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普及应运而生的。但是,由于信息技术课程开设时间并不长,在教学中的经验和模式并不成熟。本文探讨了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从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社会不断进步,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也成为当前教育的关键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也进入了小学课堂,成为了对小学生素质教育和综合能力考核的一项重要课程。小学学生认知能力较差,对新事物、新知识的理解能力较弱,需要采取小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引导,所以,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中需要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从小学生身边常见的情景入手代入课程,提升小学生学习的效率和兴趣。
1 当前小学信息化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小学信息化技术教学不受重视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课程在小学开设的时间并不长,是作为一门辅助课程存在的。虽然目前课程改革不断强调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但在大多数教师和家长的认知中,语、数、英仍是学生学习的重中之重,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当临近考试或学时紧张的时候,体育、信息技术等课程仍会被大量占用。
1.2教学理念滞后,教学内容不够完善
在应试教育的思维模式下,信息技术在课程设计上偏重于理论知识,教学实践相对匮乏。而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相对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较为晦涩难懂,无法在学生的认知范畴建立起具体形象的概念,因此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
另外,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在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由于地方财政的限制,很多小学没有能力配备相应的硬件设施,或者硬件设施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只能沦为空谈。
2 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结合目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将生活化教学模式引入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是一种较为合适的教学模式。生活化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目的、课程引入、课程目标、课程应用等全过程都和学生的具体生活情景结合起来,一方面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另一方面也能将教学结果应用在生活中,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要表现在:
2.1 明确教学目标
在开始一门课程之前,首先要对这门课程所要达到的目标进行明确,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根据目标分解任务,达到预期的要求。现阶段,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缺乏明确的定位或定位较低,只是当作一门并不重要的副课来调剂小学生繁重的学业压力,并没有把它放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利于学生实际生活技能的掌握这样的高度上。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生活化,就是要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课程设置上以贴近学生生活的角度为切入点,以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为落脚点,在这样的原则下设置课程开展教学,提升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效率。
2.2 结合生活进行课堂导入
课堂是否高效取决于学生上课的兴奋程度,而学生上课是否有积极性、是否兴奋程度较高取决于他们对课程感兴趣的程度。一般情况下,贴合小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不仅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同时在理解上也没有障碍,有益于学生对课程的接受,因此,小学信息技术课应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学生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导入课程。
如:在学习如何利用搜索引擎搜索网站、登陆网站、浏览网页、收藏网页这一课时,分析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爱好和兴趣所在,可以让学生通过百度搜索“中国儿童资源网”,登陆“中国儿童资源网”后,选择自己喜欢的频道,包括:绘画、故事、视频等,然后发现自己喜欢或对日后学习有帮助的网页,让学生通过“收藏”按钮进行收藏。由于小学生普遍对电子音像等充满了好奇,在生活中也经常接触电子产品,通过这种课程导入方式会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强烈兴趣。
2.3 合理设置生活化的学习任务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启蒙课程,只要求学生对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的掌握和一些简单的工具的应用,同时,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课程设计上,适宜对学生安排一些简单的任务,易操作,学生只要稍加学习就能掌握,并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能够运用。例如:在学习《我眼中的春天》这一课时,教学安排是教会学生利用计算机自带的绘图软件画图,那么就让给学生布置通过绘图软件画一幅关于春天的画这样的作业。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怎样运用“绘图”软件中的线段、图形,怎样给图形着色,以及通过各种图形的组合完成一幅生动形象的关于春天的画作。通过绘图软件画图相对简单,学生易于掌握,并且其他学科的老师经常会布置手抄报的任务,小学生掌握了这个软件,有助于他们快速高效地完成手抄报。
2.4 信息技术课堂生活化
在通过生活化的视角将课程导入后,在课堂上也要保持授课的角度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理解的角度。计算机操作应用是技术性的,有步骤、有方法,但是在降解的过程中不能通过生硬的理论的灌输,由于小学生认知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较弱,而计算机的原理又是相当抽象的,所以,在讲解和过程中要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课程。
如:在学习如何存储文档时,学生对计算机存储的原理并不理解,也不懂C盘、D盘这些晦涩的概念意味什么,教师可以通过举例,电脑比作一间房子,各个硬盘相当于柜子,而学生自己建立的文件夹则相当于柜子中的抽屉,而存储在不同文件夹中的文档就像按照不同分类放在抽屉中的物品一样,这样的距离形象生动,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贴合紧密,利于学生理解。
2.5 把信息技术知识应用于学习
学科之间可以融会贯通。信息技术作为一门辅助课程可以巧妙地辅助其他学科的学习。例如:学生学会了Excel电子表格的制作方法,在生活中就可以将自己长期在做、并且需要统计的事情通过Excel表格进行统计。就拿考试作为例子,现在的学生经常会面临考试,校内、校外、月考、阶段考等,可以引导学生将每次的考试的错题分科目分类进行统计、改错,让学生总结自己知识的盲点在什么地方,同样的错误犯过几次,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提高了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另一位方面也利于学生回顾自己的阶段性学习,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总结,查漏补缺。而在期末复习时,让学生通过Excel表格制作复习计划,合理分配每天的复习任务,同时,可以通过表格对各科知识点进行梳理,抓住重点,按照侧重点进行复习,这样一来,在梳理和划分任务的过程是对课程的粗略回顾,而对侧重点的整理和划分是对知识的提炼,这样会很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6 把信息技术知识应用于生活
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如果不用在生活中,知识就是空洞的,只是一种理论,信息技术是一项实用性的技术,如果把它运用在生活中,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同时,它也就发挥了最大的效用。虽然小学生掌握的信息技术虽然浅显、粗略,但如果能启发和鼓励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在日常生活中,一方面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也会启发学生学以致用的思维。
例如:在学习PPT制作之后,可以引导鼓励学生制作关于各种主题的PPT,比如制作“交通安全”题材的PPT,让学生就需要搜集各种交通知识图标,对交通规则进行收集和了解,在这个过程中无形中就会让学生了解交通安全的各项常识,潜移小化地在心中构建交通安全的尺度。
3 结束语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用性的技能,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这项技能是学生日后步入职场的一项加分技能,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信息技术进入小学课堂,要让学生掌握好这门课程,需要将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和课后实践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这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也利于学生对课程的掌握。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是每个人必须掌握的技能,在启蒙阶段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将会让学生受益终生。
(作者单位: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