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赞胡杨——张介宇绘写胡杨精神
张介宇,胡杨艺术研究院院长、北京胡杨礼赞书画院院长、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胡杨礼赞创作者、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岭南大师黎雄才入室弟子。
其作品《万壑松云》被中南海悬挂收藏,《长青图》被,并且三次为人民大会堂创作巨幅国画作品:《洗涤万壑无纤尘》(2010年)、《幽谷飞流图》(2011年)、《胡杨礼赞》(2015年)。出版著作有《张介宇画集》(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当代中国画名家——张介宇精品选》(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胡杨礼赞(长卷)》(人民美术出版社)、《张介宇画选》(人民美术出版社)等。
张介宇《胡杨礼赞》,悬挂于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
胡杨礼赞 张仃题
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巨幅画作《胡杨礼赞》悬挂第二天
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胡杨礼赞》
2015年6月,一幅高3米45,长8米35的巨幅国画《胡杨礼赞》挂进了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的中央位置,成为金色大厅的主题画作。这是由张介宇、张国宏父子耗时3个多月创作完成的。
名家评述
当我第一次看到张介宇先生描写胡杨林的画作《胡杨礼赞》之后,内心为之一振。这幅展示在我眼前的长卷,是在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周围空寂的荒漠地区大片胡杨树的生命状态。它们枝叶繁茂、欣欣向荣,它们凋零衰颓、不屈不挠;它们顽强再生、繁衍不息……我还来不及对这幅大画细细观赏,凭看画的直觉,我意识到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幅山水画,而是对有独特品格的胡杨树的礼赞,是借以表现一种生生不息精神的艺术力作。待我随着长卷的展开细细观赏,我最初的震撼之情并不消减而仍然沉浸在感动和敬佩之中,这既是为胡杨树顽强生命力而感佩,也为作者献身艺术,用绘画形式弘扬一种崇高精神的努力所折服。
文/邵大箴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
望介宇笔下之胡杨荣枯之状,钢铸铁打之如塑体量,或许可与霍去病墓石雕可比,决不与窗外轻烟薄雾般的桃柳同一格调。笔者在介宇家得观其2000年所作《万壑松风图卷》,松林苍郁劲拙,山岳高耸神奇,若闻泉流瀑泄,若接层云荡胸,乃如洪钟大吕之交响大曲,同年所作《黄河颂歌》,写壶口飞龙涌珠、万雷轰鸣之境,气势博大雄强,入选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办之“中华世纪之光——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大展”并非偶然。
他已经有春发、夏茂、秋黄、冬劲的起承转合构想,已有以胡杨为主体附以红柳、芦草的布局层次,且具近有巨木、中有河滩、远有大漠远峰的纵深关系,已经体现出以写实为宗的严谨造型和雄强苍劲的笔墨骨力、蓊郁繁茂的气氛渲染融为一体的匠心,最后面胡杨倒而不朽的形象,笔墨更加苍厚,甚至于有些悲壮。他画胡杨的过程也是与胡杨互塑的过程。当他为胡杨造像的同时,也是在为自己画像,同时,大自然、造化、胡杨也在进一步塑造他。不仅塑造他的魂灵,也塑造他的艺术思维和艺术道路。它还启发我们:胡杨精神与人的精神、品格修行与艺术深度的理解和把握有何内在联系,美术家、美术作品、美术史、美术理论,乃至整个人类的物质与精神的文明,欲求在不已的反思和研究中前行,尽可以胡杨为师,也无不在胡杨面前经受历史的考验。
文/刘曦林
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胡杨艺研究院写生团赴新疆胡杨林
中华雄山 200×97cm 2018年
大漠斗士2017年
胡杨秋韵 2017年
千秋铁骨 2017年
胡杨风骨 2017年
大漠之行 138×70cm 2009年
《生命赞歌》
《大漠英雄》 95cmx177cm 2011年
《古木驼铃》 200cmx500cm 2011年(与刘大为合作)
《晨曦》138cmx70cm 2002年
《红潮弄天》 148cmx85cm 2002年
《黄山夕照》 148cmx85cm 2002年
《雪域晨光》 79cmx180cm 2002年
《珠峰晓月》 138cmx70cm 2003年
《三羊开泰》 178cmx95cm 2003年
《青霭入看无》138cmx70cm2003年
《江帆风顺》138cmx70cm 2005年
《岩空谷回野云深》70cmx138cm 2005年
《东方崛起》220cmx600cm 2007年
《反照入溪翻石壁》 138cnx70cm2007年
《君能临绝顶看取日东升》 138cmx70cm 2007年
《轻舟已过万重山》 177cmx95cm 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