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说话和不会说话的孩子,长大后差距有多大?

全文2662字

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这两天看到一个视频,因为爸爸经常加班回家比较晚,妈妈有些抱怨,一名4岁的东北小朋友便开始“唠嗑式”劝慰妈妈,让人忍俊不禁。

对于这么小的年龄来说,语言表达流利,说话有理有据,娓娓道来,让人无法反驳,表达能力可以说是十分卓越。

而有些孩子,说话说不流利,关键时刻也不能正确表达自己,动不动就发脾气、哭闹。

前不久和朋友聊天,他家孩子已经高三毕业,平时不太喜欢与人交流,就连家长问他什么事情,要么不理人,要么突然生气,不耐烦地大声吼几句。

朋友很心急,担心他进入大学和同学处不好关系,乃至今后进入社会也容易碰壁。

的确,表达能力对一个人终生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影响人际交往、亲密关系和工作上的发展。

01

会说话,其实就是会表达:

能够用恰当、得体的语言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和需求,这样别人能够快速地接收到,并愿意给出积极的回应;

能够换位思考,努力去理解别人,说出来的话有温度、有分量,让人觉得舒适愉悦。

会说话的孩子,心理发展健康、性格活泼乐观,情商很高。

(1)会表达自己的情感

见过一些孩子,会很大方地表达自己的喜欢、想念、感谢等感情,人缘好,也特别招老师和长辈的喜欢。

比如很久没见到奶奶了,去奶奶家就会甜甜地说:“奶奶我好想你呀,特别特别想。”

同学穿了一件新衣服,会跟她说:“你的新衣服真好看,你穿得很漂亮。”

除此之外,当感觉到生气、难过、懊悔、沮丧等情绪时,也能很好地感知并表达出来。

比如其他小朋友抢了自己的玩具,第一反应不是退缩或者打人,而是告诉对方:“这是我的玩具,你抢走了,我很生气!”

和好朋友吵架,被老师批评,会跟妈妈倾诉:“我感觉有点难过。”

情商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能够感知和识别自己的情绪,并能表达出来,会在关系中加深情感,促进彼此间的了解,也有利于别人给予自己恰到好处的帮助。

这样的孩子通常调节情绪的能力强,不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更能获得幸福和快乐。

(2)会正确表达自己的需求

有些孩子想要家长给自己买某样东西时,就只会哭闹、撒娇或者发脾气,最后闹得不欢而散;

而会表达的孩子,却能说出自己想买的原因和道理,家长都被说服了,笑呵呵地给他买了。

妈妈出门上班,有些孩子舍不得妈妈走,就黏着她,哭着喊着不让妈妈走,这时妈妈可能觉得孩子在无理取闹;

但是会表达自己需求的孩子,会用语言告诉妈妈:“妈妈,我舍不得你走,想让你多陪陪我。”

了解了孩子需求的妈妈,就会想办法和孩子商量,下班早点回来陪她玩,或者开始反思自己平时是否给孩子充分的陪伴,进而做出积极的调整。

用恰当的语言正确表达自己的需求,不管是在成长过程中,还是在未来的亲密关系中,都至关重要。无用的情绪宣泄、抱怨,不仅不利于解决问题,还会破坏感情。

反观不会说话的孩子,通常缺少同理心,对自我情绪的调节能力也较差,将来容易吃亏,难以收获人生的成功和幸福。

在人际交往中,不懂得考虑别人的感受,常常说话刻薄、语出伤人,比如讽刺挖苦、粗暴地指责别人,很难交到朋友。

在亲密关系中,不会表达自己的需求,只会用“冷战”、赌气、发脾气的方式。

比如妻子想要丈夫多陪陪自己,本可以用正面的语言对丈夫说说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这样可以和平、高效地解决问题;结果却变成不断指责、埋怨丈夫,导致矛盾升级,互相不理解,夫妻关系恶化。

在工作中,一上台讲话就胆怯、说不利索,平时和同事、领导、客户交流问题,也说不到点子上,导致工作上的合作、沟通总是出现困难和障碍,影响个人进步和发展。

02

3-12岁,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孩子的表达能力、说话方式,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

养出一个会说话的孩子,家长要做好这几件事:

(1)多和孩子交流

芝加哥大学妇科及儿科教授,芝加哥大学医学院“3000万词汇倡议”机构的创始人达娜·萨斯金德博士和她的团队发现,在孩子三岁前,父母对他们说的话直接影响其大脑发育。

“3000万词汇倡议”还揭示了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为什么“输在起跑线”上——调查显示,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在三岁前听到的单词数量远远少于高学历家庭的孩子。

低收入家庭的小孩不仅听到的单词数量少,而且会接收到很多消极的单词和粗鄙的俚语。

在出生的头几年,高收入家庭的孩子听到的包含积极、正面意义的单词数比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多56万个。

“赢在起跑线”上的孩子,并不是他们家境富有,或者报了多少课外班,而是他们一出生,就能够在语言丰富、积极正面的环境中得到熏陶。

词汇量丰富的孩子,必定更擅长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因此,家庭中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很重要。

家长平时和家里人之间、孩子之间都要多交流,使用积极、丰富的词汇,“请”、“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常挂嘴边;遇事多用语言耐心沟通,避免情绪化的发脾气、吼叫。

这样,孩子会在耳濡目染中,掌握丰富的语言,并学会用沟通来解决问题。

(2)接纳和理解孩子的情绪

很多家长不喜欢看到孩子表现出负面情绪,比如生气、伤心、低落,他们或是粗暴地打断孩子,指责孩子不该如此,或是冷漠置之,不管不问。

这其实剥夺了孩子学习情绪的机会。想要孩子学会正确表达情绪,家长需要重视孩子的情绪,把每一次孩子表现出情绪的时候当做一个好的教育时机。

首先,在孩子表现出伤心、失望、愤怒的时候,表达理解,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

“我知道,不让你吃冰激凌你很生气,还有点难过。”
“是不是妈妈很久没回来,你有点担心和害怕呀?”

孩子会明白,原来我现在的感觉是“生气、难过、害怕”。通过一次次的情绪体验,会对各种各样的情绪有更加清楚、深刻的认知。

如果孩子用暴力、发脾气、哭闹等方式表达情绪的时候,家长就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告诉孩子用语言表达会更好,并教孩子如何正确表达。

(3)懂得倾听,鼓励孩子勇敢表达

有些孩子话少、不喜欢表达、不会说话,是被家长阻碍了,没有一个允许表达、鼓励表达的成长环境。

在孩子说话的时候,家长非常冷漠,没有给予积极的回应;

在孩子表达自己想法的时候,否定或嘲笑孩子:“小孩子懂什么?”

包办控制太多,不给孩子做决定做选择的机会,长此以往,孩子就会丧失表达的意愿。

因此,家长要做好一个倾听者,不要总是评判、否定孩子,在孩子说话的时候好好回应,鼓励孩子多表达,并尊重他的一些想法和决定,不要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孩子。

多对孩子说:“你说的也有道理”、“你这个想法挺好的”······孩子在交流中获得尊重、成就感,才会更有热情和自信去说话、去表达自己。

(4)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优质的绘本和书籍,对孩子积累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大有益处。

书中优美的语言、文字,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包括作者的思维方式,都会让孩子学到很多。

家长应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从小给孩子讲故事、带孩子一起看绘本,长大一点孩子就可以自主阅读。

平时在家中,可以每天固定一段时间为阅读时间,家长最好也有阅读的习惯,更利于孩子养成阅读习惯。

END
编辑 | 八月
插画 | 在在
原创文章,原创插画

转载请联系授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