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训练过量?
『跑你』普及跑步/铁三/越野/急救/安防。运动+安全=全为健康。
原创技术文章,真实案例分析
按一些课表自己进行训练,很重要的一个问题自然就会冒出:当前训练量合不合适?是太轻松还是过量?
轻松倒还好,所谓佛(mo)系(yu)呗。训练过量就不妥了,身体疲劳会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如果咬紧牙关用所谓的“意志力”勉强坚持下去,必然发生某些你不希望看到的后果,最终反而会影响甚至中断你的训练。
怎么判断自己的状态是不是已经疲劳?
无非是两个途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以下简单介绍一些方法,也就是给大家伙儿提个醒儿,知道咱们还有这些手段可以用一用。
定量分析
晨脉
养成早上起来测量一下脉搏的习惯。如果当天的脉搏较昨天的明显异常(通常变高5bpm以上),那就意味着你今天的状态不太好。
可以躺着测,也可以坐着,当然也可以站着测(推荐,也是跑友们测量静息心率的标准姿势)。不管什么姿势,必须统一。
对于普通跑友来说,这个客观指标的判断简单方便,也蛮实用的,可以常用。普通跑友也建议用这个方法。
手表恢复时间
用佳明表的同学是不是早就注意到这一点:每次跑步结束,按保存之后,手表会给出一个恢复时间(Recovery)的建议,其它品牌跑表也有类似功能。
这个数据可以参考,不一定需要完全照着做。
当某次跑完,手表显示一个比较异常的恢复时间之时(比如30个小时甚至更高),自己就务必要小心一点了。
RQ恢复时间
这个是RQ(RunningQuotient,一个跑步数据分析的网站&APP,支持绑定主流的心率装备)上面的一个数据,叫做恢复时间,指的是每次较高强度训练(例如)间歇训练跑完之后,心率区间恢复到1.7的时间(指的是储备心率区间强度的1.7,或最大心率的70%)。
如上图,3组10分钟的T跑,每次T跑之后的恢复时间分别是40—49—55秒,逐渐延长。这说明啥?越跑越累。
如果恢复时间超过90秒,说明你已经很疲劳了。
我们在练习间歇跑的过程中,如果跑不动,感觉不太好,不妨自己看一下跑完此次间歇后心率降到1.7(或者对应的心率数)要花多长时间,要是超过90秒的话,就要考虑降速或者停止了。
RQ状况指数
前面提到的RQ,还能通过分析跑者的长时间上传的跑步数据,给出一个很有意义的状况指数。
这个算法真心不错,也是老Q本人常用的参考数据,没有之一。
RQ会根据跑者每一次上传的训练与比赛数据(当然时间越长越好越准确),计算出目前的体能、疲劳与当前的状况,这个确实是调整状况的绝佳工具,很有价值。
进阶跑友建议用。
当然这个数据的问题也有,目前只支持跑步数据分析,骑车游泳或者其它运动很明显也会影响到体能及疲劳,目前还未能支持,据说在研发当中。
定性分析
因为过度训练,身体一定会有些症状的。例如,睡觉不好,疲劳感强,打不起精神,胃口一般,抵抗力/免疫力下降(这个身体会有反应的,比如脸上长东西,嘴巴里起泡,打喷嚏、流鼻涕,皮肤有一些过敏反应等,严重些的那就是直接感冒发烧)。
这些症状就是我们所说的身体语言了,要学会聆听,不在状态的时候真没必要硬撑着跑完。
没有质量的训练,除了让你的身体更加疲劳,添加受伤的风险之外,没有任何益处,而且还会影响到后续的训练计划……这么多弊端,真还不如回家睡一大觉呢。
最好的训练状态是个什么样子?
今天练完了,明天还想接着练,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这也是老Q一直说的“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