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一心想光耀门楣的贾雨村,却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作者:云木欣欣

贾雨村的祖上也曾经是诗书仕宦之族,却生不逢时,到他这一代根基已尽,最后竟然衰丧到只剩下他一身一口,他内心该承受怎样巨大的失落感。虽然他和贾府也算得上同宗,但却是八竿子打不着的远亲,无法像贾芹,贾芸这些贾门的近亲,虽然日子过得不如意,却可倚靠着贾家这棵大树乘凉,少时的贾雨村深知只能靠自身的努力来改变命运。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在封建社会,寒门子弟要想实现飞黄腾达的梦想,唯一的出路就是通过科举考试,贾雨村多年来寒窗苦读,甘守寂寞为的就是一朝能鹤飞冲天。待他满腹才学,从家乡出来欲进京求取功名时,却窘困到连路费都付不起的地步,只好暂时寄居在葫芦庙。仅靠卖字作文只能勉强糊口,要凑到路费谈何容易,这一耽搁就是数年,贾雨村日日夜夜,内心该承受怎样的煎熬。

第一回写贾雨村在葫芦庙寄居时,常与乡宦甄士隐来往,其实他与甄士隐各持完全不同的价值观,一个热衷功名,做梦都想一举成名,另一个却淡泊名利,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从心底来说,贾雨村瞧不起这位只做过一点小宦,没有什么出息的乡绅,却与他交往密切,难道仅仅是为了打发无聊的光阴?贾雨村是一个很善于察言观色的人,他认定这位乐善好施,又惜才的士绅一定会帮助自己,然而碍于读书人的脸面,他只能瞅准时机,等着甄士隐自己提出来。

中秋之夜,贾雨村思及平生抱负未展,不禁仰天长叹,高吟着“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其实当时只他一个人,高吟与低吟又有何区别,偏不早不晚,让走来的甄士隐听见了,不禁夸道“雨村兄真抱负不凡也!”可又没有下文了。好心的甄士隐怕贾雨村一人过中秋寂寞,请他过去小酌一番,其间贾雨村又占一绝:“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士隐听了大加赞赏:“今所吟之句,飞腾之兆已见,不日可接履于云霓之上矣。”乃亲斟一斗为贺,可后面又没有下文了。贾雨村心里这个急啊,你甄士隐不是装傻吗,你平时不是为人挺大方的嘛,这么半句话不提资助我的事呢!其实他是误解士隐了,甄家丫鬟娇杏撷花瞥见贾雨村时,心下想到主人“每有意帮助周济,只是没甚机会”,颇有侠义心肠的甄士隐早就想周济贾雨村,却怕贸然提出反伤了这位读书人的自尊,让他面子上过不去。

可此刻的这位落魄穷儒已经顾不上读书人的脸面了,只见贾雨村叹道:“非晚生酒后狂言,若论时尚之学,晚生也或可去充数沽名,只是目今行囊路费一概无措,神京路远,非赖卖字撰文即能到者。”这不明摆着要甄士隐提供赞助嘛,甄士隐是个实诚人,不待他说完便道:“兄何不早言。愚每有此心,但每遇兄时,兄并未谈及,愚故未敢唐突。今既及此,愚虽不才,‘义利’二字却还识得。且喜明岁正当大比,兄宜作速入都,春闱一战,方不负兄之所学也。其盘费馀事,弟自代为处置,亦不枉兄之谬识矣!”甄士隐的话可谓句句情真意切,他尊贾雨村为兄,自谦为弟,意在表明兄弟之间帮忙是分内之事,一点也不让受资助的一方感到难为情。

反观贾雨村,“收了银衣,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仍是吃酒谈笑”,脂砚斋评“写雨村真是一个英雄”,所谓英雄不拘小节也,事实果是如此吗?后面当身为巡盐御史的林如海为贾雨村向内兄一等奖军贾赦、工部员外郎贾政写下荐书时,他却是“一面打躬,谢不释口”,其对待平民百姓与权贵完全是两副不同的嘴脸。

等不到甄士隐推荐的黄道吉日,第二天五鼓贾雨村就不辞而别,进京赶考去了。只让和尚转达“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总以事理为要,不及面辞了”,脂砚斋旁批“写雨村真令人爽快”,对于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施以援手的恩人,贾雨村竟然没有面辞,他与士隐三鼓方散,喝得至少有七八分醉意,按常理说回来后该好好睡上一觉,结果五鼓他已经启程了,其实考试时间是在第二年春天,何须急于一时?如此按捺不住,迫不及待,虽然八字还没一撇,贾雨村却早已被功名利禄冲昏了头,实在难以用爽快来形容。

贾雨村赴京赶考,一举高中进士,升任知府时一路衙役喝道,好不威风,经过街上时他看见了在门前买线的娇杏,于是派人前来询问,第二天又“遣人送了两封银子,四匹锦缎,答谢甄家娘子”,贾雨村之所以答谢甄家娘子,却并不是为了报答他的恩人,而是为了娶娇杏作二房,脂砚斋评曰“雨村已是下流人物,谢礼却为此,险哉人心也”。才到第二回,贾雨村在脂砚斋心目中已然由英雄陡然跌为下流人物了。

第一次做官贾雨村就摔了一个大大的跟头:“虽才干优长,未免有些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那些官员皆侧目而视。不上一年,便被上司寻了个空隙,作成一本,参他‘生情狡猾,擅纂礼仪,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等语。龙颜大怒,即批革职”。

贾雨村被革职的原因虽有“贪酷之弊”,却不是主要原因,“且又恃才侮上,那些官员皆侧目而视”才是重点,处于末世的封建王朝,大小官员贪污成风,贪婪成性,为何别人没有被追究,偏偏贾雨村就摊上事了?皆因他满腹才学,有些傲气,根本没有把上司放在眼里,不屑于与他们抱团取暖,因此犯了众怒,这才是导致他被革职的根本原因。

被革职后贾雨村心里自然十分惭恨,更多的是不甘自己的仕途从此划上句号。自己的出路究竟在哪里?一向自负的他岂肯向那些他根本瞧不上的鼠辈点头哈腰,他领悟了要想在官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绝不能单干,而是要找到足够硬的靠山,让那些恼恨他的人轻易不敢碰他,即使有人敢参他,参了也是白参。当他得知巡盐御史林如海欲聘一西宾时,便“相托友力,谋了进去”,一个堂堂进士却甘愿做一个五岁女孩的家庭教师,其目的显然是不言自明的。

就这样,贾雨村通过贾家的乘龙快婿林如海攀上了侯门簪缨之族,轻轻松松就谋补了金陵应天府的肥缺。升任后第一次审的就是一件人命官司,当他得知凶犯倚财仗势,喝令豪奴打死人之后逃得无影无踪了,此案一拖就是一年时,不禁大怒道:“岂有这样放屁的事,打死人命就白白地走了,再拿不来!”此话一出是何等正气凛然,俨然是一位为民做主的青天大老爷,一旦他得知这个凶犯薛蟠出自“护官符”中“丰年好大雪”的薛家,又系贾府老亲时,立即予以了包庇,明明知道恩人的女儿英莲被薛蟠抢了去,正在苦海中挣扎,曾经信誓旦旦“使番役务必采访回来”的贾雨村却置若罔闻,不管不顾,何其狠心。而那个积极为贾雨村出谋献策的门子,当年葫芦庙的沙弥,因清楚他的落魄底细,落得个远远充发的下场,再次暴露了贾雨村的狠毒无情,凡对他构成潜在威胁,又没有什么利用价值的,下起手来绝不会心慈手软。

贾雨村徇私枉法乱判葫芦案时,为了掩人耳目,还让薛家赔了一些钱给受害人家属,可几年之后,贾赦看中了石呆子收藏的二十把旧扇子,皆是古人写画真迹,欲出高价购买,人家偏死活不肯卖,为了讨好贾赦,身为父母官的贾雨村竟公然制造冤案,讹石呆子拖欠官银,抓到衙门,把他折磨得死去活来,然后把扇子抄了来送给贾赦,贾赦就这样不花一文钱就白得了石呆子那些珍贵的扇子。为了头上这顶乌纱帽,贾雨村早已扯下了遮羞布,泯灭了残存的一点良知,不惜踩着无辜者的血泪往上爬,其恶行已经到了令人发指,丧心病狂的地步,他采用的这种下三滥的手段连侯门公子贾琏也不屑为之。贾雨村与贾赦等人之间的关系,最后只剩下了赤裸裸的相互勾结、共同鱼肉百姓的关系。

在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中,虽然总体还算延续了前八十回贾雨村的性格,却写得不痛不痒,个性并不分明,倒是1987版的电视剧改编得基本符合曹公的原意。一旦贾家失势,像贾雨村这样唯利是图、见风使舵的小人,必定会转投贾家的对头、在朝廷日渐得势的忠顺王,不惜对贾家落井下石,狠狠地踩上一脚。贾雨村自以为向新主子递了投名状,享受高官厚禄不在话下,殊不知忠顺王之流也不傻,他们只是利用贾雨村扳倒贾家而已,却瞧不起,也信不过这种忘恩负义的小人,贾雨村为官多年早已坏事做绝,新贵们一旦目的达到之后,轻而易举就可以给他定一个罪名,无论有没有葫芦案中门子的出现,贾雨村被套上枷锁都成定局,不然一个被充发的门子如何能掀起一场风浪。

贾雨村本非善类,在以清廉为主流的社会还可能会有所收敛,但若处在污浊不堪的末世官场,只能是越变越坏,越染越黑。他在歪门邪道上捞到的好处越来越多,官越做越大,虽然书中没有明写,但我们完全可以想象每次他锦衣还乡时是何等意气风发,何等得意洋洋。然而贾雨村走的却是一条不归路,正如他在智通寺见过的那副对联所云“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一心想光耀门楣的贾雨村最终却落了个“因嫌纱帽小,致使枷锁扛”的下场,真令人可悲可叹。

作者简介:笔名云木欣欣,个人公众号:闲梦山月。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学高级教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