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延令的凡人传奇(连载五十一)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在这里跟你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吟哦娱笔,抒怀述志,点情碰心......
第五十章复纠结爱徒燃旧恋 过陷阱杏雨喜转公(1)
茅山游归,不必说杏雨自然又得把那奇遇怪闻跟爹妈和晓雪讲述一遍。三人听了,反映各异。成儒抽他的烟,悠悠的若有所思。江英认为这也是杏雨的缘分,是道缘。她说杏雨与“哈哈道人”和已成了道姑的湘雪姑娘早有一缘,这次去“洞天福地”,虽是学校安排的,却也是杏雨命中注定要到道山去谢道还愿,祈佑灵福,而神山果然显灵于杏雨,当说明杏雨是有福之人。晓雪则表示有点不信,她断定这是杏雨因先前在南师大有了巧遇,于后又被道山圣地神秘风景所痴迷,故旧时往事,日前所遇,夜里之梦,顿时浮现脑中而遂生幻觉。可她却解释不了杏雨带回的言笺字条和药草,说不尽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言笺字条这是千真万确的,而且与湘雪和“哈哈道人”早先留下的墨迹比照毫无二致。看来这“神秘”也不是晓雪所能探究得了的。不过,成儒所考虑的不在这个,而是在于“哈哈道人”那言笺上的内容。他总觉得“哈哈道人”在对他们预言告诫着什么。生杏雨时,他对“哈哈道人”的“哈哈语”根本没当回事儿,后来发生了兰娣自沉的事,他认为拿“哈哈语”来解释有点牵强附会,也许是个巧合。可“哈哈道人”这次又留了言笺,他感到再不能大意,千万不能再出个什么“巧合”,所以必须重视。成儒隐隐感到这言笺中有一点似乎跟早先那谶言里的某些话相似,都在暗示可能在明仁身上要发生点什么。明仁跟杏雨是同母异父的兄弟,可明仁的宗法观点很强,无论怎样掏心地待他,他都一直是只认魏家,而不接受李家,并且为人重利轻义。那回李明轩回来,他算是开了眼,很快便与恋他已久的李明轩的小堂妹李波月搞到一块去了。李波月对明仁实实在在的是“二姑娘倒贴”,竟将李明轩给她的一些金银首饰差不多都转赠给了明仁。这回钱四香倒是睁只眼闭只眼,没再来向江英哭诉。其实江英和成儒心里都清楚着呢!成儒这会想到这些顿有所悟。他知道明仁与杏雨走的不是一条道,现在有他和江英在还好些,有一天老两口去和海英在另一个世界相见了,他们会不会......“哈哈道人”说的“宁静方忘手足恨”是不是就是对杏雨告诫的这个呢?所以,他要儿子和儿媳不要再去探究什么“神秘”不“神秘”了,只要记住言笺上的话,在行事处世时多琢磨琢磨就行了。
丢下成儒的担心与叮咛不表,也不去说秋去秋来的已经两个秋学期过去,自然这期间杏雨又去南师大学习过几次,自然杏雨少不得又要与诗雪畅谈和再去梅老师家拜会;单说这九二年的秋学期、新学年,却令杏雨面对了不少意想不到的新情况。
这不,新学期开学前夕,乡里召开全乡中小学教师大会,布置新学期的工作,在会议临近尾声时,乡长忽然宣布了一项对李杏雨的免职决定。没有说任何理由,也没有宣布对他的新任命。不是没有新的任命,但任命的不是李杏雨,而是李杏雨昔日的学生,今日的同事,由他任燕子乡中心初中教导主任。正因为如此,所以乡长将任免决定一宣布,会场便像炸开了锅似的,立即议论纷纷,一片哗然。有的知道这是为什么;更多的人是不知道这究竟是为什么。这些人只知道李杏雨是“知名人士”,论才干水平,能力素质,李杏雨别说是干个小小的副教导主任,就是干个一把手校长、乡文教助理也完全胜任,也完全可以干出成绩来,按理他早就应该受提拔了。可善良的人又哪里会明白,官场上有些事是“论丈不论里(理)”的。本来,中心初中教导主任因病离了岗,李杏雨即使不受跳级提拔,也当可顺理成章转副为正了,然而结果是他不但没由副转正,竟连副职也被免了。对李杏雨颇具嘲讽意味也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是受提拔的竟然是他曾教过的学生,是他无论在其上学时,还是成了同事后,都为其倾注了若干心血的学生。他们的这种特别的亲密关系曾经让许多同仁都赞慕不已,只是现在人们又是怎样看呢?他李杏雨又能怎样说呢?虽说李杏雨此时才三十八岁,正堪当大任,但面对这样的情况,李杏雨唯一的选择,只能是沉默。
按李杏雨的个性,他是不会选择沉默的。他选择了沉默,这让大家出乎意料,也让乡长和等着看杏雨笑话的人有点意外。
这一回,杏雨似乎记住了那“哈哈道人”言笺上的“淡泊锋收过陷阱”的话。
可惜,上次他没记住这句话。上次,指的是春学期,也就是九二年的春学期。这是延令县教育的又一个春天,也是延令广大民办老师得到了“福音书”的春天。因为延令的民办教师们在三月的春风里听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这就是从九二年起的五年内,延令的民办教师将全部转为公办老师!这真是天大的喜讯啊!当李杏雨亲眼看到了这消息的红头文件后,他和许多民办教师一样,激动得哭了。这正如杏雨上高中时所写的作文里的话那样,“盼星星、盼月亮,只盼东方出太阳......”,民办教师们盼呀盼,果真苦日子熬到了头,盼到了党的阳光照在身上暖在心的这一天!他们距把视为教师中“二等公民”的“民办教师”这顶帽子扔进东洋大海的这一天真的不远了。他们终于看到了幸福的希望!
曙光初现,九二年的春学期燕子乡“民转公”人数果真比前年刚开始启动时的那会子多了近两倍。这次“民转公”,燕子乡有六个名额。对照政策,杏雨等八人均符合条件,而被初选出来提交乡党委讨论。八人中综合资历、学历和工作实绩,杏雨名列第一,乡长的一位亲戚排在最后,杏雨上小学时的一名老师排在第七位。杏雨的这名老师是位“老民办”了,已经五十好几,差不多就快退休了。杏雨上三年级时,他教过杏雨,现在仍在元坔小学教三年级。他的腿不好使,有点跛,家离学校有三里多路,都是跑来上班,工作任劳任怨,就像一头老黄牛,几十年如一日就这么埋头为党的教育事业拉着车,从未去争过半点名和利,真正是老老实实工作,本本分分做人的一个人。杏雨对他是再了解不过了。不光对他本人了解,对他的家庭杏雨也十分了解,他的爱人同样是个残疾人,生了三个孩子,一家人的生活就靠他微薄的工资和家中养的几只猪,不用说,困难可想而知。杏雨想,自己这次转不上还有机会,而他却是早一年好一年,况且以后的机会对他而言已说不准了,再压下去,他有可能就错过了,就退休了,那会是怎样的遗撼啊!曾有多少“老民办”工作时吃多大的苦都没喊过怨,而累病倒下后却在临终时为自己仍是一个民办教师,没有可能在自己死后为妻子留点遗属补助而合不上眼睛。这样的悲剧又怎忍在自己的老师身上继续上演呵?李杏雨这么地想着,在心里这么地说着。所以,杏雨果断地决定,让出自己的名额给自己的这位老师!
然而,令杏雨万没想到的是杏雨让出名额后,递补上去的竟是乡长的那位亲戚,而不是他的那位老师。
岂有此理?!杏雨怒不可遏,像一头咆哮的狮子,一气冲进乡政府,发誓如不做改变,他将向媒体披露所有真相。恰巧这会在外开会的姜兴来书记刚回来,他了解了情况后,严厉批评了乡长,并召开会议,重新做出了决定。
这样,杏雨那位老师的命运因此而有了改变,可杏雨不仅身份依旧,还因大大地露了一次锋芒而得罪了乡长。找个机会收拾一下杏雨只是迟早的事了。这回,不动声色地免了杏雨的职,乡长也算解了一下心头之恨。不过,实话实说,出此阴招的倒不是乡长,而是刚做了文教助理的刘兰娣的哥哥刘进文。是刘进文向乡长献的“策”。虽说兰娣已死了多年,虽说刘进文已在关键时刻出阴招害过杏雨一次,虽说逢年过节杏雨仍去看望巧耕夫妇,可刘进文仍是不肯宽恕杏雨,仍然对他耿耿于怀。
杏雨被免了职,自然心里是不会好受的,但想到提拔的是自己的学生,便又觉得这犯不着不好受的,反倒应该值得高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为师的应为之自豪才是啊!无官一身轻,教务之事有自己的学生担了去,自己可以集中精力埋头于教学业务,这又有什么不好呢?如果为此造成师生间有了过节,那才上了某些人的当,也有悖自己的人格和有失自己为师的身份啊!杏雨想到这个份上,心里便也就坦然了。他决定找自己的这位学生好好谈一谈,高风格地向他表个态,真诚地全力支持他的工作,让他放开手脚地去干好自己想干的事情。
杏雨没有想到的是此时另一个陷阱正在等着他。刘进文打了杏雨这位学生的牌,又在准备打杏雨另一位学生的牌。他的目的不仅是要让李杏雨免职,而且要让李杏雨名誉扫地,抬不起头,做不起人来,否则他就不能像乡长一样一解心头之恨。
杏雨学校的校长跟刘进文的关系很铁。他因早秃,头发稀疏,所以有人便跟他开玩笑,说称他“稀毛”太不敬,干脆就叫“四毛”校长吧。后来称的人多了,他自己也就习以为常了。这天,刘进文把他找了去,说是中心初中缺语文老师,现有一新分配的音乐教师,可以去改教语文。刘进文交待,这位音乐教师是位女的,可以跟在李杏雨后面学徒,让他们结成师徒对子,学校要为他们营造师徒环境。接着,他便跟“四毛”校长耳语了几句。“四毛”一听,哈哈大笑,连声称妙。
为了表示对新任助理的“忠”意,“四毛”又向刘进文进了一言。他劝刘进文明施“怀柔策”,暗用“美人计”。理由是乡长在会上唱了“红脸”,他便应该唱“白脸”,一来可显大度宽厚,既赢得民心,也可使李杏雨感恩戴德;二来乡长虽对李杏雨“感冒”,可姜书记对李杏雨还是蛮关心的,为此不妨以助理的名义给李杏雨个虚职,以求进退自如,皆大欢喜;何况学校暂时还少不了李杏雨这样的把关教师,先笼着再利用一下,也便于“美人计”的实施;何况姜书记快退了,乡长也可能要调了,缓冲静观一下又有何不可?刘进文听了“四毛”的进言,不由大加赞赏,遂问“四毛”应给李杏雨设何虚职比较适宜。“四毛”告诉刘进文,县里要各乡镇中心初中设个教研站,以便于开展教育教学的研究活动,不如顺水推舟,做个人情,让李杏雨担任站长。刘进文略一思索,顿表同意。
这一陷阱的设计,可谓是“机关算尽”,也就是一定要让李杏雨官场失意,情场得意,最后声誉扫地。岂料聪明反被聪明误,算天算地不如算自己。李杏雨是“吉人自有天相”,他竟然坐怀不乱,让他搞教研更如鱼得水;仕途受挫,却事业有补,结果是因祸得福反倒遂了他的心。
作者简介
杏园挂鞭人李长贯,昵称杏园秋雨。职业与兴趣使然,为全国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员,江苏省写作协会会员。昔教余喜涂鸦,著有长篇小说《杏雨烛泪》,亦常有短文小诗散见于报端杂志;今赋闲书斋,借微信平台,于“杏园乡轩听秋雨”,聊天说地,结远朋近友,快慰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