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厚层堆积体预加固工程施做理念

在高海拔地区,坡体往往存在冻融现象,造成坡体冬季时地下水冻结或减少而坡体的稳定性较好,在雨季时由于融化和降雨,往往造成地下水位升高,非常不利于坡体的稳定性。尤其是高海拔的植被丰富地区,厚层堆积体往往地下水相对比较丰富,雨季期间的坡体的稳定性对于工程扰动相对更为敏感,一旦采用不合理的施工工艺,就极有可能造成堆积体发生滑塌、滑坡,继而造成大量植被的破坏、威胁下部在建工程和人员的安全。
如某边坡位于高山峡谷区,年平均气温8℃左右,所降雨量750mm,海拔约3520m左右。拟建线路沿狭窄沟谷展布,自然坡度约45°左右,植被茂盛,坡体覆盖有厚约15~20m的崩坡积碎石土。在附近既有公路工程开挖部位多有浅层滑塌现象发生。该段公路新建时设计采用2.5×3.5×30m的锚索抗滑桩(桩身设3孔锚索)预加固进行处治。
工程施工时,由于采用1/2桩体全部同时开挖,以及挖高为6m左右、无防护、陡坡率的施工便道开挖,造成坡体施工过程中多有滑塌。当大部分桩体开挖至27m左右时,坡体发生主轴长约80m,宽约100m,平均厚约10m,体积为8万方左右的中型滑坡,且坡体中多有地下水渗出。也就是说,在不断的工程扰动过程中,坡体由滑塌逐渐演变成为了滑坡。造成部分桩体被埋,施工人员安全无法保障而停工的相当被动局面,且若不及时进行处治,可能会由于不断牵引而导致上盘公路的路肩挡墙破坏的可能。
图1 滑坡全貌(镜头朝上)

图2 滑体不断发生整体与局部滑动(镜头朝下)

图3 滑体不断发生整体与局部滑动(镜头朝上)

图4滑坡后缘不断向后延伸而威胁上盘公路的路肩墙安全

该边坡后期建议调整桩长和锚索工程后,采用快速浇注已基本成孔的抗滑桩体,以及在滑坡后缘设置钢锚管框架对后缘进行加固,防止滑坡不断变形而造成滑坡规范断扩大进行处治。但其造成的教训是深刻的。

1、厚层堆积体在含水量的情况下坡体极易受到施工扰动,因此,工程施工前应提前做好相应的工程补偿,方能进行开挖。

2、欠稳定堆积体段的抗滑桩施工应严格贯彻1/3~1/4桩体开挖,且从两端向中部逐渐靠拢的原则,切忌大批量、全断面同时开挖。否则由于桩体施工扰动,极易造成沿土岩界面等部位发生滑坡。

3、欠稳定堆积体的施工,应积极参考附近既有公路、建筑物施工后的工程地质类比,做好工程预案,切忌拉槽式、陡坡率便道开挖。确需开挖者应做好便道的工程补偿。

4、欠稳定堆积体段施工应做好工程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和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止局部的滑塌变形最终演化为大规模的滑坡变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