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紫 杨阳 | 希伯来语国际传播经验对国际中文教育的启示


摘 要:希伯来语的复兴及国际传播的成功经验,对我们当下创新和完善国际中文教育体系、推动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应针对不同的学习需求,有的放矢,采用不同的传播策略,并因地制宜,构建不同的传播模式;应进一步提高外派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和提升文化共情力和融合力;应提高风险意识,完善安全风险应对机制,同时,敢于直面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保持恒久定力,增强自身发展韧性。

关键词:希伯来语;跨文化交际能力;传播模式;国际中文教育

语言带给人类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知识的广泛传播和强大的社会组织能力等方面。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同的民族开始出现,各种类型的民族语言也得以发展。同为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的古老民族,同样是数千年历史的古老语种,希伯来语的复兴及国际传播的成功经验,对我们当下创新和完善国际中文教育体系、推动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

希伯来语的“失落”与复兴

犹太民族距今已有 5,500 多年的历史,据《希伯来圣经》记载,犹太历史上的大流散共有3 次。随着最后一次大流散的开始(公元 70 年,罗马皇帝苇斯巴芗之子提图斯率兵攻入耶路撒冷,放火焚毁第二圣殿,只余圣殿基座西侧的一段残墙),在反抗罗马的过程中,犹太教修士学者在民族危亡的黑暗时刻,将律法和经文书汇编成册,最终完成了《希伯来圣经》全书的正典过程。正如以色列前外交部部长、驻联合国大使阿巴·埃班所言:“犹太人失去国家在异乡生存,成为了一个精神的共同体,没有主权却仍能屹立于世界。他们从此忠于一部圣书、一个理想、一种生活方式。”《希伯来圣经》让犹太人成为圣书之民,在苦难与迫害交织的逆境中坚守民族特性并展现出巨大的韧性与能力。然而,在犹太人的散居生活中,希伯来语逐渐被客居的宗主国的主流语言所取代。随着犹太启蒙运动“哈斯卡拉”(Haskalah)的兴起,希伯来语口语功能日渐消亡,仅作为宗教使用的圣书体保留在希伯来文献中。19 世纪中后期,兴起于中东欧地区的犹太复国运动为希伯来语从近 2,000 年的“休眠”中“复苏”提供了政治和文化上的可能。虽然犹太复国主义先驱曾在英语、德语、俄语、意第绪语(以希伯来字母书写的中古德语)中徘徊不定,但具有犹太标志、无大流散烙印、从古至今唯一具有神圣威严的希伯来语,最终成为犹太民族古老历史与现代发展、故国梦萦与归乡理想之间的重要联结纽带,借助犹太复国运动的历史契机,促发了犹太爱国宗教人士、知识分子、各阶层犹太社团的同构共振,形成合力,完成了自下而上的复兴任务,并在以色列建国后,借助政府语言规划和政策扶持,迅速实现对内推广与对外传播,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濒死”语言被人为复兴的独特奇迹。

2

以色列语言推广政策的制定及实施

(一)以色列的希伯来语政策简述

侥幸逃脱纳粹大屠杀、幸运回归迦南地的欧洲犹太人,出于走出 600 万人丧生之惨痛经历阴影的迫切心理需求,迅速投入希伯来语的学习,以摆脱经年累月流散生活中形成的对欧洲主体国家语言(尤其是德语)的依赖。可以说,强烈的民族自尊与迫切的现实需要是推动希伯来语迅猛发展并成功复兴的核心驱动力。以色列建国后,原本散居世界各地、从事各种谋生行业、使用各寄居国语言的万千犹太人“水漫金山”般地蜂拥至以色列。面对帮助新移民快速适应新环境、平稳融入新生活的紧迫重任,以色列政府将希伯来语语言标准化规范和推广作为施政的主要目标。为此,以色列政府以希伯来语委员会为基础建立了希伯来语国家科学院。为一种语言专门建立国家级科学院,足见以色列政府对希伯来语科学性传播的重视。语言科学院在希伯来语的推广和传播上拥有绝对权威,其有关决定经以色列内阁教育和文化部长签署后即拥有法律效力,各行业在实施过程中如出现未遵循的情况,将被视为违法行为。

(二)针对新移民的希伯来语教学政策

以色列作为移民国家,在过去 73 年中,总共吸纳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约 320 万犹太人,以充实这个新生的犹太主体国家。从世界各地回归并操着各种语言的犹太新移民的不断涌入让以色列呈现出多元化、多语种的样貌。为了巩固犹太属性和加速民族内部融合,以色列政府针对成年犹太移民及其随居子女出台了不同的教学政策,助其学习希伯来语并使希伯来语重新成为以色列社会主导语言。在以色列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语言推广模式和教学法相继问世,学习和传播希伯来语逐渐成为熔铸、整合以色列社会的有效利器。

(三)乌尔潘(Ulpan)学习中心

为了使新移民尽快融入以色列社会,以色列政府建立了专门培训初级希伯来语的乌尔潘(Ulpan)学习中心,为回归以色列的新移民提供 5 个月的全日制免费语言强化教育,每周 25 学时,总课时量 500 学时。初级乌尔潘学习中心同时为一些愿意学习希伯来语的外国人士提供收费教育。初级课程结束后,学员基本可以应付日常生活需要。乌尔潘学习中心由以色列教育部和移民回归部共同主办,其主要经费来源为国家预算。为了满足学员更高水平的交流需要,两部门又在初级乌尔潘学习中心的基础上增开中级乌尔潘中心,分为非密集式教学(每周授课 6 — 8 学时,半日制,总学时量 160 学时)和密集式教学(每周 30 学时,为期 3 个月,总课时量达到 300 学时以上)。此外,中级乌尔潘学习中心还按照新移民的职业需求方向增设了四种类型的职业用语培训班:医学术语密集培训班,为新移民中的医护人员群体提供 300 学时的密集训练;贸易与管理用语培训班、教育与社会服务培训班、建筑与技术领域术语与实习班,使新移民能够用最短的时间获得职业所需的综合语言基础,便于他们尽快融入职场。乌尔潘学习中心还为就业导向课程配备 1 名希伯来语语言主管和 1 名职业顾问,旨在强化学员口语交流的自如度和准确度,增强学员在求职面试中的自信心,帮助学员迅速融入新社会的职场。

在希伯来语的国际传播方面,乌尔潘学习中心在拥有犹太裔侨民和社区的国家开办分支机构,与当地的希伯来学校及当地开设希伯来语相关专业课程的大学实现联动式对接。

(四)教学方法与教材选用

首先,从成立于上世纪 90 年代的希伯来语委员会到后来的希伯来语科学院,再到从社会到高校的希伯来语乌尔潘学习中心;从“移民定居点”到社区再到国内外的各级各类学校,希伯来语经历了多次语言传播政策调整、教学理念修正和教学方法更新,开创了不依托第二外语、不借助辅助语言“以希伯来语教希伯来语”的浸入式教学理念和直接教学法。以笔者在以色列学习希伯来语的亲身经验为例,各级乌尔潘学习中心的希伯来语教师授课风格各异,但授课水平大致均等,不同语言水平等级的授课教师教学侧重点明确。初级课程教师教学互动能力和传播能力最强;中级课程教师侧重培养学习者的语法、修辞和泛读能力。如果学习者想获得以色列国立大学专业本科文凭和圣经学、古代闪族语言学、圣经考古学等专业学位,则须进入高级班继续修学语言课程。高级课程主要侧重精读和写作能力的深入学习,高级课程的通过质量要求高于中级班的 60 分及格制,学习者需要获得 85 分以上的成绩方可及格。高级希伯来语课程的授课教师都是以色列国立大学希伯来语言中心的文法和传播专家,在讲授修辞和写作文法上具有高水平授课能力,是对接海外大学希伯来语专业学术传播的主力外派教师。

其次,希伯来语国内外传播教材的选择和使用比较严格,所使用教材为以色列希伯来大学语言中心原版发行。例如北京大学东语系希伯来语教授徐哲平编译的《希伯来语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就是经以色列希伯来大学阿卡德盟(Academon)出版社授权、在适应中国希伯来语学习者的特点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教材使用和教学评估体系的规范和统一使得希伯来语的国内外传播导向鲜明,成效显著。

再次,从圣经时代至今,希伯来语词汇从约 8,000 个增至约 12 万个,覆盖以色列各类媒体以及大部分出版物,已经完成了国语地位的确立,极大彰显了国家的文化凝聚力。因此,无论是初级还是高级课程的希伯来语教师,人人都将传播这一死而复生的古老语言视为神圣使命,与民族情感和文化认同密切关联,将希伯来语的复兴视作民族复兴的象征和体现,传播态度积极并充满自豪感。

3

希伯来语国际传播中几个值得借鉴的特点

希伯来语和汉语同为绵延千年历史、极具文献价值的古老语种,都具有非帝国化特点,且发展历程中无殖民传播痕迹。这两种语言都发挥着凝聚海外侨民社区的作用,承担着语言文化国际传播双向交流和互动的历史使命。希伯来语国际传播的特点和成功经验,对新形势下构建更加开放、包容、规范的现代国际中文教育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希伯来语国际传播的不同模式与传播策略

希伯来语国际传播实体大致分为神学院、犹太经院、社区希伯来文学校、高等和中等院校四个分支,希伯来语海外课程的设置呈专业化、社区化、常态化分布。在世俗希伯来语的国际传播中,希伯来语教学普遍传承了本土希伯来语教学中“速成”和“强势”的特点。以美国佛蒙特的明德学院(Middlebury College)开设的希伯来语零基础暑期封闭教学班为例,为贯彻希伯来语教学中“以希伯来语教希伯来语”的教学理念,明德学院与学员在进入课程前签订学习协议,规定学员在学习希伯来语的过程中,必须使用希伯来语的语言模式进行思考和表达,与授课教师和其他学员全程只能使用希伯来语交流,不得使用母语或其他辅助语言。

针对不同年龄段学员的心理特点和兴趣需求,社区希伯来文学校则开设了各具特色的“希伯来语言 + 文化配套”主题班。例如,美国社区希伯来语学校为年轻的学员定制“希伯来语 +以色列创新创业模式”主题课程,旨在巩固和凝聚美国犹太人对以色列和犹太族裔的情感,推动低龄美国犹太人将希伯来语作为准母语或母语之一。同时,为从未在以色列生活过的中老年美国犹太人开设研究式“希伯来语 + 犹太文化和传统”主题课程。这两类社区主题课程均淡化宗教和政治色彩,遵循语言传播规律,采用柔性文化传播策略,构建民族认同,促发民族共情,培育

全体学员的民族归属感与凝聚力。

除此之外,在美国普通高中开设“希伯来语 + 区域国别知识”课,在美国的本土教育中设置一线课堂,将语言传播常态化,对美国中学生传播希伯来语的同时推介希伯来文化和教授区域国别知识,为加深彼此的理解与信任培植基础、储备力量。

(二)希伯来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任何一种语言的国际化都无法回避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问题。理解和表达是沟通的基础,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障碍主要源自认知和文化差异。希伯来语海外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普遍较强。基于犹太民族世界性大流散历史,以色列复国之后及时调整政策,实行以希伯来文化为主流的多文化、多信仰、多语言共同发展的多元化社会运行模式,也让以色列人拥有“多元特质”,使其面对不同文化和社会时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希伯来语言文化传播机构选拔外派教师时,在尊重个人意愿的基础上,将申请人的移民背景作为主要考量因素。以色列建国后第一代和第二代公民都有海外移民背景,长时间生活在某个国家或地区,其传统文化、思维方式、社会心理、民族风情、价值取向、社会观念等势必对个体形成深刻影响。希伯来语在国际传播中则充分利用教师的移民背景,将有海外生活经历的教师派往其曾定居的国家进行希伯来语传播,充分发挥教师的共情力与融合力,尽可能地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

(三)风险意识和安全发展

千百年来盛行于欧洲大陆上的反犹主义与散居犹太人始终如影随形,反犹主义所包含的宗教、种族、政治和经济上根深蒂固的偏见和迫害让犹太民族饱受磨难。以色列建国后,则因阿以争端和巴以冲突长期面临敌国环伺处境,迫使以色列政府始终将风险意识和安全发展置于国家战略顶层设计的核心位置。可以说,犹太民族在历史上的遭遇和在地缘政治中的困境,一方面提高了以色列政府和希伯来语言文化传播机构的风险意识,另一方面则增强了希伯来语国际传播的发展韧性。一直以来,各类传播实体积极应对国际形势的变化,有条不紊地推进海外希伯来语教学体系的建设。2020 年,以色列终于迎来了阿以关系全面正常化的历史性转折点,希伯来语的国际影响力也逐步提升,在阿联酋、卡塔尔和巴林也掀起了学习希伯来语的热潮。

4

结 语

以色列建国 73 年来,通过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不仅“复活”了在实际生活中已经“消失”的希伯来语,而且在已回归迦南或仍散布于世界各地的数百万犹太人中成功地推广和传播了希伯来语。希伯来语的复兴及国际传播的成功经验,对我们当下创新和完善国际中文教育体系、推动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应针对不同的学习需求,有的矢,采用不同的传播策略,并因地制宜,构建不同的传播模式;应进一步提高外派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和提升文化共情力和融合力;应提高风险意识,完善安全风险应对机制,同时,敢于直面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保持恒久定力,增强自身发展韧性。

目前,国际中文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的时代背景、新的历史机遇、新的现实挑战等都对国际中文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在 2020 年 12 月举办的国际中文教育交流周上,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以“新项目、新伙伴、新发展”为主题,为构建多主体多层次的新型伙伴系,推动国际中文教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系列面向需求、顺应大势、助力世界范围国际中文教育一线教学和学术发展、推动国际中文教育事业新阶段新发展的现实举措。让我们共同期待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促进中外语言文化交流合作、增进世界各国人民相互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

(本文受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0SK044]“'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色列人文音乐研究”资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