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学习美国历史只是为了考AP和SAT,那你就太肤浅了

提到著名的《解放黑奴宣言》,人们都知道这是人权的体现,平等社会的实现。而你不知道的是,林肯的解放黑奴宣言只对和南方军所在州生效,而林肯本人,也从未在这份宣言里废除过北方各州的奴隶制;林肯尽管让黑奴加入北方的军队,但是这些黑奴从来不能参与任何战斗,只能做后勤。这些,都是学习历史学习能够赋予你的。如果你学会从纷繁的历史中学会批判性的思考,你对世界和未来的判断就会更加深刻。

本文系睿途文雄老师教授“北美衔接课”历史科目结束后的思考沉淀,希望能为你提供价值。历史不是为文科生准备的。它和全天下所有知识一样,都是为有智慧的人准备的。

我们所见的世界

理科文科?知识科

每当我告诉学生,我在高中时是个竞赛获奖的理科生的时候,他们眼神里总是充满了惊讶。我理解这样的惊讶来源于我们在中国对于文理科之间那条泾渭分明的边界的敬畏。而在我成长的过程里,这条边界似乎一直都不是那么明显。

在我七岁的时候,我妈妈对我各种“威逼利诱”,让我读完了原版的中国四大名著。与此同时,我早已和别的孩子一样,开始准备奥数比赛和华罗庚杯。基于我妈妈对我人文、艺术气质培养的渴望,她又让我上了书法班和名族舞。哦,对了,她还想让我有很好的动手能力,让我参加了科学发明训练营。别忘了,还有表达自我的能力,所以我还参加了儿童电视台做主持人。

听上去是个不怎么快乐的童年,因为它被塞得满满的。我当然抱怨过,但是我的快乐远远大于我的怨言。不是因为我是个乖孩子(我小时候打架、上课捣乱从来都少不了,妈妈也是老师办公室的常客),而是因为我妈妈让这些满满当当的行程变得有趣。

我记得我小学数学老师对我妈妈说:“这孩子以后学习肯定好不了,你看看,都是靠小聪明做的题,就不用我说的方法。”我妈妈一笑对之,并不反驳。回家路上,我坐在自行车后座吹着泡泡,妈妈问我,“小熊(我的小名),你这偷懒的方法花了多久想的?”“二十分钟,”我聚精会神的看着一个慢慢变大的泡泡。“老师的方法几分钟能做完?”“五分钟,妈妈快看,我吹了个这么大的泡泡!”是的,我花了半小时在实验怎么样才能吹个更大的泡泡。“那你以后还要继续偷懒,”我妈妈笑着看着我一手的肥皂水。

我很感谢我妈妈对于我“不服从”的保护,对于我“浪费”时间的保护。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妈妈从不急着我要最快解决问题,也不会告诉我答案,即便第二天交不成作业我会被老师责骂。“自己翻翻书吧,”我妈常这么说。于是,就有了我在发明课上模仿海豚流线体型的小帆船,也有了我自己写的宋词册(现在早已不会写了)。我记得我的发明课老是说,那是他第一次遇见学生想到流体动力,而那时我只有十岁,还没学过物理。

我之所以说这些,是因为我很感激我“浪费”着时间在思考,思考着怎么做才能更好完成自己的目标。因为思考,我变得兴奋,因为我一次次在验证自己的想法,实现自己的想法,让这个我存在的世界,变得更为“我”所有。

成为一个在思想上自由的人

那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历史?因为它能让我们思考。

尽管高中是个理科生,但是当初一众文科老师都想留我学文科,尤其是历史老师,我和他的感情也很深。他的作业很有趣,有针对考试的标准答案考试,也有自己的设计的让学生谈感想的作业,不判对错,给分全凭你是否能自圆其说。

我想他给我的是一种看待历史的态度,一种更开放的心态去面对那些不是非黑即白的历史事件。

那么学生去美国之前,为什么需要学美国历史?

我想他们能有所了解,他们即将在生活里遇到的点点滴滴,都是从何而来。我希望他们能有思考的起点。在美国这个崇尚民主自由,却又充满矛盾的国家里,我希望他们能看清这个世界里不同维度的灰色,去思考自己和这个国家之间的关系,成为一个在思想上自由的人。

在北美衔接课课堂上,我们讲到了林肯的解放黑奴宣言。每每说到此,孩子们总是会说:“这是人权的体现,平等社会的实现。”我想大多数对于人人平等这个价值观崇尚的人,都会认同孩子们的看法,并且把这份宣言当做林肯这个“平权斗士”的丰功伟绩。

可是,我希望孩子们去更多的思考。我和他们说:“看看书吧,再仔细读一读,”一如当年我妈妈和我说的一样。

我希望他们注意到,林肯的解放黑奴宣言只对和南方军所在州生效。而林肯,从未在这份宣言里废除过北方各州的奴隶制;我希望他们注意到,林肯尽管让黑奴加入北方的军队,但是这些黑奴从来不能参与任何战斗,只能做后勤。

我希望他们能自己去找寻这些线索,自己去思考这些线索的意义,得出自己的见解。历史从来都没有对错。我希望孩子们能明白,每一个结论,不论对错,都是怎么来的,而他们又应该如何去得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结论。

给你一双看世界的眼睛

有好多孩子去了美国之后,似乎不太适应那边的教育。因为他们之中,有些“优秀”的人已经太习惯学习上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我想和这些孩子们一起,看过这美国大陆上200多年的变迁,一起去找到那件他最爱的那件“衣”和那口“饭”,让生活的每一处都有思考带来的小小惊喜。

有一天,他去魁北克,就不会抱怨那里的美国人为什么不说英语,而只说法语,而是记得那里曾是法国的重要殖民地。“英国人当年为了报复法国人援助印第安人抢劫英国殖民地,而想攻占魁北克,但不成。之后英法有了七年的大战。”

我想给他一双能自己看世界的眼睛。

作者文雄,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艺术评论双硕士,全奖获得者。同时为纽约时报英文版、BBC International自由撰稿人。

特别福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