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推荐 | 肠镜下泡沫硬化剂治疗出血性内痔的疗效评估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9年12月第36卷第12期
肠镜下泡沫硬化剂治疗出血性内痔的疗效评估
沈峰1、瞿春莹1、张毅1、周敏1、邓振忠1、朱华丽2、朱京阳3、陈光榆4、张熙4、徐雷鸣1
(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消化内科内镜诊治部200092;2.嘉兴市第二医院消
化内科314000;3.上海市闵行区中医医院消化内科201103;4.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临床研究中心200092)
摘要:
目的:评价肠镜下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出血性内痔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连续就诊的Ⅰ期出血性内痔成年(18~60岁)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泡沫硬化剂组(FS)和液体硬化剂组(LS)。透明帽辅助肠镜下行痔核内泡沫硬化剂或液体硬化剂注射治疗。
结果:共纳入患者108例,年龄(44.0±7.6)岁,男性62例(57.4%)。FS组55例,LS组53例,2组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S组聚桂醇注射液总量为(3.7±0.9)mL,显著低于LS的(8.0±2.2)mL(P<0.001)。在LS组,8例(15.1%)出现拔针后渗血,借助透明帽压迫止血,显著高于FS组3例(5.5%)(P=0.022)。LS组术后显著疼痛2例(3.8%),FS组为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FS组短期治愈率87.3%(48/55),显效9.1%(5/55),LS组分别为69.8%(37/53)及22.6%(12/5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
结论: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出血性内痔安全有效,副作用少,治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痔;硬化溶液;止血,内窥镜;硬化剂治疗
文献编号:
DOI:10.3760/cma.j.issn.1007-5232.2019.12.009
基金项目:
上海交通大学“交大之星”计划医工交叉研究基金(YG2019QNB3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院级临床研究创新项目(19XhCR16D)
痔疮是最常见的直肠肛管良性疾病。流行病学数据提示,在接受肠镜检查成年患者中,痔疮患病率达到38.9%,其中44.7%患者因出血、突出、疼痛等症状影响着患者的生活[1]。痔疮可分为内痔、外痔及混合痔。内痔是肛垫(肛管血管垫)的支持结构、血管丛及动静脉吻合发生的病理性改变和移位[2]。对于内痔的治疗已从传统的消除痔块转变为尽可能保护、复位已经下移的肛垫,消除临床症状为原则,而不求根治。
聚桂醇(lauromacrogol)注射液为国产的清洁剂类硬化剂,目前主要用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内镜下治疗[3]。近年来,也有报道用于内痔的治疗[4]。尽管硬化剂注射十分安全,但也可能存在多种并发症,如发热、疼痛、前列腺炎等[5]。其副作用往往与注射剂量过大,部位过深有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内镜中心尝试将少量硬化剂混合空气制作成泡沫硬化剂,使用“短针多点”注射治疗出血性内痔,并借助于微探头超声(miniProbesonogra Phy,MPS)行术前术后评估,进行精准治疗,疗效较好。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肠道准备
1.3 泡沫硬化剂制备
1.4 主要设备
1.5 注射治疗步骤
图2穿刺点选择 2A:直肠黏膜隆起为痔核区域,箭头处可见黏膜下血管丛扩张;2B:窄带光成像(NBI)有助于判断齿状线(箭头处),选择注射区域
图3微探头超声(MPS)探测 3A:术前探测痔核黏膜下扩张静脉丛(箭头所指多发低⁃无回声影);3B:术后探测泡沫硬化剂注射深度及区域(箭头所指高回声片状区域)
1.6 评估及随访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情况
2.2 治疗情况比较
2.3 并发症比较
2.4 近期有效性比较
3
讨论
硬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