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自学(五):现代文阅读理解
前几篇👆我讲了以课本为纲,夯实语文基础和古诗文阅读的学习方法。今天来说说大家都特别头疼的现代文阅读理解。请注意,我要讲的不是“阅读”,而是应试角度的“现代文阅读理解”。
那么,首先就要从应试角度来纠正很多家长关于现代文阅读理解的两个误区:
误区一:我家孩子读了很多书,所以阅读理解不会有问题。
很多无脑泛读,只看情节只看热闹,即便书是好书,真正吸收理解了多少也是个问题。
即便是精读的,整本书阅读所关注的重点和阅读理解题所考察的重点也不一定一致,不能完全涵盖。所以针对阅读理解应试题型的训练是必须有的(天赋异禀悟性极高的可以当我没说)。
误区二:做阅读理解题必须靠自己领悟,答题模板是对孩子创造力的磨灭,坚决不能有。(相反的误区是,做阅读理解题,背公式就行了。)
应试阅读理解题有明确的得分点,所谓的答题模板就是为了让答案精准地落在得分点上,同时也是考虑到要让阅卷老师能够在短时间内看到得分点。所以很多初高中的语文老师,要求阅读理解答案要按①②③得分点来分项答题。
这是规范需要,只在做阅读理解题的时候作为答题规范来要求。只要还保持一定量的自由阅读,就无需过虑,就好像过马路需要看红绿灯并不会影响人们自由行走的能力一样。
但需要规范,绝不等同于只有规范就够了。套路模板就是个锅,里面装什么菜,还是需要真材实料。真实的理解能力,是需要在日常阅读和练习中持续积累的。
说完了误区,老规矩,先上真题👇(依然是2021年的北京中考语文题)先来感受一下文字量吧
这还只是其中的一个大题,是最近比较流行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指的就是由文字、图标、漫画、数据、统计图表、说明书等等多种材料组合而成的一种文本类型),这种文体从三年级就开始出现,基本上年年都会考。
这种类型的篇目,理解难度不大(毕竟是说明文),但是文字不少,还有图表,对阅读的速度和精度确实要求很高。题目长这样👇
14题考的是文中找的能力,小学三年级就应该具备,属于送分题。
15题考读图的能力,16题是从文中提取总结。
能够提取信息、概括观点,就是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课标要求。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学习和训练,教材里从小学低年级就开始渗透了,只是没有明确给出“非连续性文本”这个术语而已。比如这是二年级课本上的语文园地👇
有的家长可能觉得这个体裁比较陌生,这是因为我们小时候的语文课对这方面是比较忽略的。但是现在的教材和学校都会有意识训练,所以这道大题不属于重难点。
第二大题是个记叙文阅读,这是初中阅读理解的重点👇
光看文字量就已经够吓人的了。所以阅读速度一定要快,同时还要保证精度。一方面需要长期的阅读练习,另一方面也需要方法。
举个例子,17题的①,只需要在原文中找到“儿时下棋”的那一段(也就是第二、三自然段),然后概括一下,讲的是“父亲不让我悔棋”这件事。不需要先把全文看完再答。
另外要说一下,阅读理解的主观题,经常是不存在唯一正确的标准答案的。比如18题、19题(选棋义或者棋王都对),都是言之成理即可。所以并没有所谓严重限制孩子思维的问题。
还有第三个大题,一般是议论文,是高考重点,中考一般都不是太难(但还是很长),我就不贴图了,学习思路都是一样的。
回到教材来看,这些题型都在课后题里👇文中找+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概括段落大意+赏析👇
赏析标题+给文章加标题👇
语文园地当然也不能少👇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赏析加点词+近义词对比👇
题型我就不一一列举了,该有的一个都不会少。老师在课堂上教的做题方法(别名套路),一定要记下来,再通过同类题型的训练,熟练掌握。
最重要的是每个单元的阅读重点,都要及时掌握,小洞及时补,就不会有大洞。单元阅读重点在单元页的右下角👇每个单元都有两句话,第一句讲阅读,第二句讲写作。
所以阅读理解想要得高分,简单讲只有三个步骤:
第一步,判断题型。先判断出来你是要炒菜还是烤面包还是蒸包子。
第二步,套用公式。拿出相应的锅,炒菜就要用炒锅,烤面包就要用烤箱,蒸包子就要用蒸锅。
第三步,填充内容。把食材处理好了,放到锅里去(理解概括)。
前两步就是所谓的“套路”,必须要有,否则你拿蒸锅去蒸面包还好,如果连锅都没有,要你做出一顿佳肴,那也是巧妇难为无锅之炊。
锅你可以自己打造(自己总结归纳题型和公式),一般初中校内老师也会做这个工作(小学可能不会,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来总结一下,另一方面小学语文考试对阅读理解的规范要求也相应比较低)。
小学中低阶段的孩子,先把每个单元的阅读重点掌握好。到了高年级或者初中,需要有一个全面视角,把那么多单元所学到的题型合并整理、归纳概括。
能自己梳理当然很好,如果没时间没能力,利用一些教辅、课程(现在课程可能不多了,教辅还是很多的)等等来学习阅读模板/公式,直接拿来用也没有问题。高屋建瓴的归纳能力对于孩子来说有相当的难度,没有必要强求。但是必须理解这个公式套路是怎么来的,怎么用的,绝对不能死记硬背去硬套(硬套也一定是拿不到高分的)。就好像数学公式并不需要孩子凭空去总结出来,但是一定要知道公式的推导过程,而不是死记硬背套用公式。
更重要的,或者说更难掌握的,是锅里要放的食材,也就是第三步里需要填充的内容。第三步所需的理解概括能力,一方面需要孩子基本的逻辑思维已经发展好了(小学中低年级的孩子往往不具备这种能力),另一方面,就是需要一定量的练习了。
刷题不是万能的,不刷题也是万万不能的。在练习的同时,思考、理解、归纳、总结,活学活用,才是阅读理解拿高分的王道。
最后提一下与阅读有关的另外一个题型:名著阅读题。
每年都有5分,类似一个小的读后感。有的时候会指定篇目,比如说让你分析《西游记》里的一个人物、一段情节,这个名著篇目一定不会超出教材中名著导读的范围。
也有的时候就像上面那道题一样,不指定篇目,而是给你一个主题,自选篇目。这就需要你能从自己读过的大量名著中,迅速提取相关信息。
当然最好的方法,还是从名著导读的范围内来选。比如上面那道题和青年奋斗有关的,就可以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傅雷家书》或者《给青年的十二封信》(选一部就可以)。
所以名著导读的书目,一定要精读,对里面的人物、情节,需要能够随时提取关键词,发表自己的观点。
总结一下,家长至少要做到👇
低年级:督促孩子跟紧课内阅读学习,掌握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
高年级:购买总结阅读题型和答题模板的教辅/课程,提醒孩子理解掌握(有能力的孩子可以自己总结)
让孩子有针对性(分题型)进行适量练习(什么叫适量因人而异),一练理解概括,二练答题速度。
关注孩子单元测(如果没了自己在家测)上阅读理解部分的错题,让孩子学会三步走分析,是题型判断错了?还是公式套用错了?还是填充内容不准确?针对性解决问题。(如果错题是本单元的阅读重点要格外关注)
初中:教材中的“名著导读”版块要重视,最好能多读几遍。
家长不要做👇
让孩子死背阅读理解答案。
买一大堆阅读理解题,狂刷不分析总结。
现代文阅读部分就说到这里,下星期,来说写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