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助力艺术品交易逆势增长
近年来,艺术与金融相互携手,协作发展的趋势已在国内成为不争的事实,这种趋势在经济发达地区金融市场上尤为突出。金融资本不仅染指艺术品拍卖市场,而且以银行、信托、基金为代表的金融资本介入艺术领域,而艺术品质押融资业务最近备受业内关注。
艺术品组合投资:这种模式主要是针对艺术投资者的,艺术管理机构发售基金份额,艺术投资者购买份额。艺术管理机构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艺术投资者认购份额缴纳认购费。当投资期限到了,艺术投资者获得回报,当利润达到一定程度时,艺术管理机构收取利润部分一定的比例。这种模式属于远期现货交易,投资时间长,但是收益明显。部分艺术基金机构的收益达到50%。组合模式定义为艺术品复合投资,这是艺术基金管理机构运作产生的投资模式,意为同时投资多种艺术品。
最耀眼、最火爆的金融产品就是艺术品股票,即利用艺术品证券化交易模式上市交易的文化艺术品权益份额资产包。艺术品证券化交易是2009年深圳文交所首创的,2010年7月,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采取权益拆分的方式,将1号资产包杨培江美术作品定价为200万,拆分称1000份,以2000元/份的价格主要销售给一些收藏家、金融机构、交易商,打造了一条“艺术家画廊交易商交易所投资人”的产业链条,揭开了艺术品证券化交易的序幕。2011年1月26日,天津市文化艺术品交易所将天津山水画家白庚延的两幅作品《黄河咆哮》和《燕塞秋》分别拆分成600万份和500万份,以每份一元的价格挂牌交易,到了3月16日,《黄河咆哮》的单价飙升至17.16元,《燕塞秋》的单价飙升至17.07元,其价值堪比齐白石、徐悲鸿、吴冠中等大师级作品的价值。在艺术界掀起轩然大波,掀起了疯狂的艺术品投资热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艺术品市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 “艺术品商品化、资产化、金融化”发展的趋势。其中,在资产化发展的基础上不断生发出来的艺术财富管理成为新的趋势与热点。如今在我国,艺术品资产化及艺术财富的管理已经起步。中国艺术金融及其产业的快速发展,不断地推动中国艺术品资产化及艺术财富管理的创新与发展。当下,艺术品资产化及艺术财富管理的创新发展,已经成为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过程中一个极 具战略意义的新业态。
文物艺术品尤其是流传有序的经典文物艺术品,因为具有巨大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是极 具稀 缺性的收藏资源,是社会财富精英乃至十几亿国民竞相追捧的对象,它的市场价格也在不断创造着新的天价和纪录。文物艺术品的成 交价格是由社会财富的整体水平和集中程度决定的,最富有的社会财富精英拥有的财产多寡直接决定经典文物艺术品的市场成 交价格,并且在和平的社会条件下,经济持续发展,文物艺术品的价格就会持续攀升。咨询--壹伍零零叁陆玖壹陆捌伍--因此,文物艺术品特别是经典文物艺术品,是当前社会最能保值、最能增值的投资对象。
如何减少投资风险,成为投资者关注的问题。由于艺术品具有稀 缺性和不 可 再 生性,因而具有极强的保值功能,艺术品一旦购入,很少会贬值,投资者不必担心行情突变带来的风险,相比较而言属于安全性投资。
所谓的艺术品金融化有很多实践的表现形态,比如说艺术银行、艺术基金会、信托投资、艺术品的按揭、抵押甚至于产前交易等。实际上这些方面都在上海具有多种可能性,来自于金融界、艺术教育界、美术馆界的,来自于艺术市场的从业者,实际上形成了一种“艺术+金融”事业发展的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