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人间有味是清欢,陈西峰《老家的味道》读后感

  

人间有味是清欢

陈西峰《老家的味道》读后感

王建平

读一段大愚先生的文字,脑中便咏出苏轼在一首浣溪沙的词句:“蓼耳篙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之句,契合之际,牵过纸笔。

“家的味道是什么?对我来说,家的味道就是鸡蛋蒸咸菜。小的时候印象最深的是吃咸菜,把芥菜疙瘩切成丝,点一滴香油,真想吃,得老人先吃。”久违的文字,令我滋生口水。

“还有一种更奢侈的吃法。母亲把咸菜剁碎,然后打上一个鸡蛋拌匀蒸熟。吃的时候,绝不会把敷在上面的鸡蛋先吃了,而是竖着吃。咸菜和窝头在嘴里 慢慢磨,慢慢嚼,慢慢咽下。”全家人吃一个鸡蛋,吃的很有仪式感。联想到我母亲曾将鸡蛋唤作“鸡子”,可见之珍视。芥菜咸菜勾起我在铁路大修队就咸菜疙瘩吃窝头的往事,引忆芥菜疙瘩充饥之美味。若不是先生天外飞来之笔,今生都很难有机会体味这瞬间醇美了。

《老家的味道》美在“清”,把小小的生活细节放在审美中的形象化、具体化和典型化。作家在一丝芥菜咸菜条中品出了“清”,尝到了生活中“清”的快乐。这不是一般的常人随便能够体会到的。先生人生经历颇丰,是品尝过艰苦和盛宴后回归自然的快乐,是生活烙印在他心里的快乐。正因如此,“我要珍惜它、记录它、保留它、反复咀嚼它。”它是作家寄寓文字中的一种人文情怀,是个人修养与情商的自然流露,是对人生百滋千味的参悟,对经历的研磨,这些光靠天赋和几分文采是达不到文学作品美的彼岸的。

“清”是一种境界,然境界归于道。将食物以“清淡素朴”阐发在散文作品中,悟即是生活之道,真正感受到的是“清”之美妙,以“清”对人生理解、体验、彻悟与释怀。庄子“天道自然”称为“太清”,是天道的理想境界,他觉得“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天容海色本色清,天地晴朗澄明,心境如此,文亦如此。

“清”之境界,清是中国古典美学四大基本概念“清、逸、妙、神”之首。清淡中的欢愉,淡泊之乐,清静无为,亦在生活之道中。

以“清”为选材角度看,作家的功力确有遇见一朵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生活中的零零碎碎,点点滴滴,是他的“清”,秉承物我为一,清静无为,内外兼修,迎顺承逆,不自怨自艾,怨天尤人,自然从容恬淡,心机灿然。

“清”,是美学特质,出现在《老家的味道》中,虽然处处是生活中小细节,其实却是一种美学追求。苏轼体验的是山野菜,大愚先生记忆的是芥菜,这是一张嘴尝尽酸甜苦辣后,咀嚼出生活真正的味道,呈现的是天性,是心机的自然流露,与作家人格修养、清正旷达、潇洒坦荡相契。

王建平 : 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黑龙江作家协会会员。散文作品先后发表于《黑龙江日报》《小说林》《散文百家》《散文家》《中国散文大观》(四、五卷)等。作品收入《散文十佳精选》《第四届中国当代散文论坛优秀作品选》。2000、2012年二次获中国散文华表奖一等奖提名奖;《奇松》《读石》分别获“古风杯”华夏散文三等奖、中国散文年会2007百篇散文奖。出版散文作品集《地中海拾贝》《王建平散文集》。与高长顺合创作话剧《职场游戏》获第31届田汉戏剧三等奖、合创音乐剧《太阳的部落》获黑龙江省戏剧丁香奖优秀剧目一等奖。

编者简介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沧州骄子》编委,《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站站长,政协献县第十五届委员会委员,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