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化2.0》报告:2030年中国城市化率升至75%
日前,摩根士丹利发布蓝皮书报告《中国城市化2.0: 超级都市圈》。报告预计,到2030年,中国的5大超级都市圈的平均规模将达到1.2亿人、城际通勤铁路里程较目前增长8.5倍、万物互联和数据市场将达到1万亿美元。
报告认为,面对逆全球化及人口老化等挑战,中国能够维持中高速发展。近阶段,全球化进程被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拖累,加上人口老龄化拖累产业链优势和经济增长。报告认为,应对上述挑战的关键在于推动中国城市化迈入2.0阶段,促进要素和人员的自由流动,增强不同行业间的协同效应,从而提高生产力。
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升至75%,即增加2.2亿新市民,这主要得益于三大支柱:一是城市群兴起將发挥集聚优势,同时缓解大城市病;二是受益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智慧城市将减少交通拥堵、安全隐患和污染;三是农业的规模化和现代化有助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农村人口迁入城市。
报告认为,过去几十年,中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城市化,特别是硬件基础设施(铁公基等)大幅改善。下一个阶段,中国将通过结构化改革及数字科技的广泛应用,打造更快捷、安全、环保和宜居的城市。
报告预计,到2030年,高速通勤列车、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共享出行和自动驾驶技术等将能有效缩短出行时间、提高道路安全,预计城市居民的通勤时间将普遍缩短至15分钟。电动车和绿色能源则将有助减少污染。家居生活方面, 5G智能家电可自动清洗、烹煮和订购来自于无人机运送的食品;学生通过虚拟现实设备完成家庭作业和参与名师实时授课。
“这并非科幻。”报告指出,上述很多情景在中国已逐步成为现实。无论是在杭州的商铺买大闸蟹,或在新落成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办理登机手续,消费者只用刷脸即可。技术上,得益于中国大力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广泛应用,都市生活将发生蜕变。
政策方面,今年8月份,中央财经委提出,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
报告认为,积极拥抱新技术,奋力推进制度改革,将有助于大幅提升城市群的人口承载能力。
宏观领域来看,报告预计,这将促使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保持领先,从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到2030年实现人均国民收入比当前翻一番。
微观领域来看,报告认为,跟城市化1.0阶段相比,未来10年的新型城市化将为市场主体提供三大投资和发展主题:一是工业互联网兴起,利好5G、云服务和物联网企业;二是成熟产业数字化,无人驾驶、智能物流和电网有望提速发展,大数据助力金融企业精准定价、控制风险;三是智慧城市新生活。智能家居和医疗及高速通勤铁路让生活更便利;超级都市圈人口集聚,体验式服务消费有望大发展,利好职业培训机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