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燥咳嗽不是上火,清热不会管用!润肺止咳,缓和燥气才是王道

昨天(8月23日)是处暑,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这一天,北斗七星的斗柄是指向西南方向(戊位)。
按照天文历法,每年公历8月22-24日交节,为处暑。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时至处暑,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气温逐渐下降,暑气渐消。
处暑,就是提醒人们暑气渐渐消退,天气由炎热向凉爽过渡,这时候要注意预防“秋燥”。
秋燥是中医特有的概念。中医认为,我们生活的自然界有六种气:风、寒、暑、湿、燥、火。在不同的季节,这六种气表现的强弱是不同的,当六气超出了所在季节该有的正常强度,就变成了人体的致病因素,成为“六淫”。秋天的时候,“燥”气是主气,稍不注意“燥”气就会偏盛,变成燥邪。燥邪最伤肺。
在秋天,肺中了“燥邪”,首先就是干咳,多喝水完全止不住这种干咳。
肺主皮毛,肺中燥邪后,皮肤干燥、瘙痒、皲裂,头发容易出现干燥枯黄。
肺与大肠相表里,所以肺中燥邪后,不少人都会出现大便干结的情况。
你是不是觉得奇怪,夏天那么大的太阳都没有让自己烤干,反而到了秋天就像脱水一样?
这就是秋天当令的“燥邪”的威力。古人早就观察清楚了每年风、暑(火)、湿、燥、寒的六气变化规律,这种变化规律,决定了生命物种的生长化收藏。
好多人秋燥和上火傻傻分不清。秋天干咳、嗓子疼、皮肤头发干燥、便秘……就认为是上火,吃清火药,然并卵。
秋燥和我们说的上火是两个不同的东西。秋燥不能用清热泻火的药,而应该选择一些甘温、苦温的药,去润这个燥。
如果一味清热泻火,不仅不能解决燥的问题,反而清热伤中焦脾胃,或者使凉变得寒,或者加重燥,或者变生湿,导致疾病久不愈。
在预防秋燥方面,广东人用养阴的玉竹和沙参,发明了一种沙参玉竹猪肉汤,秋天气候干燥时养阴益肺、益胃生津、滋养肌肤,是秋季既养生又可口的美食。
材料:沙参10g、玉竹10g、蜜枣1个、陈皮2g、猪瘦肉150g
下面,我就带着大家学一学这款药膳配方中的几味中药。
首先来看玉竹。玉竹有一个很妇幼诗意的名字——“葳蕤”。
玉竹主要是作用在肺、胃的补阴药。
作为补阴药,玉竹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滋腻敛邪”。
一般的补阴药,会有滋腻的特性,养阴的同时,会加重脾胃运化的负担而生痰湿。
一般情况下,阴虚有热体质的人感冒,如果专祛表邪,解表药一般会伤阴,阴虚症状会加重;如果只养阴就不利于解表,不利于邪气驱除。
玉竹因为“不滋腻敛邪”的特性,所以医家在治疗阴虚体质人的感冒时,常将玉竹与解表药合用,玉竹也因此成为广东人煲汤最常用的一种“汤料”。
玉竹还被认为是一款擅长为皮肤“补水”的润肤佳品。
《神农本草经》记载玉竹“久服去面黑斑,好顏色,润泽”的功效。
玉竹的特点是汁液非常饱满,做成干品的玉竹已经经过了多次晾晒干燥,但看起来依然水润莹亮。
普通的植物根茎,挖出后在炎热干燥的天气下暴晒,很容易就变得又干又硬。但玉竹不一样,晒干的玉竹仍然是黏黏的,软软的。
也就是说,玉竹不仅特别能“耐燥”,还能一直保持住自己柔软的“身段”,说明它具有很强的“锁水保湿”能力。中医利用了玉竹的这种特性,发挥它润燥生津的作用,治疗秋燥咳嗽特别管用。
“肺主皮毛”,而玉竹入肺,善于润肺生津,同样也有滋润皮肤的作用。
就玉竹作为药膳的烹饪搭配来讲,在多部本草经书中都曾特别提到,玉竹“畏咸卤辛辣”,也就是说,在与玉竹搭配的食物、调料里,不能加入过咸、过辣的食物,葱姜蒜这样辛散的调料也不能与之搭配,因为玉竹和咸卤辛辣的食物搭配时,味道会变得苦涩,难以下咽。
玉竹性平,味甘。广东人用玉竹煲汤,在众多食材之中,最通常的搭配就是沙参。
说到沙参这个名字,你脑海里是否会闪现出好些名字里含“参”的药材,比如人参、西洋参、高丽参等等,想当然的将沙参也归为大补元气的药材类。如果是这样,那你就错了。
沙参和玉竹一样,是一味补阴药。沙参最突出的作用是补肺阴、清肺热、润肺燥。
如果只是沙参和玉竹配伍来煲汤,就是“寒配寒”,哪怕是在炎热的广东,也过于偏寒凉,所以在沙参和玉竹配伍的药膳包里,大多会额外添加有甘缓之性的蜜枣,还会加入理气化痰的陈皮,不仅对冲一下沙参玉竹组合的寒凉之性,也提升汤水的风味。

这款沙参玉竹猪肉汤能缓解因秋燥引起的咽干不适、干咳无痰、皮肤干燥等症状,适合秋冬干燥气候饮用,也同样适合长期吸烟的人养肺,熬夜伤阴的人养阴保健饮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