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应解决的六个关键问题

作者: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祁志钢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整体仍处于探索实验与总结提升交织互进的发展阶段中,以实践教学为主题的研讨会、培训会此起彼伏,由各种新名词构成的多种模式日趋繁多。依据规范要求与实践积累,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应解决以下6个关键的原则性问题。

一、统一实施与分课实施的取舍

在现有本专科思政课程体系下,高校的思政课门类较多,开设时段各异,教师知识与科研各有侧重。因此,谁来负责组织实施实践教学,统一实施亦或是分课实施,是构建实践教学的先决性因素。

实践教学统一实施,是指思政课实践教学仅进行一次(一个或几个作业项目构成的一个实践)的组织实施模式,包括集中统一型和一课包揽型两种样态。集中统一型,主要表现为实践与现有具体思政课程分离,可独立成课。一课包揽型是以一门课程及其师资为主来完成全部实践教学的模式。统一实施模式,通常出现在学生规模较大,师资相对紧张的高校,有利于发挥思政课在内容、目标和方法上的整体性特征,使各门思政课合力实现整体教育目标;有利于出现成果聚集和品牌效应,形成宣传亮点;有利于专项资金的高效使用;有利于提高学生重视程度,营造学校和学生间总体的思政课实践氛围。但是,脱离了具体课程的统一实践教学,割裂了理论学习过程与实践的紧密联系,使日常思政课教学与实践无法形成及时且必要的互动,也容易割裂授课教师与学生间本可通过实践而亲密交流的渠道。覆盖全体学生的统一实践教学,其成果聚集往往是通过广种薄收的数量积累而实现,对细节和过程化的指导则往往力不从心。

实践教学分课实施,是指多门思政课的任课教师分别在其授课班级实施实践教学,学生的实践教学成绩与学分融合于多门思政课成绩与学分的组织实施模式。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以及广大高校对提升教学效果的普遍关注,分课实施模式相对普遍,且多数出现在学校规模相对较小,师资相对充裕的高校。实践教学分课实施,实现了“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要求,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认识与实践辩证统一的精神。实践项目可以实现与学生专业最充分地结合,有利于形成更丰富的菜单式实践方案。由任课教师组织实施实践教学,既可增进师生了解加深情感,又可促进学生对思政理论的学习与接受。但是,分课实施使得教师的工作负担极大增加,并容易形成超标准学分要求的实际执行状况,而且分课实施和菜单式实践方案,因其多样性而不易形成规模性的统一成果,使总结与宣传出现一定难度。

二、全员覆盖和精品培育的搭配

学时学分的基本要求意味着实践教学必须对学生全员覆盖,这是构建并实施实践教学首要且核心的目标取向。实践教学还应关注对骨干学生、重点项目、精品成果的培育,实现全员覆盖与精品培育的合理搭配。

实践教学必须全员覆盖,这是教学活动严肃性的当然要求。课堂教学中,全员参与可以在相对客观的课堂考勤与过程严谨的考核评价中得以体现;但在课堂外实施的实践教学,全员参与往往比课堂教学更加难以确定和保障。在实施中,一方面可通过实践教学方案从制度和观念上明确要求全员覆盖;另一方面则可通过具体实施步骤细化要求每名学生的实践成绩构成。在学生全员覆盖基础上,任课教师应尽可能在实践教学方案中选择与教学班级专业相贴近的实践方案予以执行,以此形成学生在核心主题下的多样化实践教学参与。理论教学实践体系的重点在于围绕课堂理论教学开展社会实践,其中教师在实践中的过程化指导必不可少,甚至至关重要。

理论教学实践是对所有学生的普及兼顾,以精品培育为目标的暑期社会实践则属锦上添花。暑期社会实践更加注重实践的理论深度、地域广度,注重社会调研的科学严谨和成果质量。暑期社会实践,可以为思政课教师完成基本培训学习任务、教科研任务和学生科研指导任务提供平台,而教师的参与动力正源自于此。思政课教师可在日常教学和实践的基础上发现发掘那些在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文章写作等方面具有兴趣、有能力、有意愿的学生,并以此为主体组织实践队伍。具体实践内容,既可是统一组织的专题实践,也可以是思政课教师自组团队自定主题的实践活动。

三、阶段特点和实践主题的结合

学生在校学习普遍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征。高校应结合思政课程开设的具体情况,根据学生不同年级特点和不同专业特色,构建以年级为基础,以专业为切入的实践教学主题。

多数高校均在大学初低年级开设《基础》和《纲要》课。依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初低年级阶段性特点,思政课实践教学应构建以“适应、引导、感悟、体验”为主题方向的初低年级理论教学实践内容。该阶段实践教学,适宜以参观考察、团队建设、技能小试、职场访谈、演讲与辩论、模拟法庭、拍摄情景剧等形式展开。这类实践主题和形式,在目标上更加面向未来,在内容上感性体验多于理性思考,引导适应大于辨证反思,通用素养强于专门技能。经认真构建,分课实施的实践教学可以实现菜单式实践项目的良好实施,既可有教研室统一要求的必选项目,也可有任课教师结合自己班级的学情状况、专业情况、兴趣爱好等而差异实施的自选项目。因材施教和兴趣引导的实践教学,必然会对思政课理论教学产生理想的积极作用。

多数高校均在中高年级开设《概论》和《原理》课,其课程本身在内容与方法上更具抽象概括和理论思辨。同时,中高年级阶段学生理论学习已相对完整,思辨分析能力相对提升,某些专业技能初步掌握。因此,依据教学目标并结合中高年级阶段性特点,思政课可构建以“成长、思考、建设、服务”为主题方向的实践教学内容。这一阶段的实践教学,应以关注校园及社会热点的调查研究报告,以社会服务方案策划及实施,以对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的辩证思考为主要实践教学形式。这类实践教学是对学生阶段性理论学习和辩证思考能力的阶段性总结与检验,在内容上更加突出了发现问题、调研研究、理论运用、辩证思考以及一定程度的学术写作,学生们也更加容易做出具有一定水平的实践作品。因此,统一实施的实践教学往往选择在中高年级学期开展,以发挥该模式在能力综合、成果集中等方面的优势。

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融合

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校已有实践活动应具有怎样的关系?不少观点认为,思政课实践教学应该严格区别于学生活动和专业性质的社会实践,应凸显思政课的理论特性和思政课教师的组织特征,应至少表现出思政课“自己的内容”“自己的组织”“自己的形式”甚至“自己的模式”。积极探索固然有益,但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自我孤立倾向必须警惕和重视。思政课实践教学应主动做好与课程思政的融合,积极开放,构建互通运行的学生思政课实践体系。

首先,现行众多文件均提出了思政课实践教学融合构建的要求。如“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加强组织和管理,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学生既可通过参加教师统一组织的实践教学获得相应学分,也可通过提交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相关的实践成果申请获得相应学分”;“要制定实践教学大纲,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拓展实践教学形式,注重实践教学效果。”可见,从实践活动形式到学分获得方式,不少文件均作出了融合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明确要求和诸多可能性选择。

其次,思政教育的规律和现状也客观要求融合构建实践教学。特定区域的可用教育资源是固定的,一定时期内教育的开展形式是有限的,一定教育周期内的教育对象是特定的。因此,各种以思政教育为目标的实践活动,极易出现面向相同教育对象而开展的同形同质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惰于重复,疲于应付。因此,思政课实践教学必须克服“门户之见”,打破“工作系统”的藩篱,克服“政绩有别”的观念,积极开放主动与其他部门已有实践活动整合、对接、互认。否则只会割裂教育的统一性,只守好了“一段渠”,而失却了“同向同行”,丧失了“协同效应”。为此,思政课应放低姿态主动参与,主动服务就其所需,主动发掘已有的各种社会实践的思政教育因素,拓展实践活动中的理论带入与阐发空间,重构实践活动的教学管理规范性和过程性要求,并在形式广泛的实践中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

五、传统方法和信息技术的平衡

思政课实践教学,既应坚持发扬传统组织形式与方法的优势,更应积极运用信息技术以实现其多重效用与便利,寻求传统组织方法和信息技术的平衡使用,“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

首先,实践教学应重视传统实践活动组织方法,充分发挥传统方法在培养师生情感、理论情感和人民情感方面的作用与优势。传统实践组织方法在主体上体现为教师带领下的师生共同参与。这既是对教师在教学层面的基本要求,也是师生开展课堂外深度交流,增进师生相互了解,深化师生感情的关键环节。传统方法在形式上表现为乡野调查、实地参观、座谈访问、义务劳动、志愿服务等,突出的特征是现场亲历与实际作为。这是思政课提升理论传播效果的重要教学方式,是提升与检验理论认知的必然路径,是培养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认知、情感认同和行为遵行的不二法门。传统方法在对象上体现为国情社情,目标是“为人民服务”。学生对国家的深层热爱,源自对国情的认知;对人民的深挚情感,来自对人民的熟悉。传统实践组织方法是提升师生国情认知,培养师生人民情感不可缺失的主要渠道。

信息技术为实践教学的高效组织和精细管理提供了最优选择。首先,利用网络平台可对学生小组活动、项目管理、课内交流等实现高效率地组织和管理。其次,网络平台为实践教学过程提供了师生痕迹化记录和实时考核评估的可能。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教学设计和网络设置,使阶段性成果成为必经阶段,使学生成为对项目进程的主导性参与。在评价过程中,教师通过网络平台使其指导评价可实时为学生所见,学生可及时做出修改与完善,这在传统纸面作业形式下则难以实现。最终,无论是过程管理还是成果示例,均可通过平台进行直观地展示与交流,避免了以往学生实践作业教师保存的困难和“藏在深宫人不知”的损失与尴尬。信息技术虽好,但对虚拟实践我们应该保持较为清醒的认知与谨慎的态度。虚拟场景的实践教学只应成为实景实践教学有益补充,而不应成为替代实景实践教学的独立的唯一的形式。

六、教育情怀和教学管理的支撑

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序有效运行,离不开教师发乎其心的崇高教育情怀,也少不了严格要求的规范教学管理。教师思想观念意识和教学管理制度两个层面上提升与建设,不可偏废同等重要。

教师队伍高素质的核心首先是教育情怀,这是教师做好所有教育工作的基础素质。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是对教育情怀全面的总的要求。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教师的教育情怀具有更为特殊的意义和表现。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这既是思政课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情怀,也是引导学生改造社会的使命情怀。实践教学是不同于课堂理论教学的复杂过程,在没有充分教学规范的状况下,广大思政课教师不断摸索实施实践教学,承载了对思政教育的发展与创新情怀和责任情怀。在实践教学中,多数教师往往会付出远超学分学时基本要求的时间与精力,而实践教学成果向教科研转化的难度又远高于理论教学,因此,做好实践教学最直接需要的就是教师的奉献情怀和育人情怀。

在教学管理层面,对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工作质量的严格管理、考核、评价,同样不可忽视。没有持续和有效的教学管理措施的保障与约束,以学生课堂外实施为主的实践教学极易沦为形式过场,极易成为教师的良心工作,会使思政课实践教学最终丧失其本来意义与价值。通过严格的教学管理,使师生明确实践教学是必须依照教学计划认真对待的教学内容,是同样应予质量控制的教学活动;明确实践教学不得挤占已有的理论授课时间而独立开展;使师生自觉保证教师指导和学生参与的基本学时数量;使师生自觉接受考核与评价。实践教学是以过程为根本核心的教学活动,教学质量控制也应着重实现对过程的跟踪考核与评价。实践教学无论采取哪种模式,其教学管理之方式方法,各校均应充分因地制宜因循完善。

来源: 光明网-学术频道

(0)

相关推荐

  • 新课程理念下关于教案设计改革的思考

    新课程理念下 关于教案设计改革的思考    教案设计是对课堂教学的系统规划,是教师教学准备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在分析学习者的特点.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条件以及教学系统组成部分特点的基础上,统筹全局拟 ...

  • 工具|探秘希沃品课

    工具|探秘希沃品课

  • 听课心得体会范文大全

    [导语]听课是一种对课堂进行仔细观察的活动,它对于了解和认识课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课堂上许许多多司空见惯的问题经由听课者自觉的观察,就可洞见到很多值得探索.深思的地方.听课是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学质 ...

  • 河南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确定 今年入学高一新生使用新教材

    □河南日报记者冯军福 修学分.走班选课.全员导师制--9月13日,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河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确定,我省将从2021年入学的高中一年级新生起,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上高 ...

  • 生物课堂教学的新尝试----伙伴教学

    劳志坚 课堂教学有着多种方式的组织结构,传统教学基本上呈统一格局,即学生统统面向教师,这种形态极不利于课堂中的人际交往和信息传递,在近两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参考国内外的一些做法,尝试使用一种较新的教学方 ...

  • 荣成市第二实验小学 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

    地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合理运用地域文化资源,可以有效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荣成以海为邻,因海而兴,其优美的海域风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底蕴深厚的海洋文化,为其地域文化打上了深深的蓝 ...

  • 如何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80位专家学者汇聚松江热情探讨

    如何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深入挖掘"四史"教育的育人功能?11月21日,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和 ...

  • 用红色文化铸魂育人 打造高校思政课“金课”

    [摘 要]红色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宝贵资源.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坚持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要完善思政课程体系建设,要立足中华民族话语体系,要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造高校思政 ...

  • 多媒体背景下思政课教学整合实践

    摘 要:多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传统的思政课的教学方式带来了影响.在新媒体背景下,思政教学的方式方法将发生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对思政课的思想观念.内容模式和方法进行整合实践.本文将结合多媒体背景下思政课教学 ...

  • 从高校“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

    党的十八大以来,课程思政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进一步明确和加强.全国高校不仅在认识上得到了提升,而且在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必须看到,我们对课程思政的本质与作用.内容 ...

  • 加快课程与教学改革,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李晓东 近年来,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问题在国内引起广泛关注.各地纷纷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机构,或举办相应活动,探索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有效机制和有益做法.就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来说,课程与教学无 ...

  • 实践育人:大思政课的现实探索

    实践育人作为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课"的题中之义,要求"大视野""大课堂""大载体""大目标"" ...

  • 市领导走进高校讲思政课,勉励大学生“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齐发展”

    胸怀天下   脚踏大地   磨砺本领 10月12日市委书记于秀明 在宜春学院讲思政课 世界不是乌托邦.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更加需要胸怀天下.紧跟时代.广大青年学生要坚持以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和 ...

  • 一堂特殊的思政课 —— 丽日小学2020年社会实践活动

    掬一抹冬暖阳,悦一路好时光!受邀于大自然,赴一堂思政课之约. 汕头市龙湖区丽日小学于12月分年级开展主题鲜明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师生上了一堂特殊的思政课!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12月4日,五.六年级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