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振川山水画风格:野、活、苍、厚、出、刚
赵振川,陕西省西安市人。1944年生于陕西西安,祖籍河北省束鹿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国画艺委会委员,黄胄美术基金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陕西长安画派艺术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中国画赵振川工作室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西安美术学院客座教授、西北大学客座教授。
20世纪40年代,随着赵望云历经战乱,从燕赵来到此地,令沉寂了近千年的长安画坛豁然复苏的同时,也开始了对“西北之山”壮阔之美空前炽热的开拓性表现,并促成了一个以大西北之壮阔为审美特色的长安画派的新兴。就在赵望云开始画“西北之山”的时候,他的三儿子振川出世,并与长安画派同生共长。
赵振川自幼随父赵望云先生学习中国画,1962年在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创研室学员班学习,受教于石鲁、何海霞、方济众先生。自幼生活在艺术氛围极浓的家庭,在中国画上深得其父长安画派创始人赵望云先生授教心传,并受师兄黄胄、方济众等影响颇深。
1962年,赵振川入陕西省美术协会创作研究室学员班学习中国画,受教于石鲁先生;1964年上山下乡到陕西省陇县山区插队;1971年调入陕西省火线文工团,从事舞台美术工作;1978年调入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从事中国画专业创作至今。
赵振川以关陇地域风貌为参照基础而形成的山水画风格,大约可概括为:“野、活、苍、厚、出、刚”六个字。赵振川作画,往往以随意皴染点厾的形式输入其情感动态;每当提笔,就像时光穿越,回到关陇山上,有了“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情思;乱山合沓、梢林荆棘、荒坡危崖、农舍土窑、山间蹊径、栖居畜栏、垄上牛羊、地头秫秸、断崖梨花、半月梯田、墨树硃柿、河滩古柳、檐下红椒、金色玉米⋯⋯思若泉涌,情随于景,景化为墨,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满篇鲜活。
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直至90年代,赵振川进入笔墨和直师造化的交替锤炼时期。1994年3月他成功地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个人画展。他的作品得到了张行、关山月、何海霞、黄胄的赞许展览检阅了他前30余年的绘画成果,也标志着他的创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