孰败姑且不论,但明眼上能瞧出来的差别,说到底,还是格局的问题。
格局,说到底是一个人的思维认知问题,它不仅决定了当下你的状态,也决定了未来的路是否顺利,是否能逆风起飞。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