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 ​ 十八、控制一下节奏

你拿什么证明你是蒙古人?

有的时候,治国跟踢球是一样的,得把握好节奏。球迷朋友们一定有感触,当初瓜迪奥拉把巴塞罗那改造成恶心人的倒脚队,虽然不好看,但是这个踢法讲究的是把节奏控制在自己脚下,把对方踢困了,这场球就赢了。因此,这种注重把握节奏的踢法,让巴塞罗那和西班牙强大了很长时间。

其实治国也是一样,跟胡人玩,得让胡人跟着中原的节奏玩,这样才有的打。如果让中原强行跟随胡人的节奏,其结果就是灭亡。具体这个节奏是怎么回事呢?你看在汉武帝前期,汉武帝想打匈奴,匈奴想打汉朝。理论上没毛病,大家诉求一致,快乐的打一场不就好了。但是这里边就有个谁把握节奏的问题,同样是打仗,是匈奴跟着汉朝的思路打,还是汉朝跟着匈奴的思路打,其结果完全不一样。

比如说马邑之战,如果军臣单于跟着汉朝的节奏走,愣在马邑跟汉朝死磕,那匈奴早就败亡了。所以在元光年间的汉凶大战,匈奴开始控制了节奏,他说什么时候打,汉朝就什么时候打,他说打哪,汉朝就打哪,老跟在匈奴的屁股后边被动迎战,让汉朝损失很大。所以,到了元朔元年,卫青遏制住匈奴的攻势以后,汉武帝决定控制一下节奏。你们匈奴不是现在想打吗?我偏不打。等什么时候匈奴不想打的时候,汉武帝再出手。

其实汉朝打算控制一下节奏,缓一缓局势,也跟后院不稳有关。比如说汉武帝当初派唐蒙镇抚西南夷,那帮蛮夷就是骗钱来的。等到他们真成了汉朝的郡县,朝廷开的工资也就那么点,跟他们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所以他们总闹事。对于汉朝这边来说,要控制好那一带,就得玩了命的修路。今天从四川往云贵去的路都不多,更何况那个时候了。施工难度太大,汉朝的士兵也老闹事。有事就得解决,汉武帝派公孙弘视察一圈,公孙弘的结局方案是:反正我也不知道怎么解决,就把西南夷放弃吧。这一手的妙处,就好比反正我也懒得治理堵车问题,不让开车就完了呗。

汉武帝当然舍不得放弃西南夷,都花了那么多钱,死了那么多人,才搞定的西南夷,决不放弃。西南夷的条件都好商量,不就是要钱吗?适当的给一些不就完了。汉朝玩了命的这么干,惊动了一个东北人。这个东北人叫南闾,是濊貊族的族长。咱简单再捋一下东北亚的民族问题,截止到汉武帝时代,东北还没有国家出现,都是大部落。大东北地区有三大民族,最北边的是肃慎,活动在今天黑龙江地区,他们是今天满族的祖先。往南是东胡,活动区从吉林一直延伸到辽宁地区。他们也就是今天蒙古族的祖先。从吉林再往东到今天延吉一带,就是濊貊(音:位莫)的地盘。古代的东北跟今天有点很像,出了山海关都是老乡,东北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差距都不是很大,所以在漫长的历史中,濊貊就悄无声息的融入了肃慎、东胡、高句丽等等东北出现过的少数民族。当然了,别管东北亚少数民族的族源清晰还是模糊,都逃不过棒子的毒手,据说都是韩国人的分支,这不在今天的讨论之列。

至少在元朔元年的时候,整个大东北亚地区,只有一个国家,其余的都是部落。这唯一的强国,能让韩国人高潮迭起,因为这个国家叫朝鲜,位置在今天的朝鲜半岛北部。咱们史书上管他叫卫氏朝鲜,其开国君主是汉朝初年燕王卢绾的部将卫满,简单说跟南越的赵氏政权一样,卫满朝鲜是个中国人的国家。

卫氏朝鲜长久以来都是汉朝的属国,但是由于大东北亚的特殊性,汉朝的手伸不到这里来,所以卫氏朝鲜是大东北亚地区唯一的霸主。这就有问题了,卫氏朝鲜作为大汉的藩属,收了大汉朝的好处,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就行了。但是卫氏朝鲜第二任国君卫某某继位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卫某某叫啥我也不知道,反正没查着。他在位期间,臣服了东北不少少数民族部落,这就犯了汉朝的大忌。因为汉朝是大东亚地区的唯一的天朝上国,只有汉朝可以招藩属。当然了,那个时候匈奴还没倒台,他也号称大东亚甚至中亚唯一天朝。总之无论汉朝和匈奴谁是天朝,怎么也轮不到卫氏朝鲜。

但是卫氏朝鲜就这么干了,只不过汉武帝还没腾出手来收拾他,小本本上都记着账呢。从黄帝时代开始,我们中原就洋洋自得的收藩属。这些藩属都是心甘情愿来进贡,钦羡天朝的发达。中原一般没有死缠烂打把人家揍趴下问服不服,我们的老祖宗都是以德服人。卫氏朝鲜靠武力收服周边部落,人家当然不能心服。再一个,东北的少数民族日子过得不舒坦,夹在大汉和匈奴之间讨生活不易。但是无论站队哪边,都没有站队卫氏朝鲜的理由。所以濊貊首领南闾率二十八万族人向汉武帝表态,愿意加入大汉,成为汉朝的郡县。

汉武帝大喜,看看,这叫不战而屈人之兵,收了。汉武帝在今天延吉市一带建立了沧海郡,这一地区成为了汉朝国土的飞地。这也是中原王朝第一次把领土延伸到了吉林一带。等会,南闾提条件了。他说他上网查了,政府给西南夷的好处可不少。朝廷的少数民族政策应该一致,给他们就得给我们。汉武帝当然不含糊,从河北、山东调集了大量物资送往吉林,对他们好的不得了。把粮食都给濊貊了,燕国、齐国的百姓就骂街了,一时间华北震动,民怨沸腾。

在这种情况下,西南不稳、华北不稳,汉武帝绝不会向匈奴开战。都知道汉武帝是个鹰派皇帝啊,所以这话不能让皇帝去说。过去爱说这话的韩安国还死了,因此,这位叫主父偃的同学就在这个契机中开始崭露头角。

主父偃复姓主父,是周朝赵国王室的后人。那么久远的事就不提了,因为现实中的主父偃,是个纯屌丝出身。关于主父偃这个人,传统历史给予的评价几乎都是负面的。社会主义历史观很少提这个人,不知道现在的历史课本上讲推恩令的时候会不会提及这个人物。

那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主父偃的归类不好划分。讲道理的话,主父偃是个地地道道的法家传人,汉武帝外儒内法以后,主父偃就以儒生自居。他觉得这行好蒙,毕竟他学过《周易》和《春秋》。按说他的学问足够用了,可惜的是他是齐人,具体点说他还是临淄人。那地方有着稷下学宫的遗风,当地的知识分子极多且水平高,主父偃在那混儒家,老被人揭穿。

主父偃恨啊,这什么世道?一帮傻缺还以为皇上好儒,在那研究学问,混的风生水起。我主父偃深知为政的精髓是法家,反而混不上一口饭吃。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老子走远路。结果现实很残酷,主父偃游离北方诸侯国,发现诸侯王们个个醉生梦死,一点野心都没有,他更找不到工作了。那时候的王爷们跟汉初不同喽,手里没权,天天被监视,要政治人才有啥用?主父偃但凡会扫地,都有可能留在王府做保洁。你说你经天纬地,好,不送!

主父偃就这样怀揣着满腹的悲愤,踏上了远方的道路,这一路就走到了长安。这就是这段经历,让主父偃对诸侯王怀揣着刻骨的羡慕嫉妒恨,这帮膏粱子弟让人看着忒眼红,呸,是忒可恶。

那个年头皇帝有专门的机构来了解民情,主父偃一封奏章就递了上去。其实那时候,敢以平民身份给皇帝上书的,都有两把刷子。所以官员们不敢懈怠,就把主父偃的奏章递了上去。奏章写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就是当时的人,也不知道主父偃写了什么。对于汉武帝来说,这块敲门砖好用,合着主父偃这小子这么阴险,哦不,是个大才啊,这人得用。

主父偃早晨递上奏章,晚上就得到了汉武帝召见。这次会晤很融洽,主父偃所言九事,汉武帝大为赞赏。其实所谓的九事汉武帝只关心一件,那就是主父偃主张和匈奴休战,不打了。

汉武帝需要这个,这简直是刚想睡觉就有人送枕头。汉武帝借此机会,启用了主父偃、严安、徐乐三个鸽派,尤其是主父偃,那是坐着火箭上升,一年之内就坐上了中大夫的位置。

这就很扯了,昨天还吃不饱,今天就中大夫。幸福来的太快,主父偃完全驾驭不了自己迅速得来的一切,为人飘飘然,丢失了自我。

他的榜样,是活活把自己作死的晁错,主父偃沿着晁错通往地狱的道路上策马奔腾,根本停不下来。

也有不少人提醒主父偃,做人别太横。你看主父偃为官,比张汤、赵禹都狠,受贿比田蚡还贪,任谁看这都是作死。但是主父偃不在乎,他的座右铭就是:过把瘾就死。翻译成文言文就是:“吾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

就这种无所畏惧的人,是最可怕的。

主父偃上位,给了汉武帝一个台阶,让汉武帝在吃了亏的前提下,对跟匈奴休战有了法理的解释。但是做官不能做一次性的官,所以主父偃得折腾点事,用来弥补汉武帝因休战而空虚的心灵。既然不对付匈奴了,那就折腾诸侯王呗。对于主父偃来说,一场带有仇恨的折腾诸侯王之旅,即将开始。

那么这场巨大风波的背后,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下节再聊。

点击查看

《楚河汉界》《无冕女皇》《代王时代》《风景独好》《汉武沉浮》

讲述学校欠大家的历史

打赏一块钱也是你对知识的态度

而态度决定了你的高度

笑谈中

微信号 : kxiaotanzhong

新浪微博:@依然笑谈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