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清华大学“名人堂”,入选的14位大师都有谁

清华终身校长梅贻琦曾有名言:“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众所周知,清华大学历史上出现过无数大师级人物,共同造就了清华泰山北斗的至尊地位。那么,在这些浩如烟海的大师中,又有哪些人堪称“大师中的大师”呢?

2013年12月19日,台湾“国立”清华大学“名人堂”举行揭幕仪式,正式评选出了清华历史上成就最高、贡献最大的14位大师,见下图——

第一排的四位入选“名人堂”是毫无疑问的,即清华历史上、甚至是整个中国大学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

“四大导师”的盛名已不需要我再啰嗦,如果你连他们都不知道,那你的学就白上了。

第五位冯友兰,当代著名哲学家。有趣的是,冯友兰是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的,却去了清华当教授,还当上了清华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可见那时候的风气是如何的开放。再看看现在,啥也别说了。

在中国哲学史上,冯友兰的地位极高,其著作《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等等,都是世界了解中国哲学的重要资料。李慎之曾评价说:“了解、学习、研究中国哲学,冯友兰先生是可超而不可越的人物。

韩国总统朴槿惠也对他很崇敬:“在我最困难的时期,使我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的生命灯塔的,是中国著名学者冯友兰的著作《中国哲学简史》。

第六位朱自清,很巧,朱自清也是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的,后来担任清华中国文学系主任。朱自清以散文名世,《背影》《荷塘月色》都是极品,但鲜为人知的是,朱自清在清华国文系的贡献更大。

朱自清自1925年进入清华,到1948年病饿而死,将一生中最宝贵的23年时光全部奉献给了清华,其中担任了18年的中国文学系主任。可以说,人才辈出的清华中国文学系,就是在朱自清的手上兴盛起来的。

第七位陈省身,这位举世闻名的大数学家是清华毕业的,而且还是中国自己培养出来的第一位数学研究生,出国留学几年后,又回到清华任教。

陈省身在整体微分几何上成就极高,被誉为“微分几何之父”,曾获得国际数学界的最高奖——沃尔夫奖。苏联做过一次20世纪数学家排行榜,陈省身名列第31位,另一位大数学家华罗庚排名第90位。

第八位吴大猷(音同“由”),是第一位将现代物理学引入中国的人,被誉为中国物理学之父,在世界物理学界声誉极高。吴大猷曾在西南联大任教,桃李满天下,其中最有名的弟子当属杨振宁与李政道。

第九位夏鼐,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曾先后被中国、英国、德国、瑞典、美国、意大利等多国国家科学院授予荣誉,人称“七国院士”。夏鼐毕业于清华大学历史系,并获文学士学位,考古足迹遍及全国,曾任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达20年。

第十位华罗庚,在国内,华罗庚的名气远远大于陈省身,甚至成了老百姓心里“数学家”的唯一代表。华罗庚一生只有初中文凭,但并不妨碍他登上清华大学的讲坛,甚至当上了清华数学系主任。美国著名数学史家贝特曼评价说:“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的院士。

第十一位马约翰,普通人对他可能不太了解,但在体育届,他绝对是备受尊敬的功勋元老。马约翰是混血儿,父亲是中国人,母亲是芬兰人,从小就喜欢体育运动,从1914年到清华体育系任教,直到1966年逝世,在清华服务了52年。在旧时代的中国,体育运动并不受重视,但清华大学的体育一直领袖全国,正是源于马约翰的功劳,有人曾形容说,马约翰的个人传记,就是一部清华体育史。

最后三位:杨振宁、李政道、李远哲,都是华人诺贝尔奖的杰出代表。

杨振宁与李政道都是西南联大时期清华物理系的高材生,也是吴大猷最得意的两位弟子,后来去美国留学后,两人又走到了一起,合作提出了宇称不守恒理论,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也是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

这两位天才不光在物理学方面成就极高,在其他科学领域也颇有研究,属于全才型的科学家,杨振宁还被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赛格瑞誉为“全世界几十年来可以算为全才的三个理论物理学家之一”。请注意,另外两个叫爱因斯坦和费米。

前面的十三位都是清华在大陆时期培养出来的大师,而最后一位李远哲则是唯一一位台湾“国立”清华大学的产品。

李远哲1936年11月29日生于台湾新竹,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1959年进入“国立”清华大学攻读研究生,1986年,在美国与哈佛大学的达德利·赫希巴赫、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约翰·波拉尼,三人共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也是第四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

上述十四位大师,个个都功勋卓著,入选“名人堂”众望所归。那么问题来了:清华历史上大师辈出,除了这十四位,还有谁有资格入选?欢迎大家讨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