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边漫话之打箭炉的锅庄(二十六)

“锅庄”因何产生?早期功能是什么?照刘赞廷《康定县图志》所说,是明正土司“置土目于此”,以便“听差侍贡”而形成的。也就是说,明正土司所属、遍及康巴大部地区的安抚使、土千户、土百户,为便於听命支差、办理纳贡事宜,以更好服务朝庭和土司而特设的。还真有点近似现在各地方住京城、省城的办事处。所以有一种说法:“锅庄”一词本是藏语“古草”的谐音。“古草”译成汉语就是“代表”的意思。“锅庄”即是各路土头住打箭炉的“代表处”。

“西炉之役”后,明正土司进入鼎盛时期,四十八家锅庄东西南北,遍及炉城。其建筑也较独特,多为乱石砌墙,青瓦木节构,一楼一底的四合院。因而又有“姑萨”之说。“姑萨”是藏语,汉译即院坝之意。所以“锅庄”就是指院坝。

这些“听差侍贡”的锅庄,按其与明正土司家的亲疏,权势的大小,地位的高低,又有分工,各有各的差事。近年已有热心方志者对此作过研究。高济昌、来作中两先生就多方调查考证,并得锅庄后人包文光、包连云和炉城宗教界著名人士居里活佛、丁真扎巴、古学大吉以及彭土登、周树清等相助,撰成《康定锅庄传闻录》一文,在甘孜州政协1985年3月编印的《甘孜藏族自治州文史资料选辑.第三辑》刊出。

据《传闻录》提供的资料,在古老的打箭炉曾流行三句话: 明正土司是主人,瓦斯碉(锅庄)长官管民政,金刚寺喇嘛管寺庙。这便是当年“甲拉甲布”土司政权的基本架构。足见其“锅庄”的重要政治地位。

那四十八家锅庄,又等级森严,当年就流行着“弄密呷”、“捏巴切波意”、“捏巴穷娃意”这么几句藏话。其意是五大锅庄是明正土司的亲信(即“弄密呷”),四家锅庄是大管家(即“捏巴切波意”),四家锅庄是小管家(即“捏巴穷娃意”)。

那五大亲信,首推瓦斯碉(习惯称包家锅庄),他是最忠於明正土司的首席辅臣,除总理民政,还替土司与中央朝庭打交道,在明朝时侯,锅庄主竟甘愿替犯事的明正土司在京城挨了刀;接着要算“萨根过”(汉语叫大院坝罗家锅庄),相传他早先的主人,曾当过明正土司,失去土司之职后,改称“大地头人”;再就是那“效白托马”(铁门坎汪家锅庄),“效白”是藏语对西藏噶厦政府噶伦的称呼,相传噶厦曾派一噶伦辅佐明正土司,这个噶伦就住在铁门坎汪家锅庄,后来当了这个家的上门女婿,人们便称这家锅庄为噶伦住的锅庄:还有就是“甲绒西”(石门坎木家锅庄)和“贡觉娃”(白土坎包家锅庄)。

对“甲绒西”这里多说几名。甲绒(有的史料又写作嘉绒)藏族,现居宝兴、丹巴和大小金川一带。早先,宝兴的木坪土司与明正土司是弟兄,木家锅庄的主人就是木坪土司之后,人称“甲绒公子”,是明正土司的左臣。所以木家锅庄又称“木老爷锅庄”。在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十二月任汉光先生所作的《康市锅庄调查表》中,对牟(木)家锅庄有这样的记述:“明正家,甲入色(甲绒西) 之舅氏也”,也就是说“甲绒公子”是明正土司的外姪。还说:据该锅庄的老管家根德夫人所述,这家锅庄的主人名叫甲东修,“十年前甲东修之母死, 以继承问题与江春浦姨氏争讼年余,靡费不少,事后庄事无人主持,大有凋败之象。”

木家锅庄有客房18间,是大金寺(甘孜)和白日寺经商喇嘛常住之处。当时住有炉霍、白日客户各两家和“客夫子”八家。在这家锅庄经手交易货物有羊毛、羊皮、毪子、盐、虫草、贝母、知母、麝香、银砖。兴盛的时候,年可来毪子五六百驮,盐百驮左右,虫草、贝母、知母、各十驮左右,麝香约百元(即一百个,这里的“元”应为“圆”)、银砖三千余两。所交换的,自然主要为茶叶。

民主改革后,木家锅庄大院在1959年作了康定县委机关宿舍,我家在这里从1959年住到推倒重建,重建后又住了多年,直到离康,在这里先后住了三十年。生活在锅庄大院的故事说不完,容后细说。

四大管家有两家是“五大亲信”,即“效白托马”(汪家锅庄) 和“贡觉娃”(白土坎包家锅庄)。再有就是“曲里巴巴”(将军桥白家锅庄,后改称邱家锅庄)和“充布措”(大院坝充家锅庄)。四大管家各有分工,“效白托马”是大家臣,“贡觉娃”掌管土地田亩,“曲里巴巴”管理粮食和食品,“充布措”管理布匹服装。

四小管家是,“育卡娃”(子耳坡包家锅庄),“亦龚娃”(深巷子亦龚娃锅庄),“昌措”(子耳坡邱家锅庄),“卡瓦降措”(南门姜家锅庄)。其中“昌措”负责管理市埸秩序和犯人,“卡瓦降措”负责组织管理土司家的音乐歌舞活动。

其他锅庄也各有各的差事,如“仲依措”(子耳坡安家锅庄),担任土司秘书,负责管理文案;

“郎白莎”(水桥子包凤英锅庄),是土司的内臣院,负责管理衙内事务;

“唐马仲科”(南门唐马房锅庄),人称驿站长,负责为土司管理乌拉差役;

“打古降巴”(南门查家锅庄),人称城门背后的人家,负责看守城门;

“桑卡措”,这家锅庄在土司衙门后山围墙北边,设有碉楼,负责土司衙门

的警卫;

下瓦斯碉(下桥彭家锅庄),负责管理明正色多衙门的土地及其三座庙宇;

“那密娃”(三道桥那密娃锅庄),锅庄主人是有权的喇嘛,据说跑马山上的寺庙原是南无寺的经房,里面常住有高僧大德,土司规定,来往人等只要进入能看见这座庙宇的地方,必须下马步行入城,这家锅庄主人的职责就是监督三道桥方向行人执行这个规定;

“贾力托马”(明正街贾力锅庄),负责为土司管理茶叶和打马伞;

“布仔娃”(二道桥杨家锅庄),负责管理二道桥的土司别墅和为土司放牧牲畜;

“帕楚措”(深巷子白家锅庄),是负责为土司管理养猪的;

“牙楚措”(大院坝牙楚措锅庄),负责为土司管理养羊的;

“底子托马”和“底子亚马”(即北二巷两家彭家锅庄),负责为土司管理放牧骡马的;

“娃底娃”(将军桥娃底娃锅庄),人称揉狐皮的人家,负责为土司管理皮张;

“吉波娃”(南门外吉波娃锅庄),人称做酸菜的人家,负责为土司制作和管理菜蔬……

够了!就从这不完全的罗列之中,我们便可看出“锅庄”伺奉土司所承担的差、贡之多,之广,之细,可以说涉及了政治、生产、生活,以及宗教、文化的方方面面。

(0)

相关推荐

  • 嘉绒阿斌:舞动在4000米高海拔上的雪域儿女,镜头下的藏家锅庄

    嘉绒阿斌:舞动在4000米高海拔上的雪域儿女,镜头下的藏家锅庄

  • 此生必驾318@2956KM,这里是马尔康!

    / 此生必驾318:第二十二站 / 马尔康是阿坝州的州府,藏语意为"火苗旺盛的地方",引申为"兴旺发达之地".北靠阿坝.红原大草原,南与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四 ...

  • 炉边漫话之打箭炉的锅庄(十六)

    为争夺打箭炉茶市,由乌斯藏第巴(藏王)纵放喇嘛营官打死内土司蛇蜡喳吧而引发的"西炉之役",以倡乱者身首异地.老窝被焚而告终. 茶,是藏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千百年"茶马互市 ...

  • 炉边漫话之打箭炉的锅庄(十)

    再说四川提督岳升龙,也不干净.于养志就曾上疏参他向已革职的天全土司高一柱面言:"我用摺子启奏,令尔戴罪护理."希图酬谢:又给银子与阎国耀等去建州贩盐:又因茶马之事,指称部内使用,令 ...

  • 炉边漫话之打箭炉的锅庄(十二)

    根据川陕总督席尔达从唐希顺和四川巡抚贝和诺处获得的情况和提出的进军之策,以及"唐希顺已亲至化林营汛,抽调各镇.营官兵,应否直前剿逐,擒拿渠魁,密题请旨"时,皇上便立即决断:&quo ...

  • 炉边漫话之打箭炉的锅庄(十四)

                          4 唐希顺命一支大军乘胜挺进,翻过雅加埂,直逼喇嘛营官的木鸦(雅)老巢. 那营官的官寨,建在一山嘴之上,原先这里本是白教的喇嘛庙梵蒂寺. 来自内陆的官兵,一 ...

  • 炉边漫话之打箭炉的锅庄(十五)

    康熙四十年正月十三日(公元1701年2月5日),唐希顺抵打箭炉,三路大军会师炉城,一埸历时二十四天的茶市之战结束. 此役<清实录. 圣祖实录>上有这样记载:康熙四十年二月乙丑 (公元170 ...

  • 炉边漫话之打箭炉的锅庄(十八)

    2 打箭炉是进藏通道,"内陆兵丁赴藏驻防,经行该地,番民等递运粮石,供应承办,虽按数给发脚价,不使扰累,而伊等效力奔走,于一切差使并无迟误,勤劳恭顺,甚属可嘉!应厚加恩赏,以示奖励.&quo ...

  • 炉边漫话之打箭炉的锅庄(十九)

    这次用兵,确实不无声势:由四川提督李质粹进驻东俄洛,"扼两赡对总隘":夔州副将马良柱出理塘,为南路:松潘总兵宋宗璋出甘孜,为北路:建昌总兵袁士弼出沙普隆,为中路.明正土守备汪结等参 ...

  • 炉边漫话之打箭炉的锅庄(一)

    发生在十七.十八世纪之交的那场争夺茶市的战争,史称"西炉之役"         "西炉之役"与打箭炉锅庄                        (上) ...

  • 炉边漫话之打箭炉的锅庄(二)

    时光飞逝,转眼就到了藏历第十二饶琼的土兔年,即皇历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这是"甲拉甲布"最不吉利的一年. 土司蛇蜡喳吧已好多日子没睡过一个安稳觉了.他怎么也不明白,早在 ...

  • 炉边漫话之打箭炉的锅庄(三)

    明朝末年,游牧於天山南北的蒙古厄鲁特四大部之一的固始汗部,在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打败统治青海的蒙古却图汗,占领了青海全境. 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固始汗又攻入四川甘孜地区,灭了白利土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