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
作者简介:聂顺喜,五台豆村镇西柳院村人。原在轩岗矿务局医院工作30年,退休回老家 已21年,爱好广泛,尤其酷爱写作、音乐以消磨时日。
说话的技巧
文/聂顺喜
说话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人行走于世间,要想走得顺畅,活得得意,不仅靠巧手,更要靠巧嘴。古人说:“一言可以兴邦”,同时又说:“一言可以丧邦”。可见这一言的重要性。生活中亦是如此,“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足以说明说话对于人来说是多么的至关重要。
“到什么地方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指的就是说话的技巧。荀子说:“言而当,知也;黙而当,亦知也”。意思说,一个人何时出言,何时沉默,如何言,如何默,都要讲技巧、懂分寸,恰如其分地做到一个“当”字。那么,言而“当”真那么重要吗?
我有一村亲,姓王,是一退休的老师,每月退休金能领四千多,日子本应好过得多,可就是有三个子女虽已交手却都不称心,尤其是二儿子欠外债就有六、七十万元,还贷红利,生活过得实在是紧张。一天吃饭中,二儿子说道:“爹,不要伤感,不要愁!等你老了,我一定要孝敬你、养活你,让你过好日子,享清福”。本来这话作儿子的表白很正常,万没想到做父亲的接儿子的话题气呼呼地回言:“你快算了吧,我有四千多退休金还用你来养活!不是你欠下那么多外债,我们家还用這样紧张"。当下,二儿很不高兴,父子俩你一言,他一句吵了起来,脾气本来倔僵的儿子一气之下把饭桌也掀倒了……假若,做父亲的是另一种回言:“好!好!只要我儿有心就好!”言简言切,那效果便可想而知了,绝对不是当时的情况。
是的,让我们先说一个故事。从前,有一国王,梦見自己满嘴的牙都掉了。于是,找了两个解梦的人。国王问他们,第一个解梦的人说:“皇上梦得意思是在你所有的亲属都死了之后你才死,一个不留”。皇上一听,龙颜大怒,杖打了他一百大棍。第二个解梦人说:“至高无上的皇上,你是你亲属中最长寿的一位啊!”皇上听后非常高兴,便赏了他一百枚金币。同样的事,同样的内容,一个挨了打,一个受奖赏,这便是说话“恰当”还是“不当”的结果。
历史上说话“不当”的这种教训也不知有过多少,《三国演义》描写的那位能猜透曹操“一人一口酥”、“门活”隐语的才子杨修,不就是因为不合时宜地道破曹丞相“鸡助”的心事,而被送上断头台的么?就如杨修如此自恃才高、聪明,说话不加思索,信口开河,口无遮拦,想说什么便说什么,大则误国误民,小则误人误己等,一言既出,事已做就,再欲补救,只怕是悔之晚矣。
既然如此,“恰到好处”的说话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而《三国演义》描述的另一则故事是曹操煮酒论英雄,问及刘备当今天下英雄,备深知曹的用意,巧言以对。曹操在提到:“今天下英雄乃使君与耳”时,备震惊,掉筷,从容拾筷,巧借迅雷来掩饰,随机应变,转移话题,使操不疑,因而避免了一场杀身之祸,后终成三分鼎足之霸业。
同刘备一样,历史上“恰到好处”的说话成就大事业的人还有很多,著名的有战国时期的苏秦、张仪。苏秦会说,说动六国联盟,自己挂六国相印。张仪也会说,竟拆毁了六国联盟,最后导致六国被秦国灭。诸葛亮凭三寸不烂之舌,舌战群儒,促成孙刘联盟,共同抗曹,这都是会说的功效。
所以,万不能小看这舌头上功夫,“当”与“不当”决定着大事、小事的成敗。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做到“恰当”呢?说的容易,就是在恰当的时候,对恰当的人,说恰当的话。当然,要真正做到这一效果的境界,就很不容易了。因为你应该怎么说,说什么,什么时间说,什么场合说,对什么人说,这其中就学问大着呢!这须刻苦学习、研究,深入探讨、积累,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口才。
你只要用心留意,注意你周围的人,就不难发现,他们是各式各样的,他们的心理特点,脾气、性格,语言、习惯等各不相同。由于这个缘故,也就决定了对他们说话的要求是不同的。 所以,你不能用统一的说话方式来交流和表达。一般说来,办事严谨、诚实、老练的人,最喜欢听流利而稳重的话,这时,你说话要注意态度谦恭,既不要高谈阔论,也莫要婉转如簧,而应以忠实见长,朴实无华,直而不曲,话语虽简單,但言必中的,给人以老实敦厚的印象。若对方性情粗犷豪放,则他喜听耿直爽快的话,那么,你就应该诚实坦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对美丑善恶的爰憎要强烈分明。如对方是学识渊博的高雅之士,他可能崇尚旁征博引,而少芜杂的言辩,你不妨从理论谈起,引经据典,纵横交错,使谈话具有哲理色彩,但言辞应表现出含蓄和文雅,显得虚心而好学上进。
所以,当你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场合,不同条件下,因为不同的事,不同的目的和不同的人说话的时候,你完全有必要采取一种恰如其分的说话方式,这正是我们共分享的人生秘诀。也就是“到什么地方唱什么歌,见什么人就说什么话”。
文/聂顺喜 原创
编辑/五台人(sxwutairen)
原创投稿,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